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无二之旅联合创始人蔡韵:一位非典型文艺女青年的创业之路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叶雯 2016-12-04
二十多岁的时候,人生如同一张白纸等待你自己去勾画。仅有的几个决定或可以决定人生一辈子的轨迹,如果自己喜欢,那就努力去追求,坚持付出走下去。本文的女主无二之旅联合创始人蔡韵正是这样一位有目标,敢想、敢做的文艺女青年。

爱旅行的文艺女青年在创业浪潮中活下来,靠的是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而这种对新鲜事物的自主性和驱动力追本溯源,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力量。

1

2013年中旬,厌倦了新加坡生活的千篇一律,正好也认识了国内很多有趣的人,被国内热闹的创业浪潮吸引,在海外呆了10年的蔡韵回到北京。由于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传播专业,并在新加坡电视台做了一年的记者,这次回国她依然想先谋求一份和新闻相关的工作。机缘巧合她进入了央视。

正值央视新闻频道改版,蔡韵在上班第一天就被派去和国外媒体团队交流统筹,和美国合作方谈判。穿梭在各层领导和合作方之间,“有幸在最关键的节点发挥了作用”,蔡韵觉得有意思,半年,这两件事儿成了。

同时期,有人在微博上联系蔡韵,说对她之前的经历很欣赏,希望可以合伙创业。蔡韵建议两人见一面,但说明自己在福州家乡。W二话不说,买票前往。两人第一次见面聊了一整天。

W介绍自己是通讯工程专业,想跟蔡韵合作创办一家旅游定制公司。W提到自己有互联网技术但不擅长社交,而蔡韵可以负责外联和公关,两人正好互补。而最吸引蔡韵的,是他走遍了世界,并在2012年开始在朋友圈为朋友定制旅行。

“我们当时就聊,作为旅游达人,你肯定会被很多朋友请求做个出游攻略啊,或者说下次出去玩儿带着他们啊,说明在消费大时代的环境下,定制游是很有市场的。”蔡韵回忆当时的情景,末了她嘻嘻哈哈加了一句“消费升级,这种概念性的词还是要学习一下的”。

作为理科生,W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他告诉蔡韵我们就给这些有需求的人定制旅行路线,制作路书——标有大小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个性化需求的旅行攻略,一个隐形的导游。然后从中按照比例收取服务费。

“要深度体验,不要跟团,不要走马观花。”

前两个月蔡韵和W会每周末见一次,蔡韵问一些项目的进展和想法的完善,两个月后蔡韵下定决心,决定加入“无二之旅”。白天,她接着忙央视的项目,等到晚上就在金融街租的LOFT里装修。

蔡韵想,新闻年纪大了还可以再接着做,但创业需要时机,现在错过定制游的市场,以后就很难再等到下一个时机。那年,蔡韵25岁。

辞去央视工作,蔡韵来到金融街,和不到十个人开始“无二之旅”。这群人都有共同的特点:热爱旅行,有出国生活或者留学经历,对某一个或者某一些目的地熟悉至极,有极强的搜集信息的能力,有服务别人的同理心。

最初的客户都来自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口口相传。最开始的时候,蔡韵和团队一人身兼数职,连CEO就坐在桌边埋头手工制作路书。一本路书的制作快则一周,慢则二至三周。

一开始,“不二之旅”的定位主要是高端客户,他们还会把广告投在高端人士进出的场所里。每个人在做路书时抠着客户提出的每个细节要求:要有极强的私密性,要是当地最好的旅馆,要最刺激、最特别的体验。

很快他们发现高端定制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大,而提供的服务又容易和高端人士的要求错位。2014年初,“无二之旅”开始转型,面向大众(主要是城市白领和中产阶层)提供定制旅游服务。同时将按照百分比收费改为按天收费。

央视纪录片团队开始跟拍“无二之旅”定制师的工作,2015年作为特殊职业中的一部分上线。在纪录片里,雷涛说他和客户的矛盾其实是被放大的。虽然在面对镜头时他有点儿抱怨客户不关心德国文化只想购物,但在我面前,他谦逊地说其实这是自己的缺失,是自己的短板,应该补足。

随着后台技术和算法的完善,现在40多名定制师每月能接到上千客户的订单。他们把各种要求塞进路书里:宁夏80岁的老奶奶希望在去世之前到梵蒂冈看一眼教皇,失恋女孩儿希望能去前男友曾许诺结婚的小镇,有人是素食主义者,有人怕鸟,有人必须要在可以做饭的房子里住,有人一定要整夜体验土耳其的巴士……

作为定制师,大海希望自己的职业能被认可,有归属感。“在国外,我们聊到律师,牙医,通常会在前面加上‘我的’,我希望以后他们也会说‘这是我的定制师’”。

最近这几个月,蔡韵一直在飞往二三线城市,在未来的几个月,他们想把定制成熟的个性化、较自由的出境游线路卖给当地旅行社,实现客户更大的增量。

2

在苹果社区里的一栋别墅内,“无二之旅”的工作人员给你开门,询问来历后让你坐在沙发上稍等片刻。你环顾四周,架子上摆满了旅行册和攻略,还有为每个客户专门定制的路书——每个人的旅行攻略和旅行记录。时值下午两点,员工聚集在圆形沙发上吃饭,不时能听到他们在聊各自的旅行计划,还有他们已经尝试或想要尝试的旅行体验。

蔡韵从楼上走来,询问能否将会议室让给客人,员工散去,我们坐在圆形沙发上。采访中,她长时间保持着挺立的坐姿,语速稳定在每分钟200字,笑容温柔,总是能露出八颗左右的牙齿。当她背靠在沙发上,表现出一种作为女主人的放松,又没有对来访者的轻视。

蔡韵近照

作为“无二之旅”的联合创始人,她就像公司恰到好处的名片。她形象姣好,经常去录制电视节目,接受门户网站和杂志的采访;虽是南方人,但讲话频率稳定,没有任何口音,被邀请去做电台DJ。蔡韵估算,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对别人或详细或简略地论及“无二之旅”100次以上。即使如此,她还会带着极大热情,像第一次讲所有的问题。

老员工都喜欢喊她“韵韵”,他们对蔡韵的评价大部分都是“双商极高”、“勇敢”、“正能量”、“个性”、“很漂亮”。朋友喜欢开玩笑说“韵韵就像一个网红”。

雷涛和大海在谈为什么会加入不二之旅时,不约而同提及“确实这个女孩的执行力和她做过的事情吸引了我”。

初中时,蔡韵偶尔会在饭桌上提到同学的某个亲戚在国外或者台湾,蔡韵的父母开玩笑说我们在国外谁也没有,没有本事让你出国。新加坡当时每年都会选拔福建省5个人拿全额奖学金,去新加坡读高中,蔡韵是其中之一。

出了福州城,蔡韵看到更大的世界。她刚去新加坡时读女校,全校的孩子都来自很优渥的家庭。一开始她很平常地和一个同桌聊天“你的裙子真漂亮”,同桌就会回复“这是我和爸爸在夏威夷买的”。“很尴尬,毕竟夏威夷我也没去过,但对她们来说出国都是稀松平常”。最重要的,让蔡韵引以为傲的英语成了她最棘手的东西,她甚至听不懂老师上课。

学霸从不因为这些事情哭,她不停读小说和课本来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进度。那些生物和地理课本,只要说出来大致框架,她会把那一页完整背一遍。小说边角空白处都标满注释,标满对这本小说深层的理解。四年之后,她考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社会稳定平整,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想着毕业之后去做律师、商人或者医生,这意味着“成功”,能够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新加坡很小,几乎所有人的目标也很一致。

蔡韵十几年的好朋友郭晨觉得出国经历让她更真实,“或许以前她很美好,很乖,只在漂亮玻璃罩里,但是现在玻璃罩子打开了”。之前她对别人的批评或者看法难以启齿,后来,她更勇敢,也更真实地去表达这些情绪。“我们家那边的司机师傅喜欢拼车,蛮横无理,搁在以前蔡韵一声不吭,但是回国后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和司机讲理。我忽然觉得她在独当一面。”

蔡韵在大一时去美国黄石公园做服务生,每周做满30小时就自由。她住在餐厅员工宿舍,吃住一周花费90美金左右,剩余时间和精力都在观察美国人,游玩。美国人不像新加坡人紧绷,他们松弛地和每个人开玩笑,即使打工做简单的工作,只要自己开心就好。除了口语突飞猛进,让蔡韵恍然大悟的,还有生活方式的选择,要让自己开心而不是囿于世俗的成功。

这或许能解释她为什么这么喜欢不发达国家——反对传统社会的死板,也在验证她超强的执行力。在大三实习时,看到尼泊尔一家英文报社的主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做过战地记者就热血沸腾地写邮件,没有收到回复会再次寻找电话直接打过去,告诉他“我是一个新加坡学新闻的年轻人,我理解您年轻时候对新闻的热情,现在,我也怀抱同样的热忱”。一个月内,蔡韵办好签证和机票前往。

尼泊尔的主编在当地有极高威望,他的房子在市中心,房前有自家开的咖啡馆。蔡韵每天早上从住家出发去找这位主编,仆人会为她端上水果和牛奶,她等待着这位主人。很快她和咖啡馆的服务员认识并熟络起来。每次这位主编出来,蔡韵上前很自然地聊天,坐上车一起跟主编去报社开选题会,服务员就低头退去,不敢跟这位主编讲话。蔡韵发现尼泊尔等级森严,庆幸自己可以跟每个人平等对话。

她喜欢尼泊尔的未知,每天下午从报社回来走在街上找新鲜的事情做选题,能在路边看到当地人做手工艺,在纺织布,做佛像。她不知道下个街区等着她的是杀牛过后留下的满地的血,还是洗澡的人。在主编的帮助下,她接触到当地的活女神并写了整版的报道。

不停尝试新鲜事物是蔡韵生活中的母题。大四去东帝汶拍摄母婴题材纪录片作为毕业短片,并和东帝汶总统面对面交流;从新加坡电视台辞职后一人重走丝绸之路,在伊朗时被当地医生送城堡;坐火车深入朝鲜,看满街的自行车穿梭;去英国尝试开了参加过二战的飞机;和朋友去塞舌尔旅行一定要点清炖半米长的清炖蝙蝠尝尝,遗憾的是被朋友极力劝阻下来……

而“无二之旅”不过是蔡韵的又一次尝试。这次尝试就像她的旅行一样,能够不停实现技能的突破,接触新鲜的事物。“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或者理想,如果非得说有,那就享受每一个阶段,去做好当下的事”。

3

蔡韵有个习惯,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告诉父母。从去新加坡留学开始,每次有什么大的活动或者决定,她会打电话告诉她们。

很多次,几乎从蔡韵告诉父母要放弃理科学习大众传播开始到往后的每一次,蔡韵的重大决定都和父母意愿相悖。

从小父母对蔡韵的教育就既严厉又宽松。在蔡韵幼儿园时期,小孩子听不进去道理,为了让蔡韵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会采取偶尔打骂的形式让她强记一些规矩。从小学开始,父母告诉蔡韵的都是:事情都要靠自己独立完成,父母也不能帮你什么,最好听学校和老师的。

蔡韵很乖,小学一二年级时如果考不了满分会有愧疚感,并更加努力学习去消除愧疚感。这种学习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她在学习管理和商业模式,记忆力超强。雷涛在和她一同旅行时,即使作为定制师出身几乎不操心,“只要韵韵记住了,我们行程就是顺利的”。

蔡韵小时候性格内向,为了增强她社交能力和保持形体,父母给她报了当地的艺术团,蔡韵经常参加演出,当时杨澜是成功女性典范,蔡韵从小就告诉父母一定要当主持人或者记者,成为杨澜。

除了待人接物和蔡韵良好的学习习惯,蔡妈妈对蔡韵几乎没有要求。她尊重女儿的每一次选择。她不想把女儿搞得很累,周围家长都把孩子送去课程培训的时候,她没有任何这种想法,“学校对于蔡韵来说就够啦”,之前给蔡韵找的美术兴趣班因为她的不感兴趣也立即停掉。

蔡韵五年级的时候,她忽然主动告诉蔡妈妈要找一个英语辅导班读。“我当时很惊奇,小孩子竟然说她之前学舞蹈比那些学习计算机啊奥数的同学浪费了很多时间,她想要把学习补回来”。

这是蔡韵第一次主动提出要求,事实证明五年级一个学期过去,她已经比那些上了两三年英语班的同龄人更自如。

“包括去新加坡上学,也是她自己决定的。后来高考报志愿,我的同事都说我,平时你惯着她没关系,但是报志愿可是大事。你怎么可以顺着她。你的小孩又不是不会念书,要念理科才有出息,你其他事情可以顺着她,但是这个事情要把握住,会念书念文科多可惜啊。但是我就想如果强迫她选理科才会后悔一辈子吧。”

从新加坡蔡韵打来第一个电话,蔡妈妈就开始记录她的女儿打电话的时间,情景,以及述说的事件。第一年,蔡妈妈拿出来笔记本出来交给蔡韵,蔡韵像翻小说一页页翻完。等到上飞机之前她拥抱妈妈,告诉她希望妈妈能把这个记录的习惯一直保持下去。直到现在13年过去,电话旁都摆着纸和笔随时记录这些通话,蔡妈妈已经记完了6本厚厚的笔记。

蔡韵和父母打电话通常是在路上,“她是很节约时间的人啊”,有时候妈妈还有话没说完蔡韵会说妈妈我到了,下次再聊。随着年龄的增长,蔡妈妈越来越不愿意让女儿去出国——离开熟悉的地方就意味着风险。他们在电话里都在试图说服对方,而蔡妈妈一直是被说服的一方。

“我们当然不希望蔡韵去那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啦,但是她从来不瞒着我们,我们可以随时看她的博客和微博。她说服我们都是发来很多年轻人去那边做事情,体验的资料给我们看,然后义无反顾。当然她也在尼泊尔和东帝汶、丝绸之路上做出成绩让我们放心啦。”

等到蔡韵提出自己要创办“无二之旅”时,蔡妈妈还是惯性地提出了争议,尽管这异议没什么效果。她更像一个帮助蔡韵认识和疏导前因后果的角色,说服可以补齐逻辑中不清晰的一环。

蔡妈妈想女儿刚刚辞去新加坡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想让女儿再折腾。“其实她当时也很纠结,我记得很清楚她在博文里提到,离开央视是我一生最艰难的抉择”,接着她笑着说,“但是女儿想在年轻的时候完成这件事,成为一生的经历。她说创业越早越好。”

蔡妈妈从来没想过蔡韵可以发展得顺遂,待人接物如此得体。从蔡韵去新加坡离开家的那一刻起,蔡妈妈就感受到女儿慢慢变强,而自己在慢慢变弱。母女的角色似乎发生了翻转。我告诉她在采访中,蔡韵提到很感谢妈妈提供的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她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实现。蔡妈妈呵呵一笑,讲了一个小故事:

“当时蔡韵很小嘛,我就告诉她,不要指望我和你爸去给你批改作业啊,帮你完成什么,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做。睡觉之前把书包都装好,这些我们不会帮你完成。话是这样说,但是等到她睡了,我就悄悄把她的作业拿出来看她有没有错的地方,哪里错了我就记下来,再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放到原位。哪天吃饭我就旁敲侧击一下,偷偷看她的表情,让她记住不要再犯这种小错误啦。这件事情我估计蔡韵到现在都不知道。”

*本文作者:执惠记者叶雯(个人微信:yewen_0908),欢迎交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