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面对“5万亿”的蓝海,中国户外赛事产业是否操之过急?

本文作者:马东 2016-08-13
在户外运动爆红的今天,诸如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户外比赛在中国落地开花,各地纷纷投入举办比赛的热潮当中,想要从“5万亿”里分一杯羹。 但是在办赛热情高涨的同时,许多赛事组织、赛事管理和赛事安全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要想真正将这一产业长久发展,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户外运动爆红的今天,诸如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户外比赛在中国落地开花,各地纷纷投入举办比赛的热潮当中,想要从“5万亿”里分一杯羹。

但是在办赛热情高涨的同时,许多赛事组织、赛事管理和赛事安全等问题也浮出水面。要想真正将这一产业长久发展,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户外运动行情火爆

户外运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街小巷、公园郊外都可以看到人们运动的身影。在美国,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产业,2014年,48.4%的美国人至少参与了一项户外运动,参与人数高达1.4亿人。在参与频率上,诸如跑步和骑行等普及率比较高的运动,跑步者和骑行者分别达到了79.5人次/年和54.3人次/年。

相比之下,户外运动在中国刚刚兴起,普及率没有达到美国的高度,但涨势很快。2014年有1.3亿人开展户外运动,占总人口的9.5%。

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需求。如果分析户外运动参与者的社会特征,则能发现其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

根据《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现状消费者调查问卷》等第三方调查的结果来看,户外运动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人群,占调查人数的67.1%;其次是20岁以下人群,占调查人数的13.7%。从年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户外运动消费群体的年龄分布比较集中,多为青年人群。

青年在消费时喜欢能表现个性心理的商品,追求时尚,而户外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活动正切中了青年的这一心理,他们愿意在如跑步、骑行、爬山等户外运动上购买更专业的装备,寻找更好的运动环境。

许多城市也看准了这个机会,将大量的办赛热情投入到了办马拉松赛、办自行车赛等各种户外运动赛中。 

举办比赛问题丛生

自从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地办赛热情高涨,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一些问题。

1、“跟风办赛”现象严重

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曾在其文章中指出,各地区更愿意一窝蜂追捧那些风靡全国的热门赛事,至于说这些所谓的热门赛事到底能为地区或城市带来什么,往往在筹办赛事的前期论证中难以得到应有重视,在后期总结中也难做到理智评估、客观分析。

以马拉松比赛为例,自2014年起,中国马拉松比赛场次呈“井喷”形式增长。

据中国马拉松网统计,2014年举办比赛51场,2015年举办134场,2016年预计达到245场。大量的比赛场次背后藏有比赛项目千篇一律的隐患,比赛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办赛的收益。

2、比赛档次较低,经验不足

马拉松比赛有5个等级的国际认证,分别是道路认证、赛事认证、国际马拉松协会认证、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和国际田联认证。中国目前能达到全部认证的只有北京、大连、上海三个老牌马拉松比赛,半数以上的赛事连最低的道路认证也没有达到。

取得认证通常需要一定时长的比赛历史,而中国今年的马拉松多是首次举办的马拉松比赛,赛事承办经验欠缺,和国内外的老牌赛事还有不小差距。

3、比赛组织存在漏洞

在今年4月举办的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参赛者在41公里处倒地抢救无效死亡,这已经是近几年第三位在国内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选手。一些比赛为了追求参赛人数,对参赛人员的健康状况监管不力,不要求参赛者在赛前进行体检。

另外,医疗保障也是许多比赛应该加强的地方,许多马拉松业内人士认为,任何马拉松的组织者在赛前,都应该有完善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跑步路线上,一直都有急救车跟随;每5公里或10公里有一个固定医疗点;每1公里处有一名专业医务志愿者;此外,每100米处还有一名志愿者,协助医疗救护。

安保也是户外比赛组织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半个月前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上,一名智障男子突然冲入赛道,正在进行冲刺的运动员们躲避不及,使得赛事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翻车事故,并且导致6名选手受伤。

相比之下,拥有百年历史的环法自行车赛,则能够一直保持紧急状态,并为了确保赛事安全两度延长,使得即使在恐怖袭击的笼罩之下,比赛依旧成功举办。

户外运动如何更具商业性

在上个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健身休闲业是体育产业发展八大重点行业之一,而户外运动隶属其中。

《规划》指出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

对于如何让户外运动更具商业性,互联网+体育有以下观点:

告别“千人一面”,推出创新跑法

一座城市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的商业目的通常是通过其全方位的展示城市面貌,作为城市的名片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是千篇一律的比赛造成审美疲劳,使影响力和吸引力都有所下降。

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来说,完成42.195公里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在跑步中放松身心,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是更深层的目的。而一些新推出的创意跑步赛事就能满足这些跑者的口味。

例如近些年从美国兴起,刚刚登陆中国的color run。虽然color run的路程只有5公里,但是一场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达到20000人,超过中国60%的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

庞大的参与人数带来了巨大的社交机会,据color run官网统计,The Color Run彩色跑见证了87,410次“一见钟情”,9670次“第一次约会”,654次求婚和35场婚礼。

这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正如前文所言,青年人群是户外运动消费的主力军,更多的年轻人的参与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所以对于比赛举办者而言,与其跟风办马拉松比赛,不如想想如何办一个吸引年轻人的赛事。

告别“闭门造车”,增加媒体露出

对于一场赛事而言,媒体露出是必需的宣传途径。就目前而言,一些大型的户外运动比赛通常通过电视台的转播,例如经常可以从央视看到的北京马拉松赛和中国龙舟大赛。但是在传统媒体上的转播推广的味道浓重,适合吸引投资。但就普通观众而言,电视的收视率并不高,观众并不买账。

针对这一情况,户外运动可以可以和现今流行的直播相结合。相较于传统媒体,直播的成本更低,但是受众的粘性更高;直播是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介绍比赛,对于潜在的户外运动参与者吸引力更大。

告别“单打独斗”,结合其他领域

对于中国户外运动,有两个方向可以拓展并且有相应的产业与之结合。一是面向专业户外领域,并与户外用品合作。对于户外用品零售商来说,最好的广告莫过于大街小巷有穿着其品牌的运动者;对于比赛组织方,更专业的体育用品赞助也可以助力赛事的进行。

另一个方向是面向大众户外市场,和户外运动旅游结合。与专业户外运动相比,大众户外运动人群所参与活动强度小、参与频率低,更多以追求体验为主,户外理念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带动户外旅游在国内逐渐兴起,消费空间广阔。

目前户外旅行市场格局相对分散,大型户外零售商专业的户外文化、丰富的户外活动组织经验、多样的户外装备支持将使其在户外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定先发优势,积极介入将分享户外旅游行业发展红利。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幼年,虽然得到了国家“5万亿”的一针强心剂,但不代表在发展中可以揠苗助长,一口气吃成胖子。

多方面学习国外先进赛事的组织经验,同时利用国内大量的潜在用户群,为户外运动产业培植用户的土壤,才能使其健康发展。当全民健身不再仅仅是战略而成为目之所及的现实,户外运动的丰收季才会真正到来。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互联网+体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