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新书独家连载(46):乡村振兴的塘栖实践

旅游行思录 本文作者:任国才 2020-04-10 09:51:22
一个中国旅游人行走中国考察世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任国才先生的新书《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已在执惠官网独家连载,此文为第四十六篇截止2019年11月底,任国才先生在旅行中考察了国内34个省份、270个地市州、1000个区县市以及国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累了数百篇旅行游记,拍摄了数万张旅行照片的同时,也写作了近百篇旅游专业文章。为纪念到达中国1000个区县市的里程碑,任国才先生将十多年来对旅游行业的思考研究文章精选成册,于是有了《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

全书文章共69篇,一线真实体感、持续研究之果,多点连线成面,其间所思所得可为从业者之参考。此亦是执惠连载之义。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是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总体指南。但是,中国地域广大、千差万别,具体到不同省份的不同区域,二十字方针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浙江在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在经济总量上,杭州市2017年GDP达到12556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十;在城市建设上,杭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杭州正在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万村景区化”的战略部署推进乡村景区化建设,涌现出桐庐县荻埔村、淳安县下姜村等一批3A级及以上特色村落。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是杭州市贯彻落实并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典型案例。

塘栖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的中东部,位于运河千年古镇塘栖镇与省级风景名胜区超山之间,由原蔡家埭村与原三官堂村合并而成,紧邻09省道,304省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010户,人口4031人,外来人口800余人,现有网格党支部6个,党员152人。村区域范围内有大小企业21家,枇杷采摘园区1100亩,2017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0万元,人均年收入33977元。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杭州星海国际大酒店、杭州塘栖李法根食品有限公司等坐落村内。

塘栖村内房屋傍河,湖塘众多,户户临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塘栖村的传统产业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尤其以枇杷种植为特色,全村枇杷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是远近闻名的枇杷特色村,被授予“中国枇杷之乡”称号。2017年以来,塘栖村巧借“美丽余杭”东风,以打造“全域景区”为目标,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积极推进,逐步探索出塘栖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治理有效”的“宝塔”模式

“领导是核心,团队是关键!”塘栖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先从抓“治理有效”入手,构建起人力建设的“七层宝塔”模式,从最基层的塔基到最高层的塔尖,一共分为七层:

l  第一层(塔基):普通村民,数量最多,包括每一个普通村民和外来人口。

l  第二层:中共党员,全村152名党员,分干到户;

l  第三层:村民小组,共有30个村民小组;

l  第四层:党支部,全村共有6个网格化党支部;

l  第五层:村干部;

l  第六层:村党委、村委会班子成员;

l  第七层(塔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塔基要实,塔身要稳,塔尖要高,宝塔才能既稳固又挺拔。2017年换届以来,塘栖村班子由7名同志组成,有一名村务工作者,一名选调生。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其中70后4名,80后1名,85后2名,90后2名,新老干部“传帮带”作用明显,战斗力强、激情足,干事创业氛围厚。为强化责任意识,在村党委书记的带头下,村干部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将班子成员的三项承诺与三年任期目标公布上墙。为自加压力,塘栖村将2017年的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班子成员踏实践行“四个一”:一辆单车走村入户访民情、一本笔记承载民盼记民声、一张报表公开意见定任务、一周例会强化落实解难题,做到定人、定时、定方法、定标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得到解决。

塘栖村划分为革命、三官堂外塘、长河其罗塘、蔡家埭、陈家湾卖柴湾、东横塘6个网格,分设网格支部,通过“党员+农户、组长、代表、志愿者”的组合联户方式,以就亲、就近、就熟为原则,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由村党委书记担任总网格长,各网格合理部署,配备2个支部委员和一长三员等骨干力量,强化网格化管理。

二、 “乡风文明”的“打年糕”模式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条虫”,也曾经是不少中国人群体的真实写照。如何把老百姓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谋发展,同时,营造风清气正、邻里和睦、互相关爱的文明氛围,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

打年糕,是江南水乡农村的一个习俗,塘栖村总结出乡风文明的“打年糕”模式。每个老百姓都是一颗糯米,首先要用清水对糯米进行一遍清洗(普及式宣传教育),把洗好的糯米放入磨盘中进行碾磨,再把碾磨好的米粉放入大锅蒸(集中开会宣传贯彻),蒸熟后再进行打压,最后放入容器进行碾压成型。通过以上几个来回,群众的民意进行了汇总,分散的想法得到了求同,形成了集体共同的决策和意见,实现了民主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塘栖村创建“阳光机制”,结合主题党日定期召开“村情直通车”,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群众参与度、干群信任度。二是推行“民间监理”,采取“请上来”和“走下去”双向监督的工作方法,把项目全程“晒在阳光下”。

塘栖村还组建米塑兴趣小组,特邀区非物质文化(米塑)遗产传承人黄芳珠现场创作,展现米塑风采,打造米塑非遗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一墙一廊一礼堂”,将农耕非遗物质文化场馆、特色手工体验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有机结合,建成塘栖村特色多功能文化场馆;组建舞蹈队、太极拳队、篮球队、象棋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共100余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组织开展家风家训学习、全民运动会、文化走亲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千家宴”、“千福宴”、“千寿宴”、唱村歌,看村晚等活动,让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凝聚百姓人心;评比“最美人物”,每季评选先锋党员、先锋支部,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模范引领,全村营造团结共进的和谐氛围。

村两委和镇组团联村干部结合夜学夜巡夜访活动深入基层,走近农户,用脚步丈量民情。同时,召开组长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核心区全体护长大会等会议,面向群众讲思路、绘蓝图,用真情倾听民声,用实干赢得支持,让村民自愿配合,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项目建设中,塘栖村打通渠道,搭建平台,创新举措,让村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其中。举办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坚持方案民评、村民监督,在入村口放置“百日攻坚”一览表和效果图,方便村民实时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动态;以网格为单位组织民间监理队伍,实现“家门口的项目家里人把关”,倒逼施工单位严守工程质量;联合村级商会举办乡贤论坛,广开言路,广聚智慧,鼓励村民建言献策。

三、“生态宜居”的“干塘”模式

“干塘”,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民俗,是指每年冬季农闲时,对养鱼的湖塘抽水后再抓鱼的方式。干塘的要点:

l  首先用大孔的拉网拉一遍,把池塘上层的鲢鱼、鳙鱼等捕捞上来;

l  用抽水泵抽掉大部分水,用细网再拉一遍,把池塘中下层的鲤鱼、鲫鱼捕捞上来;

l  最后用抽水泵抽掉部分水,抓鱼人下湖塘,用耙子或动手,把隐藏在塘底甚至淤泥里的黑鱼、甲鱼等捕捞出来。

推进“生态宜居”,其中有一项重要工作是“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的简称),塘栖村的“三改一拆”充分运用了“干塘”做法:

第一步,启动拆迁前,把改造拆迁补偿政策广泛向村民进行宣传,集中进行签约。以塘栖村“城中村”改造签约为例,先由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开户主动员大会,讲透政策、收集意见,并在尊重村民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实施。在大多数村民都知晓了解和签字确认后,启动集中拉网式改造和拆迁,把绝大多数违法建筑拆除,绝大多数破旧房屋、旧厂房得到改造。

第二步,针对少部分不理解不认同的村民,由村干部一对一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站在村民角度,主动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2017年范家斗区块改造签约时,碰到一起“公开信”事件——有人给征迁户发公开信,欲串联抵制签约。村委会获悉后,迅速查清事件原委,连续8天8夜逐个上门与村民沟通,讲透政策、说清事实,最终获得村民们的支持和配合,顺利完成签约。

第三步,针对极少数顽固不配合甚至煽动冲突的村民,运用行政和法律的工具,不能因为极少数村民的个人私利,影响和破坏绝大多数村民的集体利益。

2016年,塘栖村启动综合环境整治和“三改一拆”工作,按照“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思路,共整治“一屋多户”、“一户多宅”135户,其中调剂58户,分户16户,拆除43户,村委收购18户。在综合环境整治工作中,以“党建统领、三自一体”的工作方法,实行村民自主拆、改、管,做到一条红线牵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60天内平稳拆除违章及不雅建筑735户,面积32323.06平方米,拆改小微企业违建30户,面积8178平方米,拆出足够的物理空间,为村民腾出宽敞的公共休闲空间,也为产业导入预留了充裕的发展空间。

2014年初塘栖镇“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村两委有效落实项目整治,治水工作共清淤16534.66立方米,清理生活及建筑垃圾3601立方,清船108条,清理网具160口。2016年底,全面完成全村四个标段截污纳管工程。2017年,为剿灭劣Ⅴ类水,深化“五水共治”攻坚战,塘栖村排摸全村小微水体409处,面积636亩。

四、“产业兴旺”的“八仙桌”模式

江南水乡的农村习俗,过年过节宴请亲戚朋友都要搬出八仙桌。八仙桌四四方方、四个角四条腿。用八仙桌招待亲戚朋友,要让大家满意需要做到:

l  首先要有靓丽的厅堂和平整的地面,相当于良好的村容村貌和优良的基础设施,这是基础。

l  其次要有桌子,这相当于创业发展的平台,桌子要有四个桌腿,相当于创业发展的支撑和政策,不能偏废,否则会因为瘸腿而摇摆。

l  再次需要有一道好菜。好菜除了本地的特色菜和家常菜,还需要与时俱进,引进当下流行的外地菜甚至外国菜,如海鲜、酒水等。在厨师方面,既要本地老厨师,大型的宴席也要敢于引进外地厨师,炒出新菜,满足宾客不断变化的饮食需求。

具体到乡村的产业兴旺,一方面要巩固和壮大本地的传统产业,以塘栖村为例,传统产业是(鱼虾)养殖业和(枇杷)种植业,这些产业继续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的企业,2011年引入了法根食品厂,发展食品加工业,实现从一产到二产的提升。逐步发展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民宿、农庄等)、教育培训业(亲子研学、考察培训等)。在产业主体上,既鼓励和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做民宿、农庄等),也积极吸引外来创业者到塘栖村开办民宿、咖啡店、餐厅等。

五、“生活富裕”的“手掌”模式

“五根手指有长有短,但都通过手掌和血脉相连,一个手指再长力量也有限,只有手指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很多单个手指无法完成的工作。”经济和民生上同样如此,一个村民富裕不算共同富裕,平均主义也不符合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加强通过手掌的统筹和协调,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塘栖村建设了1100亩的塘栖枇杷产业特色园区,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提高了枇杷种植园的单位产值,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村级留用地建设港润大楼,增加了村固定资产3000万,通过出租物业新增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0余万元。

“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塘栖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联社,每个村民都有原始股。针对市场经营性项目,由村集体经济联社发起成立股份制公司,鼓励有能力的村民认购股份,多占股份,用股份筹集的资金投资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股份公司与村民个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鼓励老百姓不能“等、靠、要”,利用好政策机会和公共平台,积极自主参与市场经营。

“撸起袖子加油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塘栖村集体经济实现飞跃式增长,村资产总计从并村之初的729万元增值至790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5.8万元到7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260%,达到3.8万余元。通过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塘栖村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村委班子带头人的唐国标书记,从1998年11月到塘栖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经过二十年的持续努力,“抓铁有痕,踏石有印”,塘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变美了,风气变好了,经济发展了,风气变好了,老百姓有钱了”。相比很多地方的村委会是“半年上班、半天喝茶;平时报个到、周末就没人”,塘栖村委则是“五加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尤其是近几年来,村委会以创业者的心态和大家长的胸怀,自己加大工作任务,“节假日上班成为新常态”。书记带班子、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全体村民都积极投入和主动参与到塘栖村的建设发展。“塘栖村用一块钱干了(别的地方需要)两块钱的事,用一天时间干了(别的村子)两天干的事。”很多到塘栖村考察的领导对塘栖村的干劲和速度发出由衷的赞叹。

近年来,塘栖村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成果等获得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屡屡好评,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示范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体育小康示范村、杭州市最美田园社区、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杭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余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文化村、区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塘栖村正在成为余杭区、杭州市、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面新旗帜。

“筑巢引得凤凰来”。塘栖村特色的枇杷美果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每年春季枇杷节期间,数万游客到塘栖村来采摘和品尝新鲜枇杷。周末和节假日,很多游客自发来到塘栖村参观休闲。2017年至今,来自全国各省市和浙江省内各区县的考察团150余批次到塘栖村参观考察,民宿、主题农庄、乡村酒店等投资商纷纷来考察洽谈合作。

2019年,在夯实“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塘栖村重点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下功夫。塘栖村确定了“中国枇杷第一村”的主题定位,制定了“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定位,在强化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创客,通过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弘扬蚕桑、米塑等非遗文化,发展文创产业;结合全域景区建设,积极打造AAA级旅游村庄,建设精品民宿,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济;打造青年电商孵化阵地,以“互联网+”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枇杷、糕点等物流经济……。

无论是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塘栖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是杭州市贯彻执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为中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参考的典型样本。

【新书简介】

*《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是任国才先生《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的延续。《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是旅行的所见所闻,《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则是旅游的所思所想;《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是轻松的感性游记,《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则是专业的理性文章。《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素材,《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对旅游素材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提炼加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想要预定《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的用户,可点击查看《任在旅途》新书出版赞助方案及预定方案,也可添加任国才先生微信:renguocai。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