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这为我们继续深入挖掘、传承、研究和利用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促进红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来,红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建成3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三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
演艺、景区步履维艰,红色文旅赋能何以逆势增长?
需求端游客消费习惯改变,供给端改变迅速
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省、区域人员流动受限,文旅景区多惨淡经营,诸多知名大型演艺相继停演。2020年6月30日,全球闻名的太阳马戏团宣布破产;2022年5月3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含泪宣布演出19年超过7000多场的《云南印象》演出团队被迫解散;2022年7月12日,王潮歌导演在个人视频号宣布将于7月中旬暂时解散(只有红楼梦)剧组……
大理杨丽萍大剧院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4月30日-5月4日期间,全国演出场次(含旅游演艺)总计约5900场,与去年“五一”假期同比下降53%;演出票房收入约1.43亿元,同比下降79%;观演人次200余万,同比下降67%。
尽管文旅演艺遭受重创,但危机之中往往蕴藏转机。疫情常态化局面形成,跨省游、跨区域游存在较大变数,游客出游时间和出游半径缩短,消费习惯重构,近郊旅游、城市周边一日游爆发式增长。
疫情常态化时代,游客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景区二级市场的文旅演艺,从外地游客到本地游客,从长篇巨制到短小精悍,从阳春白雪到平民消费,需要依据城市周边一日游、短途游的发展趋势,在客群研判、创编制作等方面灵活调整。
去伪存真,红色产业沉浸式文旅尚无标准
鼎彝文旅集团董事长梁红杰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祖国山河一片沉,天下景区一片浸”,沉浸式文旅因行业关注度高、形式新颖成为投资热点,哪儿都说自己是沉浸式文旅,人人都说沉浸式,个个都称沉浸式,但行业缺少明确的参考标准和清晰的发展思路,陷入迷局。
通过对国内外沉浸式文旅产品多年的观察、理解和分析,梁红杰建议,提出行业标准,为沉浸式文旅去伪存真,让投资人更有方向、更有信心,引导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于沉浸式文旅真伪标准,梁红杰指出,文旅项目、时间沉入、空间浸泡、人物故事沉浸、吸引力和生命力并存是真沉浸式文旅的几个维度标准。
假沉浸项目往往只做表面功夫,做个外观、加点光影、加几个换装人物就号称沉浸。例如,一场加了光影声画的物品展览被假展陈、假博物馆称为沉浸,一个有人物和故事线索的泛沉浸式体验被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称为沉浸,一条有光影的游览路线被光影式夜游、街区、古镇等称为沉浸……
真沉浸项目会在时空转换下加入故事和IP,用人物的角色转换做牵引,最后达到心情愉悦、顿悟、反思等心灵转化,使沉浸式文旅称为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项目。真沉浸式文旅是对企业、投资人、项目的经营运营负责,行业内我们要去伪存真,选择真沉浸,杜绝假沉浸。
活下来、扛得住、活得好的文旅演艺有何特点?
后疫情时代常态管控下,以“人员流动”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因疫情管控要求,多地频繁出现间歇性停滞,对文旅景区的打击较大,诸多面向全国游客的知名大型文旅演艺项目遭遇停演、场次降低等冲击。
在这种状况下,整个文旅演艺行业是很难受的,但确实还有一些文旅演艺企业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仍然能够活下来,甚至也表现出了能活下去的态势。这些文旅演艺活下来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够活着,有哪些共通的特点,未来生存之道是什么?
白鹿原影视城的《黑娃演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黑娃演艺》剧场游客容量并不是特别大,但在今年“五一”仍接待了超过8000人次的观众,这个数据是比去年还要好的。
白鹿原影视城
白鹿原文旅演艺能够活下来且活得较好主要是因为运用了文旅发展的“轻型休闲度假”理论和遵循于“精准巧”原则。
其中,“轻型休闲度假”理论的特点是投资不大,游客进入门槛不高,产品属内循环里板块之一;除此之外,产品非常轻巧,运营成本不高,与微度假有重合之处又有自身特色;特点是重游率、促销率非常高,相当于旅游和休闲消费变成了一种超市化的消费。就像我们采购生活必需品一样,会阶段性地不断去重复体验消费。
“精准巧”原则是指产品精致、投资轻便、定位准确,市场运作对大众需求把握准确,产品不依附于房地产或商业、自成一派,设计灵巧,剧场充分考虑游客参与体验。
关于扛得住的文旅演艺,梁红杰认为,适应内循环趋势和提高文旅演艺防疫能力“三快”原则是其扛得住的重要原因。
首先,适应内循环趋势,疫情期间双循环格局中内循环成为重中之重。面向的是两小时自驾车程内的游客,客源为周边游客而非跨省游客。
其次,提高文旅演艺防疫能力的“三快”原则,在做项目产品定位的时候,要把握制作快、交付快、回收快的“三快”原则。
梁红杰认为,在打造项目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打造什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先把当下和周边拿下再说前途,快速制作、交付、应用,快速地在小范围内火起来,随后蔓延全国。这就要求立足当下,不搞好大喜功的东西。
对于疫情下不仅能扛得住还能活得好的文旅演艺产品,梁红杰指出,客群、内容、演出时长、演出形式、门票等元素及“三得”原则都很重要。
以《二虎守长安》为例,梁红杰把它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因为从2016年到现在,如果只计算《二虎守长安》的运营费用,我们估算在4年内是可以收回投资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年白鹿原影视城五一的游客量高达8万+,客单价能够达到100以上,特别是《二虎守长安》,基本上每天演出5场,场场爆满,确实让整个白鹿原影视城的文旅项目在资金上得到一些周转,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像这样的产品全国并不太多。”
《二虎守长安》演出现场
“三得”原则是《二虎守长安》一直在遵循的。“我们做的产品一定是老百姓看得懂、看得起、看得值的剧目。”梁红杰说,“‘看得懂’是针对老百姓,而不是针对文化学者,人民大众看起来不费劲;另外是‘看得起’,票价合适,《二虎守长安》票价最早是60元,刚刚调成80左右;还有一个是‘看得值’,看完以后无论是票价还是内容,大家都觉得很值。”
总体来讲,现在看来,中国的文旅演艺确实是“红”运当头,未来红色演艺的风口来了。2022首个中国红色文化演艺发展研讨会暨白鹿原影视城交流考察也即将于8月10日开启!
聚行业佼首,共话红色文化演艺未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同时也是展现国家层面红色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的关键之年。“十四五”第二年,已建成3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三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未来,红色旅游内涵将更加丰富、覆盖范围将更广,也更加需要红色经典IP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赋能。
红色赋能文旅,演艺助力景区。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最佳载体,既能赋能红色文化,也能让历史鲜活再现、让红色文化更具有感染力。本着甄选具有引领性、代表性、专业化、水准高的红色文旅产品和红色演艺项目,集中展示国内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新成果、新动态的目标,执惠特联合鼎彝文旅,于8月10日-11日,聚焦“红色新产业演艺新模式”,走进中国西安·白鹿原影视城,重温古都西安的红色记忆,谋划首个产业级红色闭门研讨会,解析红色旅游变革方向逻辑,以全产业链视野和产业视角驱动增长新模式,搭建基于红色核心项目和重点城市目的地的红色产业资源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