一个迪士尼,就扯下了中国在线旅游的遮羞布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阿克西姆 2016-05-12
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旅游创业公司都清楚,成为迪士尼的「小伙伴」是品牌露出的最好机会。在如今这个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上流量愈来愈贵的时代,迪士尼巨大的线下导流与资源,以及附加的商机,很可能就是这些细分领域创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尽管很多人想到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火爆,却不一定料到在3月28日零点正式开售后,会有首日门票被秒抢、半小时内点击量超过500万、其官网一度崩溃等堪比春运抢票热潮。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已经向公众开放的迪士尼小镇、星愿公园涌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最近上海迪士尼乐园试运营期间,虽然仅对员工开放,但迪士尼小镇仍旧人山人海。

人人都爱迪士尼,旅游公司也不例外。

虽然上海迪士尼乐园已经跳票多次,开园时间一拖再拖,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错过「迪士尼」这三个字,甚至不少公司激动的宣传自己成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旅游业界合作伙伴」。

说真的,已经很久没看到有这么多在线旅游领域的公司对一个东西如此的趋之若鹜。今天,上海迪士尼办到了。

上海迪士尼乐园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困境,也凸显了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尴尬。

上海迪士尼与它的中国伙伴们

迪士尼2015年的全年收入524.65亿美元,是BAT三家去年收入的总和。谁都清楚,上海迪士尼乐园宛若一个待字闺中又腰缠万贯的白富美,引得无数旅游企业的垂涎。

截止到3月底,上海迪士尼公布了自己的官方票务直营渠道以及两批共67家旅游业界合作伙伴。细心人看过名单会发现,这个名单很值得玩味,实际上迪士尼这些中国小伙伴们,是有三六九等的。

首先,迪士尼的小伙伴被分为「直营渠道」与旅游业界合作伙伴。我们从上海迪士尼的官方微博就能看出端倪:

在迪士尼官方设定中,阿里旅行是仅次于官网、官方微信的直销渠道。有报道称,在前两日的销售中,迪士尼官网、官方微信和阿里旗舰店三者的成绩非常接近,都是接近10万人次的水平,而这三个直销渠道走的量,已经占到总出票量的70%。

其次,67家旅游业界合作伙伴,也是迪士尼分两批公布的,且在权益上大有不同。

据内部人士透露,票务方面,迪士尼特地设立了票池并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专门留给了负责直销的上海迪士尼官网、微信、阿里旅行旗舰店、400电话预订渠道,一部分留给了负责分销的渠道商(即旅游业界合作伙伴)。

据B12了解,迪士尼对各个分销渠道的放票速度、数量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且要求分销商不得销售「裸票」。即使在旅游业界合作伙伴中,第一批与第二批在权益上也有不同。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第一批公布的业界合作伙伴,迪士尼为每一家批发商制定了固定的配额,配额用完还能采购票池中剩余的门票。而第二批公布的公司只能从直销渠道、第一批分销商分剩下的大饼里,争夺剩余的票源。

诺大个旅游市场,连这近70家旅游企业有资格与迪士尼共舞且获得资源相当有限。其他的旅游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加入普通消费者的抢票大军中。迪士尼门票被热炒成为稀缺资源,也离不开热情的其他旅游业界人士。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会有公司因为无法成为迪士尼的小伙伴而如丧考妣,又会有公司因为能与迪士尼一起快乐的玩耍而激动不已。

迪士尼是互联网旅游公司的一面镜子

我细细梳理了下迪士尼合作伙伴名单中的互联网旅游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两层。

在迪士尼与小伙伴们的这场狂欢中,阿里旅行是赚够了面子,一方面作为直销渠道拿到了大量的交易流量,另一方面还展现了平台模式对上下游资源掌控能力,迪士尼的业界合作伙伴中大部分旅游公司也在阿里旅行平台的旗舰店里售卖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

以往总留给人们强势印象的OTA,在迪士尼面前,就威风尽失。刚刚「一统天下」没多久的携程也泯然众人,与第一批其他的合作伙伴的权益别无二致。而同程的地位更惨,曾主打「一元门票」的同程出人意料的被迪士尼安排在了第二批名单中。

面对迪士尼这个金字招牌,传统旅行社、OTA没有话语权,没有差异化,更加不大敢在门票价格上做文章,更多的采用将门票酒店或其他资源打包的形式售卖。

而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旅游创业公司都清楚,成为迪士尼的「小伙伴」是品牌露出的最好机会。在如今这个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上流量愈来愈贵的时代,迪士尼巨大的线下导流与资源,以及附加的商机,很可能就是这些细分领域创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迪士尼这个IP巨兽面前,互联网旅游公司没有议价权,只能乖乖的任其摆布,瞬间被打回原形。

迪士尼这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旅游业与旅游创业的尴尬

有时候,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迪士尼乐园这样的旅游产品与讨论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一样尴尬。

此前,上海交大由于上海迪士尼的缘故成立了主题公园研究所,其负责人方宝庆说,「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中 70%的中国主题乐园属于亏损状态,20%的主题乐园处于收支平衡状态,仅 10%的主题乐园盈利。」

高盛曾预计迪士尼游客量将使 2016年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增长 10%。要知道,面对国内广大人民强烈的旅游需求,动心的不止是迪士尼乐园,默林、环球影城、华侨城、六旗这几家身居世界前五强主题乐园,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体验馆、浙江安吉的Hello Kitty主题公园、乐天世界都相继在这两年开业。

目前中国的主题公园数目超过 2500 个,投资在 5000 万元以上的有 300 家左右。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代表国际纵队进入中国,直接提升了国内主题公园的规模与逼格,也会引发主题乐园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加速行业的洗牌。

一个迪士尼乐园就能搅得旅业天翻地覆,说到底,就是因为面对国民巨大且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供应端无法匹配。

如今,走到哪里都是雷同的仿古街道,一样的古镇与,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到处泛滥。好的旅游产品在国内成了稀缺资源,所以更多的人宁愿去国外,也不想在假期与众人把时间浪费在高速公路与拥挤不堪的同质化景区里。

这也是旅游创业的痛点,行业里充斥着太多同质化的公司与旅游产品。试问,真正能沉下心到供应链里的创业公司又有多少。

旅游毕竟是低频的消费,也是一个很重的东西,注重体验,更要讲服务。如今的旅游行业,本质上还是对优质旅游资源的争夺,归根到底还是旅游产品的竞争。

好在,已经有不少巨头与创业公司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对线下旅游资源的深度改造与参与,也从侧面反映了未来旅游创业的机遇与方向。

2016年,携程加速了对供应链各节点公司的收购,阿里旅行不断推进的「未来景区」、「未来酒店」战略,驴妈妈与各大景区、地方政府合作对旅游资源的深度运营,以发现旅行为代表的初创公司对自由行市场加速挖掘,而一块去、麦淘亲子游等垂直领域创业公司也借势迪士尼拓展市场,这些都是业界最积极的尝试。

显然迪士尼映射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在线旅游在中国扎根了这么多年,仍没能阻止迪士尼扯掉了他的遮羞布。未来,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者,对旅游业的改造,仍然任重道远。

【号外】以“融合·新生态”为主题的《执惠·2016中国旅游大消费创新峰会》将于6月1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国内旅游、投资、体育、营销、娱乐、媒体、户外等近千名各界精英将齐聚一堂,直击旅游大消费产业前沿,探索广阔未来,分享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体验,聚合最优质的投资与营销资源,积聚能量,共创价值。欢迎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并报名:http://www.tripvivid.com/activity/new-eco#join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B座12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