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文旅部: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防疫措施;跨省游;政策解读 本文作者:执惠 2022-11-18 09:15:08
一个好消息,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11月15日晚,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指出,根据最新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一时间,文旅圈沸腾了。

当真是文旅重大利好吗?部分专家呼吁:切勿过度解读。

自由行影响不大

疫情发生后,跨省游几近熔断,组团游近乎夭折。这一背景下,周边游、微度假成为过去三年来国内旅游活动的主流。

《通知》中“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主要指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所经营的团队旅游,因此“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似乎与自由行游客并无太大关联;而“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看似与自由行游客有关,但查看之前的相关政策便可以看出,这与之前的政策并无太大差别。

“乘坐跨省交通工具,无论是飞机还是高铁,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直是这么执行的,与此次《通知》是否出台无关。”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旅游百人会发起人任国才对此并不看好,“《通知》出台也不会改变各地交通出行管控政策。”

当我们结合《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来看此次《通知》,就会发现,无论是高风险区还是低风险区,地方政府都没有权利限制风险区人民人身自由。因为即便是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也只需要进行「7天居家隔离」;来自除被确立为高风险区的单元、楼栋外的低风险区的到访者,更是没有任何原因需要被限制人身自由。

举例来说,上海浦东新区某一楼栋被确立为高风险区,上海市其他区乃至浦东新区除该楼栋外的低风险区,都无需因此受到限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可以依法享有自由出游的权利。

“《二十条》出台后,各地能否严格贯彻落实,将是影响旅游复苏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任国才告诉执惠,相较于此次《通知》,《二十条》之于自由行游客的利好似乎更大一些;而究竟能带来怎样、什么程度的利好,还取决于最新政策的落地执行方式。

组团游一线生机

《通知》中指出,根据最新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该政策无疑给了停滞近三年的组团游一线生机,但也仅一线生机。

一名来自杭州某旅行社的章先生用简洁的话语解读了他对《通知》的理解,“就是目的地有疫情,旅行社也可以组织游客去,文旅局不管了;但是当地防疫部门管不管,文旅局也管不了!”

另一位来自杭州某旅行社的诸葛先生也并不看好。“我们归文旅部、属地等一系列的部门单位管,要所有单位都说放开才行,而不是某一个说放开就行,这个逻辑要搞明白。”

下面这个观点则更加直截了当一些。“文旅厅说我不背锅,我没有说过不可以旅游,后面圣诞、新年、春节期间没有团和我没关系,我是支持跨省旅游的。”

《通知》中显示,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暂停,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暂不恢复。而在这之前,大多跨省团队游也是类似的状态,熔断

“在当前严格的疫情防控态势下,散客‘跨省游’数量就很少,团队的‘跨省游’数量更是微乎其微,很少有企业在从事‘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任国才告诉执惠,“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只对极少数仍然在从事‘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的企业有些许‘松绑’作用,对绝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促进作用非常有限。”

亟需应急预案

《通知》还指出,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滞留游客安置安抚和疏解工作。制定完善滞留游客处置工作应急预案,一旦因疫情发生游客滞留,按照分类施策、分批转运、安全有序、严防外溢的原则,科学组织实施滞留游客返程工作。
执惠调查得知,多数旅行社和导游冒险组织组团旅游活动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对于旅行社来说,一方面是对出发前突发未知临时封控风险的担心,另一方面是对活动中突发未知临时封控风险的忧虑。例如,出发前突发未知临时封控,团费该退给游客多少,又该付给供应商多少?因此产生的损失由哪方承担?各自承担多少?活动中突发未知临时封控,旅行社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期间人力物力损失由哪方各自承担多少?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对于导游来说,则主要担心的是活动中和活动后的风险。活动中若突发未知临时封控,该对游客承担怎样的责任?期间报酬如何计算?由哪方承担?旅行社面对较大未知风险也会导致导游活动后及时回款风险加大。

然而,截至目前,尚无相关应急预案发布。

写在最后

具体还要看地方政策

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行程影响,在业内已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方式。但疫情发展至今,其已经不能仅仅被定义为不可抗力那么简单。

市场亟需专门服务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行程影响的,能够为大多数人认可的,较为合理的,相关政策和应急预案,来划分遇到此类事件时各相关方(如组团社、地接社、供应商、导游、游客等)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来降低他们对未知风险的忧虑,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文旅市场的恢复。

尽管如此,对于文旅业来说,这也仍是一个好消息,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而后续如何,还要看地方执行政策。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