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公司该如何重新划分乘客群体?

大交通 本文作者:艾意凯咨询 2016-08-10
随着中产阶级崛起,中国的航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自2010年起,中国国内和国际旅行量分别保持着每年13%和17%的增长速度。然而,中国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通常是难以捉摸,那么,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拉动哪些杠杆来提升收入和利润呢?

中国旅客的复杂度不断增加

随着中产阶级崛起,中国的航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自2010年起,中国国内和国际旅行量分别保持着每年13%和17%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在国际长途旅行或者国内短途旅行时搭乘飞机。

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的航空公司(包括大型国营航空公司以及新兴的私营航空公司)应寻求恰当的定位,以捕捉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机会。然而,中国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通常是难以捉摸。最近,L.E.K.(艾意凯)咨询注意到,尽管每年的乘客增长率几乎达到15%,但中国航空公司的表现仍落后于全球同行。

那么,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拉动哪些杠杆来提升收入和利润呢?对此,我们将重点放在一个至关重要但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杠杆上—“了解您的乘客”。

这句话其实是老生常谈。年轻、富有、雄心勃勃的职业经理人Carrie与节俭、朴实的退休人员David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中国大部分航空公司还在以价值为基础划分客户群 —商务舱与经济舱、精英会员与常旅客(FFP)等 — 很多航空公司都停留在这些标准上。这种以价值为基础的划分方式的确重要,但其作用仍具有局限性。好的乘客划分方法不仅要考虑到行为属性,还要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属性,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更为全面地了解乘客(表1),进而优化乘客体验、提升航空公司的品牌辨识度并最终促进收入增长。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些近期定量调查结果,以便航空公司更好地了解中国乘客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科技的早期接纳者。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两项标准筛选调查对象:生活在一线或二线城市,手机上至少装有一款旅行移动应用程序(app)。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先进移动技术用户,可以视作未来标准的早期接纳者。

需要指出的是:乘客划分的标准与与航空公司的业务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鼓励各航空公司以其自身的乘客、航线、经营模式等为基础,进行独立的乘客划分分析。

调研结果为我们揭示了截然不同的乘客群

我们对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乘客的调查识别了四个不同的客户群:
1. 干练的精英人士: 需要无阻碍体验,并且愿意为此买单(或者他们的公司愿意买单)
2. 货比数家: 受感知价值驱使
3. 节俭的银发族: 不经常旅行,对价格敏感,只愿意为基本服务买单
4. 精通科技的年轻人: 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休闲,非常喜欢科技产品

每个群体在人口统计信息、心理统计学特征和行为上都有显著不同的特征(表2及表3)。

市场参与者如何利用对乘客群体的见解?

该客户群分析提供了大量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机会。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第一步需要了解各客户群之间的收入和客户是如何划分的,哪个客户群人数过多或不足,最能盈利的客户群是哪些,满意度最高的客户群是哪些等等。

一旦拥有了这些洞察,便可以将其应用到许多方面。

尽管以上见解都是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入手的,乘客群分析在所有旅行相关的企业,例如酒店、旅行社、铁路等,都扮演着类似重要的角色。

越发重要的科技

中国现今的旅行者越发要求无阻碍的旅行体验。

为了抓住旅客的需求,科技上的投资,尤其是移动设备上的投资,逐渐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的主战场。正确的移动设备的战略可以帮助航空公司提升下一代乘客体验、获得收入增长、并提升品牌形象。

那么,航空公司应如何有效的运用移动设备呢?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一些线索:

确保基础功能足够好用

• 旅行者下载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前三理由很简单:搜索航班、预订航班、了解航班状态信息

• 娱乐功能较少用到;它们对于一些细分群体(例如,精通科技的年轻人)会更有用,但不应该在基础功能还未开发好前去优先开发(或甚至加入)此类功能把移动设备作为与乘客互动的工具

• 在航空旅行的过程中,乘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而一旦乘客熟悉了航空公司app的便利性,就会频繁地使用app的帮助,并且,对于值机和预订,使用app已分别成为首选和次选方式

功能是重中之重

• 航空公司app的用户流失率很高,55%的用户会在使用后删除,大多数由于app设计和功能缺陷导致,而这些原因航空公司都可以控制

制定一个“正确的移动设备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调查参与者表示,如果移动设备的功能有所提升,他们会增加现有app使用频率。移动设备在今天可以为航空公司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而放眼未来,它将会变为每个航空公司都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航空公司不应再等待,而是应该积极去增强他们的移动设备并提供更广的科技产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艾意凯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