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游熔断常态化:意味复杂的“新词”,文旅业复苏“持久战”

跨省游 本文作者:曾建中(Ethan) 2021-10-30 09:54:02
文旅业复苏出现分水岭,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本轮新疫情下,已至少有6省提出跨省游熔断,10省(市)暂停跨省游。

熔断,一个在股市的流行词汇,开始更高频在文旅行业出现,发生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参考百度百科,熔断,即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起初是民航熔断高发,而今是跨省游熔断走向常态化,对应的都是长距离、跨区域的疫情防控。

null

跨省游熔断常态化,已明示疫情常态化的认知定调,也意味着涉及文旅防控政策从紧从严大环境未变,文旅行业恢复进入“持久战”。

疫情已近2年,今年文旅业的新变化,包括不限于旅游数据、政策等,已带来更多的“警醒”,不管是顺势,还是被动应对,新的更深层次的变革局面终究是“扑面而来”了。

站在临近年末的关口,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

从民航到跨省游:文旅业“熔断”演变

和文旅业相关的熔断,起初主要在民航领域。

执惠不完全统计,2020年6月15日,中国民航首次触发熔断,之后走向常态化,截至今年7月6日,民航局累计实施261次熔断措施,熔断航班551班。累计实施10次控制客座率措施,控制客座率运行航班共40班,所有航班入境客座率均在40%以下。

null

民航的熔断直接对应长途出游/出行的疫情管控,包括商旅出差等,跨省、跨境出行规模受限。

今年8月17日,是文旅业“熔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彼时,上海市文旅局发布通知称,因从8月17日0时起上海市内无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全部为低风险地区,恢复跨省游及“机票 +酒店”业务。当时还处于暑期游高峰期,与上海相关的出游预订量迅速恢复及拉升,但局面很快扭转。

8月18日上海新增一例病例,出现中风险地区,上海出台紧急通知,跨省游迅疾再被暂停,距离上述恢复通知还不到一天。24小时内,跨省游经历恢复到暂停,尚是首次。

关键的一个细节是,上海市文旅局请示文旅部,上海市文旅局已请示文旅部,上述紧急通知之后,将实行常态化的熔断机制,即防疫升级自动停止跨省团队游,降为低风险区则自动恢复,不再另行通知。

上海此举有个背景,今年8月5日,文旅部印发加强跨省游管理的通知文件,其中提到:

一、即日起,结合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措施,调整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政策,实施联动管理。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二、省(区、市)内无中高风险地区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可以说跨省游常态化熔断,就此埋下了伏笔,而上海的举动将此熔断更明确化,成为接下来省市目的地防疫与旅游恢复开放的直接参考,疫情常态化、防疫常态化、跨省游熔断常态化,目的地和文旅业进入新的“常态化”。

这次最新疫情中,跨省游熔断成为更高频词汇。

截至10月28日17时,执惠不完全统计,山东、四川、宁夏、甘肃、河南、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北京暂停跨省游,其中,涉及跨省游熔断提法的有河南、内蒙古、甘肃、宁夏、四川和山东等。

这和文旅部10月23日发布的《关于从严从紧抓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其中提到: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从严、从紧,这两个用词在疫情以来文旅部的通知文件名字中,应该还是首次出现。这应该和新一轮疫情的一些不同情况有关。

null

图片来源: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号

有媒体统计分析显示,与此前4次疫情即主爆发地哈尔滨、莆田、郑州和南京相比,本次疫情扩散区域广、扩散速度快。截至10月26日,新一轮本土疫情已扩散至全国11省份23地,而从发现到扩散23地只用了10天,扩散地区和扩散速度都超过前4次疫情。

此外,南京、郑州、莆田三地疫情的早期主传播链分别集中于机场、医院、小学和鞋厂,主要在“疫情首发地”,而本次疫情不同,虽源头还在查找中,但早期主传播链与“旅行团”(和自驾游、组团游有关)密切关联,跨区域传播明显。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本轮关联“旅行团”疫情的本土确诊病例数累计达230例,占全国本土累计确诊病例数的90%以上。

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政策自然有些“紧张”了,尤其冬天到了,疫情防控更高压一些。

疫情的第二年快将结束,涉及文旅行业的疫情防控政策已多有变化,但整体处于一个政策从严从紧的大环境中,尚未得以相对“宽松”处之。

跨省游熔断常态化,算是对疫情常态化认知定调的一种表现,这个新机制的运转,也预示着更多的确定性,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性,达到条件(出现中风险地区)就熔断是确定的,什么时候出现熔断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危机之一。

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旅企、目的地随时都会面对跨省游熔断的突发情况,与己相关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消费,某个时段就要临时、即时“刹车”,游客的消费意向反复与退订,反复上演,不断考验旅企的应急能力、目的地的应急机制,背后自然就是产品服务模式、产品结构、服务客群、运营策略及目的地管理等多方面变化。

文旅业复苏基调出现分水岭

与跨省游密切相关,持续反复说的,是节假日的旅游数据,从春节到国庆,分水岭或转折点,不觉间已经出现。

以2021年文旅部官方数据为参考:

1、春节

春节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00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

2、清明

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

3、五一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4、端午

端午节假期三天(6月12-14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5、中秋

中秋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

6、国庆

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同比减少1.5%,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2019年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为6497.1亿元。

null

null

2021年节假日旅游情况

从以上官方数据可以看出,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比都有增长,且清明、五一和端午的同比增幅都较大,春节因疫情防控导致不少人“家里蹲”,影响了人次和收入。

而恢复至疫前同期的情况,整体也算可以,旅游人次方面,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94.5%、103.2%、98.7%;旅游收入方面,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56.7%、77.0%、74.8%。

延伸可以看出,这四个节假日都属于“旺丁不旺财”,脱离不开两个影响因素:长线游受限,本地游、周边游居多;景区门票、机票、酒店等价格优惠或下降。

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的客单价分别约为1176元、266元、492元、330元,春节数据有假期特殊性,其他三个节假日数据显示出比例较重的的本地游/周边游属性。

具体到中秋,因去年中秋国庆连在一起8天,没有同比信息,但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的87.2%、78.6%,成绩也算可以。客单价421元,与上述前四个节假日旅游性质类同。

但载有行业恢复重任的国庆,旅游数据“画风”变了。

有必要列出更多官方数据:

2019年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6497.1亿元;

2020年中秋国庆8天:10月1日-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加上10月8日,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2021年国庆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

为便于对比,以前7天为计,大致算下来,今年国庆假期旅游人次同比少了1.03亿,旅游收入同比少了652.69亿。如果粗略计算(非严格的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减少了16.7%、14.4%。

官方的结论是,2021年国庆旅游人次同比减少1.5%,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所以今年国庆旅游的同比减少体量,基于哪些可比口径得出的,还是有些疑问。

这些暂时不说,在出行限制等政策、疫情局势等方面,今年国庆与去年相比并没多大差别,而8天更长黄金周相比7天带来的出游拉动效应,也难说有较颠覆或扭转性影响,所以:1、今年国庆旅游数据同比下降了;2、在大小节假期里,今年国庆没有延续较好的恢复势头,在相对平稳的恢复走势中,有点拖了后腿。

如果大家去翻找一下近两年OTA等平台节假日旅游的预测数据,在与官方最终公布数据之间的差别,会发现什么?见仁见智。

我们要自我提问:

关于文旅业复苏或恢复的官方声调是不是在发生变化?

今年国庆假期旅游是不是一个值得多加琢磨“品味”的分水岭?

文旅业的复苏、变革走向,是不是要有一个更理性的预判?

今年多个节假日的旅游数据,尤其国庆,以及主管部门、多数目的地疫情防控的“高压”政策,还有人次与收入之间的恢复差距等等,都指向:

1、跨省游的整体或完整恢复,将是个漫长过程,除非疫情大消退或大控制,这个走向难以逆转。如果明年疫情类似今年(比如散点或集中的、持续难断的出现或爆发),旅游数据难以实质改观,而旅企则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局面,今年有多少旅游企业在现金流、利润等方面实现了正向增长?疫情终究会过去,旅游业迟早会恢复,这是趋势,也终将成为现实,但终究要面对捱过恢复期或低谷期的现实,以及那个时候文旅行业已发生大变的事实。

2、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旅游支出减少;长途出游信心未完全恢复,跨省游的时断时续;产品服务的有效升级还难以完整对应国内升级的消费需求,尤其出境游消费回流转化的承接......这些都意味着旅游行业的恢复面临多重掣肘,且是较长期。

诸如海南免税市场销售额的持续走高、部分休闲度假产品的相对火爆消费等等,提振了业内恢复的信心,但背后依然有多重事实:疫情下大众化旅游难以规模化流动消费,消费能力下降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并存,产品的转型升级供给难以应对体量不小的中高端消费需求。

3、节假日、黄金周,自然还是一个个旅游消费高点,跨省游的较大体量和高客单价带来的集中高收益,都是不少旅企、目的地一年里的重要仰赖所在,但疫情2年的现实,已基本足以让这些仰赖的基底被削弱,加上带薪休假等制度尚难实质突破,下一年、下几年,旅企和目的地,不得不思变、应变。

疫情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本地游、周边游撑起了疫情下的旅游业,文旅消费市场格局已变,且并非疫情下的短期松动,而更是短期加推下的长期走向,疫情持续影响与突发疫情的加码、中断,周边游、本地游消费盘子的做大,都变得更为紧迫与必需,这也是目的地维护旅游消费盘以及寻求扩盘要思谋所在,目的地文旅产品的供给体系调整升级,以及转化逻辑与路径的变化,都不是口头宣号之言。

而与之关联的是,旅游本地生活化趋势已更加明显,这是需要关注的大趋势。

其表现之一是本地居民的“游客化”,可理解为本地居民成为当地景区景点、文旅项目或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游客”,比如主题乐园(包括室内乐园)、文化公园、博物馆、展览馆、文物古迹、景区等,对应的是城市休闲娱乐度假需求,已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界定。

参考《中国国民休闲发展报告(2019)》,2019年城乡居民中短途距离的休闲占比大幅提高。2019 年我国城镇居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休闲半径在 2-7 公里以内的比重分 别为61.2%、63.1%和 62.1%,农村居民农闲时离家 2-3 公里以内休闲占比为 35.8%,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休闲时间走出家门,享受更为丰富多彩的户外休闲活动。

《报告》还显示,城乡居民也像游客一样,愈发注重“住”的要素体验,本地人到本地酒店度假成为休闲旅游新方式。

酒店目的地化、酒店消费高企,在疫情旅游数据中也有直接反映。乡村度假需求走高,乡村民宿目的地化及其市场新空间扩大,也是同样逻辑。

再参考美团数据,2020 年全年本地游客占比达 51.7%,相较 2019 年上升 7.7 %;本省异地游客占比达 20.5%,较 2019 年下降 1.4 %;外省游客占比为 27.7%,较 2019 年下降 6.3 % ,整体来看,2020 年本地休闲游成为主流。

null

截图来源:美团研究院

这同样也是我们理解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更多演变的入口,城市主题娱乐空间或项目增加,文商旅属性项目扩容,商业空间主题化、娱乐化、体验化特征明显,都是旅游本地生活化在供给端的部分反映。

这背后又映衬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城市空间改造变化、城市交通条件变化、居民生活方式及消费能力与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

抖音、哈啰等都在抢占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已显现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市场的多样性、综合化,其中的交织让城市旅游休闲消费的盘子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旅游消费的增量,更可能是影响目的地旅游消费格局、旅游收入结构的一大变量。

当某个目的地的旅游市场旺丁又旺财,但不是依靠跨省游或长线游的大面积或全面恢复才实现时,这个目的地的旅游消费格局将进入更稳定的上升周期,也意味着文旅市场正在被真正重塑。

而这道命题,又交给了目的地、旅企,当然还有主管部门。它们的思与谋、一举一动,都对前述局面形成带来影响。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