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的是特色小镇,不是人为造镇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梁云风 2017-02-07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根本目的是希望回归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空间,而不是以另一种形式在三四线城市给房地产“放水”。

春节回老家过年,村里人都在讨论,“上面”有政策,村里在村口划了一块空地,愿意到那里集中建房的,财政就会补贴2万到6万元不等,但前提是,原来的宅基地必须放弃。不少尚未建房的村民跃跃欲试,想拿到这几万块钱的补贴。我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打听,确有其事,他说这是不少村镇都在探索打造特色小镇的第一步。

“要建‘特色小镇’,当然得先把村民聚集起来,有个集镇的样子是吧?不仅是我们县,不少县已经提出要打造‘旅游小镇’、‘度假小镇’、‘养老小镇’了,各地都在推。”同学说。

特色小镇建设并不稀奇,但现有的很多特色小镇,都有成熟的产业,比如温州乐清市的柳市镇,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电器城”,有德力西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广东顺德北滘镇,更是有美的这样的家电巨头,也是有名的特色小镇。但一如我家乡赣西北这样的偏僻地区,一无特色产业,二无特色人文景观资源,要打造特色小镇,却是有点稀奇了。

我在网上搜索特色小镇的资料,发现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新闻铺天盖地。根据百度指数,从2016年7月起,特色小镇的热度就一直没有下来过,到2016年10月更是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我梳理了特色小镇火起来的经过。

2016年7月份,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全国共127个小镇由三部委认定。

随后,各地开始发布地方特色小镇推进方案,比如江西省政府于2016年12月20日发布《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也就是在这之后,地方上开始有计划地落地特色小镇的开发,也就有了老家的“集中建房补贴”一事了。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最近新闻的报道中,不少地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偏差。

我根据实地走访和访问,总结了在推进的过程中,至少需要避免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避免有小镇无特色。

特色小镇主要是指有突出的产业特色且要素聚集的小城镇,在20世纪80年代,以工业为主和以市场为主的两类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不少沿海地区的乡镇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浙江省内兴起了各类市场,这些有专业特色的市场在当时就是特色小镇,奠定了后来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基础。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在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让产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起来,自发形成,而不是政府推动。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培育过程中,应该是起引导和强化服务的作用。

而要寻找与市场相符的特色,更应该因地制宜地从产业中来发掘。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认为,对于江西这样的中部省份来说,要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从地方的产业中来、从生态农业和小镇所具有的城乡优势所衍生的服务中来。比如,既可以是特种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百合小镇”“莲荷小镇”“葛根小镇”,从事中草药种植加工并集结中医妙手的“百草小镇”“石斛小镇”“杏林小镇”,或者从非遗中复活的从事传统手工艺和旅游产品生产的“木雕小镇”“竹编小镇”“漆器小镇”等,总之,关键在于培育其特色。

二是避免有地产无小镇。

李铁介绍,从目前全国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动员房地产商主导开发特色小镇,很多政策几乎的促进房地产发展的翻版。

从国内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来看,没有任何特色小镇是通过地产来形成居住区或者产业园区发展起来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入房地产业,一定会托高小城镇的各项成本,在房屋租金高涨的情况下,将会失去小城镇低成本这一核心竞争力,对其他各种特色产业只会形成挤出效应,而不是实现吸聚效果。最后的结果是,地产建起来了,产业进不来,人员也留不住,最终有地产无小镇。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根本目的是希望回归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空间,而不是以另一种形式在三四线城市给房地产“放水”。1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有关全国各省特色小镇建设一哄而上的报道比较多,要坚决避免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

三是避免有小镇无文化。

中国农村的“镇”大多脱胎于传统村落,小镇文化、村落文化是我们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文化部青联委员、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行动发起人蒋好书认为,特色小镇根在文化。要从精神高度理解小镇文化,真正珍惜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向往,真正用心整理、提炼本地特色并将“特色”加以保护、挖掘、传承和创新设计。

蒋好书认为,特色小镇也大都经由历史形成,归结起来基本具有以下五大核心元素一是特色精神地标、政治地标、社区与公共空间;二是特色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教育机构;三是特色品牌美食手工、物产市集、风俗规矩、生活方式与特色企业;四是特色仪式节庆、展会赛事与相关类别上下游产业;五是特色自然景观、旅游民宿和生活体验。这五大核心元素,基本和当地的自然文化和人文社会精神相连,如果切断文化的“脐带”来凭空建设特色小镇,最终将成为落不了地的空中楼阁。

特色小镇的发展,以产业为动力,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风景区,而是兼具人文社区的居住、生活功能。从浙江经验来看,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不过,我们在总结国内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抬眼看看欧美特色小镇的发展,比如我们要打造“花卉小镇”可以看看法国的“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小镇,打造“金融小镇”的可以看看美国的“对冲基金传奇之地”格林威治小镇,打造“生态小镇”的可以看看丹麦工业共生的“生态之城”卡伦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别人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打造的特色小镇的得与失。

*本文转载自秦朔朋友圈,作者 梁云风。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