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海南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
海南这些年发展呈现过山车式变化,从1988年正式建省以来,大起大落,忽高忽低,一定意义上变成了投机和冒险者的乐园。政策没有充分利用,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经济上始终是一个地级市的体量。
海南旅游产业状况大致也是如此,但是旅游吸引力客观存在,滨海度假条件在中国得天独厚,在世界上也算一流。
今年1月,疫情爆发,我的判断就是今年海南一定会火,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出不去国了,但旅游度假需求依然在,怎么办?去海南。到现在这个季节,已经变成了海南休闲度假的最高峰,一个是会议会展的最高峰,另一个就是休闲度假最高峰。
是在这个过程中海南旅游品牌形象始终不能说好,海南各级政府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下了极大的功夫,治理力度也堪称最大,但始终没有达到最终效果,何以如此?
结构性原因
从品牌角度看,建省之初提出打造“东方夏威夷”,后来品牌思路不断变换,但都是一个路数,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
海南旅游品牌形象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中在冬季,尤其是春节;
二是宰客,且刀锋锐利;
三是品质不均衡;
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可以解决。海南的困难根本性问题是结构不均衡。
其一,需求不均衡。内需严重不足,外需起起伏伏,海南全省就八九百万人,又不是长三角、珠三角,老百姓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怎么能创造更多消费?外需一阵一阵的,稳定性差,这充分反映出市场不成熟的特点。
其二,供给不均衡。海南旅游供给呈现更加复杂的状态,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房地产市场和政策引发的变化。分析海南旅游,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地方说地方,跳出项目论项目,尤其是结构分析,这是研究海南旅游的牛鼻子。
一是产业结构,二是旅游和经济结构,三是房地产市场结构,四是酒店业机构,五是存量与增量结构,六是管理结构。目前海南已形成了庞大的资产存量,主要以房地产和酒店资产为主,形成了商业存在和生活存在。这方面的建设仍然如火如荼,也将再次形成新一轮的庞大增量,会带来新的发展问题。
最近很多老板问我,海南这么火爆我们要不要去投资,我说你如果想死、想疯就去吧,要是想过点踏实日子最好不要去,已经可以看到海南下一轮的泡沫化,而且是疯狂的泡沫化,想什么呢?
不久前,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五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亚洲最大的自贸区,显而易见,海南自贸区优势马上会打折扣。
高明的管理者,聪明的投资者,智慧的运营者,理智的消费者,四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缔造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市场。
其三,区域不均衡。海南的大格局,一是陆地与海洋的关系;二是海与洋的关系,近海与远洋,20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不能空置;三是海南岛本身地形,东西南北中,北温南热中冷,东高西平中凹。我曾经提出把海南省改成南海省,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的整个海洋战略问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
上述问题考虑清楚了,才能真正修复海南旅游的品牌。
今年海南歪打正着,因为疫情给海南带来了新的机遇,海南受影响最小,恢复最快,主要原因是度假消费刚性需求,免税消费积累,海外消费转移到内部,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是修复海南旅游品牌,树立海南品牌的新时机:
一是要树立高端形象,海南是世界一流的海洋度假地;
二是多抓品质少管价格,形成高品质形象;
三是树立开放的形象;
四是打造复合型海洋旅游;
五是打造“南海大,大南海”;
六是宣扬全年度假的理念。
做到这六点,海南品牌修复基本可以做到。
建设海南国际消费中心起点是赋能,就是增加能量,增强能力,提升能级。终点是五方面,一是效率,主要在政府层面。二是效能主要在社会层面。三是效益,主要在企业层面。四是效果,主要在文化层面。五是效应,主要在国际层面。
一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海南的品牌到底是什么,也希望海南旅游品牌形象尽快修复,双自贸所引发的效果最终能够尽快形成。实际上,现在海南的很多细则都在调整,比如最早在三亚我就提了一个问题,没有好医院老人是不会来的,现在好医院有了,老人冬天就来了。细节里呈现出来的东西,才是海南旅游品牌真正的根基,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东西。
这一段时间一说疫情,就提要走进高品质时代,我说不需要高品质时代,我们需要一个体系化时代,需个一个性价比的时代,消费者可以花钱,但是不能挨宰,大家花钱享受的是心情,享受的是最基本的保障,这样海南旅游品牌才能得以修复,双自贸的品牌才能真正得以弘扬。
(本文节选自魏小安在第五届博鳌旅游传播论坛上的演讲,有删减)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原标题:《魏小安 | 海南旅游品牌如何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