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民宿到乡居度假,共享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共享住宿 本文作者:执惠 2018-11-21 10:27:40
共享住宿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这一模式不仅在城市扎根,也在乡村生长,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兴起和发展。

世界大同,消费领域已经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从单车到汽车,从充电宝到健身房,当然,还有千禧一代热衷的共享住宿。然而,共享经济宛如一把双刃剑,一边引领行业变革,创造新的体验模式,一边依然面临无数未知的考验。

1、从个性共享到标准共建

多元文化冲击下,稳健经济格局中,旅游从观光游进阶体验游,人们对于“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六要素的需求已然不同,尤其是“住”这个环节,不再是将就的随意选择,而是讲究的精心筹划。住也是旅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睡在山海间,住进人情里”,这就是新时代游客对住宿的渴望,也是共享住宿风靡的原因。

对比起标准化见长的星级酒店,共享住宿以“个性”取胜。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处一模一样的共享住宿。房东的个性、品味,房子的房龄、风格,所在地的社会文化、历史沉淀, 都在深刻影响着共享住宿的基因,呈现出“千房千面”的新鲜感。对于游客而言,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入住不同的共享住宿,是感受在地文化和人文情怀最快捷的途径。毕竟,旅游就是去别人的城市生活,体验才是最核心的诉求,共享住宿无疑是消费的最佳选择。

然而,肆无忌惮的个性之外,共享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滴滴打车的血泪教训就是前车之鉴,共享经济制度下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大多都是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整合供需资源,如何保证供需双方的安全和隐私,如何规范服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如何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这些都是共享经济领域需要解决的难题。

最近,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我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自律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简称《规范》)。《规范》针对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城市民宿社区关系、入住身份核实登记、房源信息审核机制、卫生服务标准、用户信息保护体系、黑名单共享机制、智能安全设备的使用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有人担心,标准统一规范的共享民宿,会不会逐渐丧失个性,变成共享酒店?当然不会。共享住宿个性体现在当地的人文情怀、历史文化中,浸润于房主与住客的温情互动中,这些才是共享住宿的“魂”。标准规范只是必要的”基”,通过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要求,建立适应业态特征的监管机制、共享住宿平台自律机制和用户安全保障机制,如此,共享住宿才会更加形神兼备。

又有人担心,有了标准就能保证效果吗?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五星级酒店“卫生危机”,不就是对服务标准的一记响亮耳光。论标准流程,五星级酒店可谓360度全面完善,然而执行过程中依然漏洞百出,个体经营为主的共享住宿,能避过这个坑吗?当然,这依赖于多方的努力,标准规范、政府监管、平台践行、个人遵照,信仰就像空气,谁都没见过,但谁都能感受到。建立了信仰感的共享住宿,规范之下的个性凸显,才是可持续、负责任的个性,也是旅游从业者社会责任感和市场化意识的集中体现。

2、从消费共享到生态互利

《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

随着共享经济的边界延伸、文旅消费的转型升级、资本市场的持续助力,共享住宿不仅创造了消费领域的新蓝海,也创造了生态共赢的新机遇。

首先,共享住宿行业催生出平台矩阵,形成了小猪、Airbnb爱彼迎、途家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2017年共享住宿行业融资额约为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80%。

其次,共享住宿带来了大量的灵活就业与创业机会。房东是共享住宿的直接受益者,调查显示,职业房东年平均收入大约22万元,兼职房东年平均收入约9万元。此外,保洁、管家等服务人员也是重要的受益群体。根据小猪平台的数据,平台管家平均年收入大约7万元,摄影师平均年收入6.5万元左右。

第三,共享住宿拓展了消费链条。Airbnb爱彼迎对到访中国房客的调查显示,约32%的房客的支出除了住宿外,还会用于当地社区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84%的房客会参加当地的文化旅行类活动。房客的吃喝玩乐消费为目的地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发达的民宿体系比星级酒店体系更利于培育出城乡目的地的文旅产业生态圈,真正形成互利互惠、高效联动的共生关系。

3、从主客共享到乡村振兴

共享住宿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这一模式不仅在城市扎根,也在乡村生长,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兴起和发展。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民宿,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农家乐算是乡村最初的共享住宿形式,农家乐的出现是休闲时代的标志。然而,进入21世纪,在各种内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农家乐风光不再,亟需替代产品。乡村民宿应运而生。乡村民宿是在不改变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田园生活、度假养生,体验乡村民俗文化。

数据显示,乡村旅游已成为城乡居民常态化的消费方式,40.13%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到乡村旅游一次,45.92%的受访者表示每2-3个月到乡村旅游一次。乡村民宿是支撑乡村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盘活闲置农宅院落,提供农产品、住宿、餐饮等服务,带动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与增收机会,真正实现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助力振兴美丽乡村。

4、从乡村民宿到乡居度假

2018年8月,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应Airbnb爱彼迎邀请,前往台湾考察民宿。杨振之感悟:台湾优质民宿,多为返乡创业者所开,以自有的农庄、住宅为依托,以家庭旅馆为副业,以栖居乡村为生活方式。他们懂得精致的生活,追求闲适的人生,又了解城市人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人生经历,创造出一个个主题化的民宿产品,既为城市人提供文创空间,又提供体验空间,强调主客的互动和融洽对话。

未来,乡村旅游将向乡居度假转型升级。杨振之认为:乡居是乡村居民以自用住房为载体,将地方文化、乡村生活、田园景观环境、绿色农业食品等在地资源有机融合的一种特色旅游产品,是扎根于地方文化与乡村环境之上的休闲生活方式。未来的乡村旅游当以“乡居”为核心,多元利益相关方各司其职,共享其成,统筹提供这种乡村慢悠生活方式。

乡居的基本原则有四点:

  • 一是对乡村在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 二是保持小规模自有经营

  • 三是开展广泛而深刻的主客互动与交往

  • 四是提供多样化的参与体验项目配套

乡居产品的主客之间脱离简单的商品交换层次,上升至社会文化交往的层面,游客的消费与东道主的盈利都只是这一社会交往形式之下的副产品。外来资本因其逐利性与事不关己而“等不及”且“不情愿”这种交往,必须保持原住社区居民的“主人身份”,才有望令这种最具感染力的“交易”长久持续。

“民宿规范化”将成为行业“质变”的绝佳契机,推动城乡民宿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新一代游客带来“正中下怀”的住宿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引导主客交往,继而推动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力全面提升,实现旅游发展成果的全维普惠。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来也股份”,(ID:Venitour),原标题:《共享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