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1月20日,2017中国露营行业年度盛典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举办。盛典围绕过去一年行业发展,总结经验得失,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预测2018年行业发展趋势。盛典涉及话题深入,谈论充分,为行业带来新启发。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出席论坛并发布《2017年度中国旅游+互联网产业研究及趋势报告》。
刘照慧表示,2017年底中国旅游市场份额达到5万亿,但旅游产业和文旅大消费产业互联网渗透率不容乐观,基础设施互联网化水平落后于其它行业。相比美国的互联网渗透率45%,欧美国家49%-50%,中国今天15%的渗透率低于电商发展水平,低于其它产业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2017年中国旅游投资呈现多样性,有更多丰富来源,除了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也异常活跃。刘照慧认为,简单的投资逻辑无法涵盖今天的旅游业发展业态。“过去几年有600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投进‘小携程’模式,投进了简单的信息化拼接方式,没有从产品和服务上做深度探究和深度的挖掘与创新。如今这些企业有2/3已经不见了。它们忽略旅游本质,忘记了消费者的体验,忘记了文化传承使命。”刘照慧认为,如果把互联网理解为和更加深度的未来产品创新相结合,会有更加丰富和广阔的产业空间。
刘照慧进一步表示,产品与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两大因素。未来五年电子商务将占消费增长42%,物联网、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在互联网领域深度发生,但在不久将来会大规模使用在旅游业中。人工智能、5G、数字平台、物联网、区块链、智能机器人、VR、AR、云技术,这些技术发展趋势值得从业者关注。
以下为刘照慧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2017年度中国旅游+互联网产业研究及趋势报告》在去年大会已发布部分内容,但认为今天再跟大家谈谈2017年互联网+旅游的变化趋势会有反思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趋势有更加准确的判断。我们知道互联网发展瞬息万变,前天还在谈PC互联网,昨天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今天谈区块链和未来科技,谈很多颠覆。这么多概念的背后寓意着什么,包括未来产业如何发展?执惠从互联网+旅游产业链的角度观察各视角,今年明显感觉到互联网和产业链关系密切度,包括未来发展空间有非常大的变化。今天报告更多结合主题,包括文旅和场景、旅游业态的变化上有更多阐释。
旅游市场份额达5万亿,互联网渗透率不容乐观
两个大数值得关注,2017年底旅游市场份额达到5万亿,超过现在看到的4.69万亿。互联网渗透率是所有旅游和互联网结合维度上的关键概念,我参加过多次国际会议,去年底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会议上谈到渗透率对比时,三年前互联网渗透率10.1%。但我们看到从2011年-2016年提升至15%左右。数据过去几年变化趋势没有特别增快,旅游产业和文旅大消费产业互联网的渗透率不容乐观,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联网化的水平落后于其它行业。旅游业里渗透率意味着我们和用户的连接,我们的产品和9.4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之间的关系。当今天所有人在菜市场买菜和吃饭时,可能两个月都不会用一张现金,三个月都不会想起用一张信用卡。国外参加很多工作会议和旅行时,我发现信用卡很久没有用过。国内完全适应拿微信和支付宝购买一切生活用品和生活中的服务支付时,我们知道渗透率在旅游业反映出的数据让我们担忧。美国的互联网渗透率45%,欧美国家49%-50%,今天15%的渗透率低于电商发展水平,低于其它产业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看过去全球旅游互联网经历的阶段,信息化到旅游电商化再到产业数字化,以及未来的智慧生态化。大家知道旅游业的信息化从航空领域开始,航空电子化和GDS发展。过去三十年航空业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国中航信以分销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技术,还在主导着今天旅游产品的信息分销行业。酒店业PMS应用GDS应用,连接在线旅游和OTA平台。在线旅游发展,携程收购易龙、合并去哪儿,形成相对独大的在线格局。这一阶段诞生携程这样的企业,未来的产业把前两段放在一起看,互联网化和信息化奠定的基础是标准产品的分销,以机票、酒店、门票为核心的产品构成规模化。艺龙和同程的部分合并,大家问我怎么看。我说大互联网流量平台+标准品的收割时代到来。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今天从营地延展到教育和体育,大家更加关注里面的内容和体验。这些内容和体验都是非标品,高度非互联网化的,没有用信息手段充分连接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发现未来空间在哪里?产业数字化,产业中各环节个性化、分散化的产品会以信息方式连接新型平台,连接到携程、美团点评。如果它们有连接产品的组合方式和存储创新空间,我想会连接。如果连接不了怎么办?今天再出现未来的物联网、分散式存储和分散式交易的区块链,正在大规模地颠覆中介和互联网平台的中心化机构。我们看到这些趋势,携程会比我们更加紧张,所有OTA都非常紧张,因为它们远远没有完成产业中分散化、个性化的产品连接和规模化的分销。如果只是停留在机票、酒店和门票,远远满足不了游客个性化、体验化、移动化、深度化的需求。需求谁来提供?我们发现是营地,营地中的教育,营地中的体育,营地中的体验,是自驾的方式,是各种分散的个性,但符合年轻人消费方式的更好产品,更深度化的产品。
单纯地谈互联网和单独地谈所理解的旅游产业链不充分、不够。对今天理解中国文旅大产业的发展,执惠文旅大消费的平台关注旅游为核心,+教育、体育、文娱、房地产、户外等有更好的连接,也有更多和大家结合的机会。但图谱不能涵盖产业发展情况,图谱需要大家不断丰富完善。在座各位的机构将来都会出现在重新被购置的产业链,今天文旅大消费产业核心不再是商旅、酒店、机票和门票的简单拼接,而是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产品。产品的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体验中心在营地、景区、文旅小镇、中国大地世界各地的所有体验中心和场景中心。
旅游投资:简单的逻辑无法涵盖今天的发展业态
2017年旅游投资达到两万亿,投资多样性有更多丰富来源。除了国有资本、民营大资本外,也看到民间资本的活跃性。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和营地结合的扶持力度之大,超出我的想象,包括评级分类标准的精确度和未来产业的想象空间,让产业非常振奋。中国旅游投资在中国非常火,所有的都谈O2O。但简单的逻辑能否涵盖今天的旅游业发展业态,我想非常不够。过去几年有600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投进小携程模式,投进了简单的信息化拼接方式,没有从产品和服务上做深度探究和深度的挖掘与创新。过去手中掌握一千个以上旅游“互联网+”的新创业公司,可惜今天2/3已经不见了。今天看到死掉的企业忽略旅游本质,忘记了消费者的体验,忘记了文化传承使命。我相信这样的代价,我们把互联网看成一切时,有非常大的错方向。如果把互联网理解为和更加深度的未来产品创新和结合上,会有更加丰富和广阔的产业空间。
最近几年看到两万亿的投资更多在资源端和丰富的内容端,以及产业如何运营端。今天的大会呈现出的也是这样的场景,过去几年有明显的集聚效应,产业的中下游为主,实际是上游的资源端和渠道端的部分,包括互联网简单地逻辑部分在被很多的资本忽略掉。我接触非常多的知名资本,我谈旅游时他们说再也不会看旅游投资。他讲的旅游和我所提的旅游,我相信和在座各位所理解的旅游不是一个东西。我们说的旅游有充分的文化性和充分的产品性与服务感以及未来产业融合。投融资的金额和集中度来讲,分销零售端产品的成熟度会高,但也意味着投资机构的结束。出境游的市场1.3亿人群,但不要忘记中国的旅游人次2017年达到50亿人次,频次高于出境游的平均两次三次。中国现在拥有护照比率只有4%-4.5%,96%左右的人没有出国。日本市场有一半消费来自中国,韩国萨德事件的影响有一部分分流,中国客源依然是全世界旅游企业和国家以及目的地渴求的有消费能力的客源。住宿是旅游的体验中心和产品中心,也是核心的关键环节。露营集合了住宿、体验和一系列的功能。如果再有自驾出行,那会提供更好的旅游方式和体验方式。定制游在中国依然很分散,但它贴近旅游中心,照顾游客体验感和个性化需求。如何规模化,如何形成大规模的发展会有更多挑战。UGC和PGC的平台,马蜂窝的发展呈现出和OTA完全不同的组合方式和信息的交互方式。
旅游是载体,各种生活方式是新场景和内容
单一要素的产品,住宿领域产业链的完善度和细分度相对较高,大部分业态有五星级酒店和星级酒店。住宿领域里民宿和非标宿,包括账篷、露营和营地等在大大地丰富住宿体验。80后和90后都在选择自由行方式时,一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旅游+的产品表现突出,体育+旅游,教育+旅游表现突出。产品形态弥补产品之前空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产业未来会有更大的爆发空间,每个都有千亿的规模。旅游变成不断升级的生活方式,旅游是一种载体,各种生活方式是新场景和内容。文旅场景除了显性需求之外,更满足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审美需求、情感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未来产品设计的主导因素。相加的部分是文旅产业创新空间,每个细分市场找到一部分都是千亿级市场。
中国旅游互联网企业模式,OTA、内容营销类、分享经济类、原生电商平台类。美团点评为核心,2017年底在上海做的大住宿论坛,美团点评高管透露酒店间夜量超过携程成为第一。背后核心逻辑,组合产品的方式完全不同,如果说OTA产品组合方式是点到点,从出发地到目的地,LBS为核心的产品提供架构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体验场景为中心。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美团点评会崛起,有自己的道理和产业发展逻辑。OTA包括传统互联网+盈利模式单一,批发模式、代理模式、广告模式、服务输出收入、线下产品与服务收入是薄弱的地方。我们知道OTA可以分成70%取决于商旅标品,未来90%的市场空间在线下体验和丰富的产品创新。
中国典型非在线旅游企业互联网特点,全产业链、线上线下双线渠道,开展互联网技术,文旅创新。开展互联网的技术和数据服务,文旅创新受到青睐,纷纷布局旅游+金融。旅游+金融之前是旅游+各产业,金融是更多变现手段和实现方式。
旅游消费群体细分化,产品与技术驱动产业发展
旅游消费市场呈现五大变化,消费群体细分化,如果认真地研究产业消费人群会发现其个性和多元化。中国一二线城市更多呈现出千禧一代的个性化、体验化自由行趋势。旅游体验的丰富化,出行设计自助化,90%以上在自助的时间旅游线路,交易过程的电商化和线上化要取决于产业的互联网化水平的提升。旅游与生活方式的融合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产业链。技术驱动型企业将促进旅游产品价值深度挖掘,技术起到匹配作用、连接作用和产品体验的升级作用,但不能忽略体验和文化以及产品的感受中心。线上线下的多元融合,渠道融合和服务的融合与体验融合。
未来五年电子商务将占消费增长42%。物联网、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在互联网领域深度发生,但在不久将来会大规模使用在旅游业中。人工智能、5G、数字平台、物联网、区块链、智能机器人、VR、AR、云技术,技术发展趋势值得从业者关注。
未来两大因素驱动产业,产品与技术。推动力是消费升级,落脚点是文化。技术连接与融合多元化,技术未来发展基于5G,2020年三大运营商全部推出商用。今年年底美国5G可以实施,5G和4G相比有多大区别,是现在4G速度的一百倍。讲区块链的发展会颠覆产业,很多内容都关于区块链,未来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