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年来,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增长迅猛。应客观分析消费外流的规模、结构、区域分布、动机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若境外消费回流对国内经济增长、财政收入、货币供应的积极影响显著。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应从推动企业创新、提升质量标准和强化政府监管入手,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本文尝试分析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现状及其回流的影响,认为未来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配置及政策设计,应充分考虑服务消费的供给。
一、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现状
(一)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的总体水平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境外消费的火爆。1993-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增速最高曾达60%左右,最近几年均维持在2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9.5%,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预计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同比将增长16%以上。
与此相应,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从近几年看,自2008年开始出境旅游花费基本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从当年的409.87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14年的1648亿美元(约合1.02万亿元人民币),6年间翻了近4倍②。另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4年,中国游客境外支出达1650亿美元,比位居第二的美国多出500多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消费较高。2014年中高端消费群体占出境游比例近半,单次出境游花费在1.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超过40%,人均花费约为1.99万元(约合3226美元或2410欧元)。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外流较为明显,2014年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消费达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境外消费进一步扩大,达81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消费者76%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外流较往年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的区域结构
1、境外消费群体来源地的区域分布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2、境外消费群体目的地的区域分布
受益于地理便利等因素,日韩城市已成为中国游客最近一年选择最多的境外城市,包括首尔、釜山、札幌和光州等。在长线旅游中,兼具观光、购物、休闲功能的欧美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柏林、华盛顿和洛杉矶等,更受中国游客青睐。中国出境游客境外旅游花费较高的城市包括首尔、伦敦、巴黎、洛杉矶、柏林、多伦多、苏黎世、旧金山、雅典、巴塞罗那等。中国出境游客购物消费较高的城市包括釜山、伦敦、迪拜、巴黎、柏林、洛杉矶、罗马、苏黎世、哥本哈根、巴塞罗那等。
(三)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的人口结构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中国出境游客性别差异较小。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万元,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0.22万元④的5倍。
(四)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的开支结构
中国出境游客的花费主要用于购物。据调查,超过数据来源一半(57.76%)的游客提到,其境外旅游的费用主要用在购物消费上。
中国出境游客在购物上平均消费1.05万元(约合1705美元或1277欧元),消费水平自3000元至2万元以上不等。
从购物种类看,纪念品是中国游客在境外城市购买最多的商品,日用品和奢侈品的购买比例相近。据调查,79.34%的中国游客在境外购买了纪念品,57.96%和57.29%的中国游客购买了日用品和奢侈品。
(五)我国居民境外消费的动机
我国居民境外消费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产品品牌、质量、价差、打折、退税、汇率等因素是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考虑的主要方面。但是,海外豪购也受跟风、攀比等一些非理性因素影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除了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消费外,炫耀型消费、减压型消费和跟风型消费等日益流行。
二、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的影响
假定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和境内消费两者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境外消费回流对我国GDP、财政收入、货币供应等宏观经济指标都具有显著影响。考虑到现实当中境内外消费不具备完全替代性,境外消费回流的实际影响将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境外消费回流对于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GDP的影响
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GDP的影响,既包括消费直接创造的GDP部分,又包括由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所引致的GDP增长,因此境外消费回流创造的GDP要明显大于境外消费规模,凸显了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重要意义。
由相关测算可得,若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完全回流,以2014年为例,可创造的GDP约为1.58万亿元,可拉动当年GDP增长2.46个百分点。
由上可知,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创造的GDP会随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上升而增加。未来在调结构、扩内需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将会逐渐上升,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会随之日益提升。
(二)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既包括消费直接创造的财政收入部分,又包括由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贡献的财政收入部分,因此,境外消费回流创造的财政收入要远大于直接按照进口申报缴税计算的税收收入,对财政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相关测算可得,若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完全回流,以2014年为例,可拉动当年财政收入增长4.94个百分点,使得财政增收6928亿元左右。
(三)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能通过消化外汇占款有效降低国内货币超发速度,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和平抑物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由于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反向作用,2013年我国广义货币(M2)少增发4800多亿元(相当于增发总额的3.55%)。
而在当前面临通货紧缩风险的形势下,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有利于增加外汇占款,相当于增加货币投放,遏制国内商品价格持续萎靡不振的势头,从货币供应端促进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测算,若2013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完全回流,相当于增加了3.55%的M2供应。
(四)剔除不可完全替代因素后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的影响分析
虽然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但考虑到影响境外消费回流效用的首要因素是回流的消费规模,而许多消费者之所以热衷于国外消费,不单是商品价格或质量的缘故,旅行时必须的消费、对当地特色商品的关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部分消费难以回流。经估计,这部分消费的比重约占45%以上。因此,若考虑到在实际中境内和境外消费不可完全替代,据测算,2014年境外消费回流可创造的GDP约为8667亿元,可拉动当年GDP增长1.35个百分点;可使得财政增收3811亿元,拉动当年财政收入增长2.72个百分点;可增加1.95%的M2供应。
三、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回流的影响
除了旅游消费,我国居民发生的教育、医疗等其他服务境外消费同样逐年增长。本文对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现状及其回流的影响尝试分析如下。
(一)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中国经济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近两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78-2014年,中国总计送出了351.84万留学生,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1.09%,其中,自费留学42.30万人,占比92%。
从出国留学学生构成情况看,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硕士留学在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本科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在增加。以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及构成为例,2013年中国赴美读研的人数为10.34万人,而读本科的人数为9.38万人,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另外,高中留学人群也开始急速膨胀。
从留学目的地看,中国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的人数所占比重最大。美国是中国留学生的第一大留学目的国。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近些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了2013年28.7%。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国,中国赴英留学人数近两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有所下降。2012/2013学年,第一次在英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了5.65万人,与2008/2009学年相比,人数增长了近一倍。2014年,有6.4万名中国学生赴英国长期留学(即不含短期交流和游学等项目的人数)。
澳大利亚是中国学生留学热门国家之一,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在澳大利亚各级各类课程注册的中国学生总数超过15.2万人,其中新生课程注册的中国学生总数超过8.4万人,占课程注册所有国际新生总数的24%,比2013年同期增长15%。加拿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国,2012年留学加拿大的中国学生近2.50万人。其中高中生选择留学加拿大数量剧增,所占比例已达70%以上(包括高中及本科),高中生成为留学加拿大的主体。目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总人数已超过10万人。据法国高等教育署官方统计,2014年发放了超过1万份法国留学签证,目前有3.5万中国学子在法国留学。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境外留学消费也在逐年增加,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留学消费大国。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低谷,院校财政状况普遍不佳的大背景下,中国庞大的国际教育需求和消费能力为国外院校和教育相关行业所看重。粗略估计,中国每年的留学消费市场规模至少在2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约合40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现金流出。从各国学费、生活费水平看,美国学费最高,私立大学学费约为24万-30万元人民币,公立大学学费约为10万-24万元人民币。美国开放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2012年为美国贡献了57亿美元,约合360亿元人民币。
(二)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回流的影响
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留学消费大国。境外教育消费若能回流,对经济增长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41.39万人,90%以上是自费留学。我国在外留学人员100余万人,假定约50%境外教育消费能够回流,按人均消费2万美元计算,教育消费超过200亿美元。照此测算,2013年我国居民教育服务境外消费回流可创造1912亿元的GDP,可拉动当年GDP增长0.30个百分点;可使得财政增收841亿元,拉动当年财政收入增长0.60个百分点;可增加0.43%的M2供应。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若境外教育消费回流,对当年GDP增长,财政增收、M2供应的影响略有上升。
四、几点简要结论
第一,近年来,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增长迅猛。应客观分析消费外流的规模、结构、区域分布、动机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第二,分析表明,消费回流对国内经济增长、财政收入、货币供应的影响明显。假定约45%的境外消费不可完全替代,若境外消费回流,2014年可创造的GDP约为8667亿元,可拉动当年GDP增长1.35个百分点;可使得财政增收3811亿元,拉动当年财政收入增长2.72个百分点;可增加1.95%的M2供应。
第三,我国当前消费外流是产品创新不足、产品质量标准偏低、监管机制缺陷所致,是消费者对制造业、对政府监管缺乏信心的一种反映,也是消费者主权缺失的表现。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短期政策调整只是权宜之计,其治本之策应从推动企业创新、提升质量标准和强化政府监管入手,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消费信心。此外,在生产者主权与消费者主权之间,我国应逐步转向消费者主权本位,降低消费风险。
第四,境外旅游物品消费外流的影响值得关注,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外流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假定约50%境外教育消费能够回流,按照2013年数据测算,可创造1912亿元GDP,可拉动当年GDP增长0.30个百分点;可使得财政增收841亿元,拉动当年财政收入增长0.60个百分点;可增加0.43%的M2供应。未来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配置及政策设计应充分考虑服务消费的供给。总体看,体制机制僵化,服务消费供给不足,是教育医疗服务消费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转载自199IT。
【号外】由执惠主办的《2016中国旅游大消费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将于12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旅业年度盛会,执惠诚邀您的参与、见证。了解详情及报名请点击链接:我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