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时代迎来新变局?文旅部、头部企业的15位大咖专家这么说

数字文旅 本文作者:执惠 2020-12-13 09:07:07
新政策、新机会、新挑战、新竞争。

智慧文旅、文旅产业数字化正进入新的时代发展语境、市场格局中。

一方面,互联网或文旅科技巨头,以及众多中小企业,正更多渗透和分羹市场,而目的地城市也正更多躬身入局,智慧化、数字化成为目的地新竞争的入场券之一,目的地、企业、用户等正构建新的数字文旅市场生态共同体;

另一方面,智慧旅游、数字文旅的政策频出,营造出新的市场红利空间。近期,文旅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数字化在文旅产业的进一步渗入。

这也意味着企业、目的地在既有的业务或产业发展诉求下,正面临要素迭变更迅疾的新场景、新需求、新消费、新模式和新机遇,如何应对,如何把握?

在近期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执惠集团等提供支持的2020江苏智慧文旅峰会暨“苏心游”推广活动上,来自文旅部、腾讯、阿里、美团、途牛、凤凰数科、同程、励丰文化、左驭资本、恐龙园、执惠等近20位机构、头部企业人士共聚一堂,从不同维度、立体纵深探讨。

以下我们摘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以供参考,激荡更多新思路。

主题演讲精彩内容部分摘选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信宏业

马上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我们新冠疫情一周年了,从去年1月份开始,这一年过去我们是真正疫情挥散一切完美如初呢?还是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长期共存呢?我们现在真的不得而知。但我觉得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疫情过后文化旅游一定不是原样展现,所以复苏也好,振兴也好,它一定是另外一个旋律,另外一个状态,更重要的一定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在诸多变化中,有疫情、有思考、有认知、有我们的成熟,但是所有的因素里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就是科技对未来文化旅游的支撑作用,它能够使我们看得更远、想得更多、决策更科学,同样科技在整个疫情期间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模式、消费认知,改变了我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而这些东西在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醒目、越来越清晰。

智慧旅游到今天也有6个年头了,这6年期间大家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智慧文旅的应用实践此起彼伏、亮彩不断,刚刚过去的这几天我们文旅人都看到了一个现象,我把它叫做“丁真现象”,从对这个“丁真”现象的感知,我们看到我们的反应之快、手段之新、理念之特都达到了巅峰,有些圈外人告诉我说你们各个文旅部门都在猎奇,这有意义吗?我说非常有意义,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丁真”现象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流量,看到的是我们要和社会互动,要和时尚互动,要和潮流互动,要和我们的需求市场保持一个热线的联系,其实我觉得大家心里明白,我们对“丁真”事件没有一个短期的立得的预期,但是我们希望构成的这一套与社会共呼吸、同脉搏的渠道,其实就是对智慧旅游的理念、模式、手段一个很核心的写照。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必虎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管”到“治”的转变,是我们整个行业智慧化或者说精准营销对旅游者行为特征的把握,加上人文主义、行为共享,过去很多文化是面向本地市民的,文旅融合之后很多的文化和旅游景区同时面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所以这也是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讲美好生活是什么,如果用旅游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不是旅游部分的本地的美好生活和旅游异地的美好生活。这两个放在一块是我们十九大提出来真正美好生活,而这个美好生活的实现要从过去的“管”到现在的“治”这个有很大的变化,涉及到政府、市场、社会各种关系。而大数据也好,或者是智慧文旅也好,后面的硬件和软件大数据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为我们从“管”到“治”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这个是我们今天来讨论文旅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沈波

智慧旅游对于游客、对于管理者,对于运营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还是用原有的一些陈旧的管理手段,是无法管理好一个景区的,而它的管理效能和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科技改变体验、文化创新娱乐,而智慧创优出行,恐龙园集团20年的发展成长也是中国文旅产业,尤其是顺应智慧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亚太区主席 赵阳

中国大部分的景点或者文旅项目,它的所有收入,或可能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门票收入。与国际上优秀的项目对比,中国许多文旅项目对于门票收入的依赖性该套,面对逐年上升的营销指标和运营成本,必然要求门票上涨,这一举动又会阻碍游客的脚步,形成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国内大部分景区的二次消费仅占景区收入的10%以下,而国外许多景区的主要收入都是由二次消费构成,巨大的差异说明了国内景区挖掘二次消费的巨大潜力。我们以美国奥兰多为例——奥兰多是美国首个游客突破7000万的城市,名副其实的全球旅游之都。游客访问奥兰多消费频次前五位分别是:1.餐饮、2.购物、3.游乐、4.食品、5.酒店。

阿里巴巴集团飞猪旅行副总裁 张嵘

在疫情的环境下,我们会看到一些基于新的趋势,这些趋势是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发生的,一个变化是整个产品的类型,实际上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大的变化是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了一个主流,在这次双十一的整个过程中,直播带货占了半壁江山。大家也看到旅游产品更多地从原来的文字图片,到现在更多用户喜欢通过视频化的内容种草、带货,整个过程的转化效率也大大提升。

第二个给行业带来的变化是数字化,数字化是在如今众多不确定趋势里唯一确定的东西,不管是服务产品的数字化、消费者行为的数字化,还是整个内容导购链路的数字化,这都是我们未来的趋势,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完善的产品。

美团文旅促进与合作中心总经理 路梦西

在眼下我们的信息技术和我们的交通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候,生活和旅游的界限其实越来越模糊。过去我们定义旅游,为什么我们会把异地和本地群体这么严格地区分开来呢?长久以来两个重要的技术在制约大家的想象力,一个是交通技术,如果我们去一个地方要经过长途跋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会让你产生一个异地的感觉;第二个是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我们那个时候常常感觉到,当你发现一个人在街头问路,当你发现一群小红帽要跟着摇小红旗的导游的时候,你判定这是异地的游客,因为他们的信息不对称,他们没有办法掌握到跟当地居民同样信息便捷的服务,而今天,这个障碍也消失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龙毅

智慧文旅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是考虑木桶效应,往往智慧文旅服务最后的质量是由最差的环节决定的,所以建设当中要补短板,我们市场发展得好,而管理发展滞后,我们就要在管理信息方面加大力度。第二是发展优先,智慧旅游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最终是带来市场、带来效益。第三个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的问题。第四个是怎么样建立有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制作人 王冬丽

我们的夜间经济的创新策略,第一个叫文化核,在地文化构建起来的一整套IP体系。第二个就是数字技术,核心是通过科技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来形成技术轴。第三个就是科艺融合之后形成不同的业态组合关系,多元业态组合形成产业的集聚,从而形成运营的现金流。要因地制宜,科艺融合,形成消费闭环和商业模式的打通,最后通过智慧管理和运营,真正实现从人流到现金流的转化。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拥有自己的IP,每一个城市都属于自己的文化,不应该是“千城一面”,我们要因地制宜,我们要“千城千面”。要形成消费闭环和商业模式的打通,结合我们的阿里和腾讯的数字化的技术,做到的智慧运营,最后实现真正的从人流到现金流,通过文化科技的力量,助力“夜经济”的发展,助力文旅事业的发展,文化科技让事业更美好。

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刘照慧

未来我们看到新用户的崛起,尤其是80后、90后、00后更年轻一代的崛起,对于互联网的熟人,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对于未来产业和更高的消费需求,在供给侧改革上,我们的文旅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变革,所以大家的思维和思路必须是更开阔去打开。

我们看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5G、数字平台、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器人、VR/AR、云技术,几乎所有的板块今天都有最好的代表,阐释了他们的理念,呈现了他们的发展案例,也表现出他们的思考。

数字化会重构未来旅游几乎所有的场景,数字电影、数字博物馆、虚拟IP、VR/AR、数字酒店、数字景区,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评价不仅仅是影响我们旅游的某一个评论的内容,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消费裂变、产品升级和供应链的改变,这种层面上的改变是我们用数据来指导游客的喜好,用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来指导我们的管理,指导我们的产品升级以及指导我们的留客服务。这种情况下,大数据的作用,未来在5G的加速下会带来更大的改变,包括凤凰科技呈现出的《清明上河图》能够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可感、可住、可消费、可带走的产品,这件事情把古代上千年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挂起钩来,这种变化带来更多的消费动能。

圆桌研讨精彩内容部分摘选

支付宝文旅总经理 邓一鸣

我觉得今天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从流量的角度来讲,甚至于从原来的产品角度来讲其实都不缺。因为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标准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缺沈总这样的运营商。我觉得这是这个产业最需要的,把这件事情怎么做好,是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里面来做,才能真正把这几方连接到一起。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 舒展

其实现在我们发现好多产品、好多技术,甚至连资本,包括好多内容也都是不缺的,但是难就难在两点,一点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大家都得思考,为什么这个领域缺乏千亿级以上的,甚至是万亿级的龙头,全是碎片化的,这是文旅行业非常大的痛点。你到我们这里来看就是缺优质的可以深耕的运营商,这种运营商是非常难,它对人才的需求、扎根的需求极其高,核心观点跟邓总的观点是一样的。

凤凰数字科技总裁 王晓东

实际上我也很认可(文旅行业打造内容产品等)缺运营,因为好的内容要运营,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主要打造内容的层面上,创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文旅融合,文化是内容,我们说科技是手段,旅游是平台,最佳的创意,如何用这个创意来能够链接年轻人、链接我们希望的这些,把文化、旅游,把科技能够真正地链接起来,好的顶层的创意是非常重要的。

途牛旅游网副总裁 王树柏

我的理解(文旅行业打造内容产品等)还是缺少策划,如果你能够有一个好的策划,能够把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你就能够有一片新的天地,这叫整理、判断、创新。今天我虽然讲的是创新,但是前期的整理和判断是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整理,没有好的判断,那你的创新往往有可能走向了偏离。回到刚才前面那个话题,我们怎么样去做这些东西呢?我们实际上也是运用了很多方法,同样把内容和渠道去整合在一起,我们也借助了一些方法,比如说我们有直接移植法、有间接移植法、有捆绑连接法,今天嘉宾在上面拍照片讲《海燕》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换了个背景,背景转换等等的方法,我们要把这些方法能够真正运用起来,把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运用起来,我相信未来很多事情都会有另外一片天地。

VeeR VR/零号空间创始人 叶瀚中

其实数字化的好处就是我们今天能跟有演艺的公司进行合作,包括像大家了解的传统的太阳马戏团,可能目前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很多场景下它的效率不高,大家都知道演员、舞台是有限的,一天能演出的次数也是有限的,但是VR能解决的就是我可以真正地实现一个24小时永不打烊的剧场,在晚上没有演员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因为是完全数字化的东西,第一能提升游客在文旅的体验,打造一个全新深层次的体验,而不是仅仅看一下、拍拍照、吃吃东西;第二个能够提升效率,我觉得它能够逐步地替代一些传统的实景,或者是实践的实景,因为我觉得数字化去升级沉浸式是一个大的趋势。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吕剑彪

我个人认为数字文旅其实核心是两点,第一个是IP,第二个是技术。IP其实分两种,一个是大IP在一些文旅空间里的产品落地,还有一个就是像宋城这样每一个地方都有定制,基于本地的一些IP的科技化演绎,我觉得这两个方向都是未来的大方向,作为文旅来讲,肯定也离不开本地客流的个性化IP。但是作为从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规模化和个性化的问题,从规模化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大IP在复制性上可能比很多小IP要好很多。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