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肉眼可见的复苏到“隐秘而伟大”的振兴

本文作者:胡建伟、何蕊希 2023-05-08 12:15:59
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策导读:现代化产业体系呼之欲出!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随处可见的复苏景象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0.66%。放眼神州大地,旅游市场的复苏随处可见,上海虹桥站“史上首次”发往全国各站的车票均售完、室外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公园(日最大承载量7万人次)发布公告称“五一假期”前3日门票全部售罄等,让每一位消费者和从业者都切身体会到了旅游市场的火热和繁荣景象。

null

自今年初对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清明节假期仅一日,仍交出了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20亿元的答卷。但总体而言,2023年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假期的人均旅游消费均低于2019年同期。

null

2019年与2023年的重点假期人均旅游消费对比

根据文旅部数据 作者自制

可见,旅游业迎来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折点,我们需要站在新的起点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旅游业经此一“疫”,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传统的依靠数量增长、山水资源带来门票经济等粗放发展模式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行业亟需新动能来提升发展。在活跃的市场表象下,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具有内生驱动力的“隐秘而伟大”的发展路径。

战略拐点,向左还是向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业,是实体经济中的蓬勃力量,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领域,发展韧性强,产业链条长,可有效调整一二三产的结构比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便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即“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项目。”除了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外,现实的旅游市场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其中的旅游供求关系,以创新驱动各要素高质量发展。

null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一是Z世代登上旅游消费舞台。95后、00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同时又追求性价比,“旅行特种兵”现象遍布全网。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他们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主动分享所形成的线上口碑传播,将给旅游供给带来更高的质量要求。

二是旅游产业边界正在重构。一方面是主客共享模式的梯次发展。当前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文化休闲设施,既为外地游客服务,也是本地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如顺德欢乐海岸PLUS、上海苏河湾等。随着我国城市群发展及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预计主客共享模式将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梯次发展。另一方面是产业融合的纵深发展。大众旅游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许多景点开始融合商养学闲情奇等复合业态,航天旅游、工业旅游、科普研学、森林康养、文商旅等细分领域热度不断提升。

null

顺德欢乐海岸PLUS 图源:广东省旅游协会

三是旅游供给面临新趋势。我国旅游业对GDP、就业贡献率曾在2017年均超过10%,是现代服务业增长最快的板块,尽管2022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但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3月底,我国旅游相关企业达到463万余家,超过半数企业成立于1-5年内。其中,2023年一季度新增注册企业14.1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11.5%,供给活力逐步恢复。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破万亿元,全国旅游投资额一路攀升,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的旅游投资额为1615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但在大规模的投入所产生的高品质、有效旅游项目还不够多,这是资本和技术、创新的脱节所致。

疫后进入旅游供给将进入“轻重并举”的存量提升时代,如旅游行业的管理经验、品牌价值、IP要素等进行输出和再创新,为赋能存量资产提供新路径。同时,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是旅游需求演化推动的结果,也是旅游供给提升的重要标志,如近年出现的景区度假化、酒店目的地化等探索,浙江乌村更是将“一价全包”的国际度假理念应用到精品农庄的打造中。而成都结合美食文化、三国文化、特色音乐文化,将原有的城市旅游观光巴士升级为火锅巴士、话剧巴士,此类微创新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本地特色的主题体验。

null

CITY TOUR火锅巴士 图源:成都旅投

“隐秘而伟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疫后,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系统来看,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需要真正构建起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国内学者主要基于结构优化、产业融合与集群发展、开放经济和国际竞争力视角展开研究,赵霄伟、杨白冰(2021)对标纽约、伦敦、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提出多元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思路、双向开放的产业开放程度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出发点、切入口、落脚点、竞争力。

针对旅游业而言,笔者曾从有效供给、需求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产业地位演进空间等方面对拓展现代旅游产业的战略空间进行了分析。结合疫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势在必行,其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推动产业创新、引导产业集聚、推进产业融合、深化产业开放。

1、推动面向市场的产业创新

一是打造中国旅游创新策源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旅游创新能力评价分析,认为华东、华南地区领跑国内旅游创新。在这两个地区内有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涉及旅游商业的风投机构、智力服务机构。以华东地区为例,诞生了许多个中国旅游业的第一,如第一个OTA携程(技术创新),第一张景区电子门票的研发、运营者驴妈妈(商业模式创新),第一个家庭短途度假品牌开元森泊(产品创新)等。长三角都市群旅游消费力强大,是世界级旅游消费市场,具备形成旅游策源中心的基础条件。

null

休闲客群集中在三大城市群 数据来源:仲量联行

二是构建旅游产业创新体系。新技术、资本、企业家能力是内生因素,市场需求、制度因素对技术、资本和企业家能力等都产生影响,这五种力量共同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从企业家的角度,要培养“创二代”旅游企业家,过去的20多年中国出现了陈向宏、陈妙林、黄巧灵、苏志刚等旅游创业家,未来需要更多的“创二代”旅游企业家。从新技术的角度,以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在塑造旅游产业创新机会。从制度因素的角度,要鼓励旅游创新主体在旅游研发、旅游品牌上的投入和培育,比如国资委针对涉旅国企的考核,除了关注收入和利润以外,可考虑把品牌影响力和旅游研发创新作为考核关键点。

三是优化旅游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近年来我国旅游研究成果丰硕,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市场转换率还比较低,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现象。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呼唤更多把论文写在“旅游一线”的科研机构和学者。

四是推出创新的旅游产品体系。针对旅游市场的分化,要有更多优质的短途度假产品、体育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产品、科技旅游产品、针对专业人士的技能型旅游产品等。

五是提升品牌旅游企业的研发能力。华侨城在主题公园领域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复星旅文集团拥有CLUBMED、托马斯库克、太阳马戏等知名旅游品牌,锦江集团拥有多个国内、国际知名酒店品牌,还有无锡灵山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宋城集团、长隆集团等具有品牌创新能力的企业,应该在现代产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null

Club Med普吉岛度假村 图源:ClubMed地中海俱乐部

2、引导多形态的产业集聚

一是块状分布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我国有一些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如东部华侨城、上海临港地区(上海海昌海洋主题乐园及酒店、冰雪世界及酒店群)、三亚海棠湾等。未来,从满足多年龄层次人群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协同共享客源、信息、品牌、形象等优势要素的视角,旅游产业集聚在规模和质量上有更大提升空间。以美国为例,2021年全球客流排名前12的主题公园中,6家集聚于奥兰多,购票入园人次超过5400万。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都有望出现更多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null

奥兰多主题公园一览表

根据2021 TEA/AECOM THEME INDEX AND MUSEUM INDEX数据 作者自制

二是线状集聚的文旅融合项目。结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打造一批线状集聚的优质文旅融合项目,如在大运河沿线济宁、扬州、无锡、苏州等布局优质文旅项目,每个项目都力争打造为当地的文化客厅和文旅核心吸引物。

三是网状结构的旅游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网状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如英国格拉斯哥是全英第三大城市,被誉为“建筑与设计之城”。20世纪80年代,格拉斯哥政府通过开发旅游吸引物、推动关键性衍生企业发育,强化旅游教育、金融服务、软件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发掘在地文化特色、促进各类设施为当地居民生活、休闲服务等措施,促进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也要因势利导,引导和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如笔者在2004年提出建设上海邮轮产业集群,目前上海已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母港区域。

null

上海国际邮轮母港 图源:乐游上海

3、推进多层次的产业融合

一是在企业层次,培育具有产业融合能力的旅游集团。在全球受疫情影响下,2020财年迪士尼总收入同比2019年下滑6%,但全年财报发布后其股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上涨6%,原因是迪士尼的媒体网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其流媒体用户超预期增长,已达到7370万人。同样在2021财年,迪士尼线下的主题公园依旧受疫情影响,收入同比2019年下降37%。但其总营收达674亿美元,同比2019年仅下滑3%。这就是线上线下结合、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的多元化带来的抗风险能力。结合旅游产业的特征,我们需要一批以品牌为核心的线上与线下结合、具有产业融合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

二是在目的地层次,推进“旅游+”与“+旅游”。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如果说“旅游+”体现的是旅游业寻求与相关产业相融发展,那么“+旅游”则是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的主动融合、顺势联动。与40年前相比,旅游市场基础、产业动能和目的地发展模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后发展旅游产业更多的是要用“巧劲”,注重新型城镇化、新基建、乡村振兴、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对高品质目的地的推动作用。

null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图源:中国旅游报

4、深化多维度的产业开放

一是入境维度,要构建便利化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将为入境旅游提供优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要构建起完整的入境旅游的产业链,完善入境旅游便利化体系等软性体系,不断提升入境旅游规模和质量。

二是出境维度,要做大跨国经营的旅游企业。结合出境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导、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旅游企业。随着我国出境游客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机会也越来越大,反过来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也会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是国内维度,要深入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以长三角为例,以往不同程度存在着旅游市场体系割裂、产业结构趋同、追求各地利益最大化等情况,在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要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深入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规则约束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品牌共塑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产品联动机制等。

四是企业维度,要推动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不同行业内企业的跨界合作。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催生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中国旅游集团与开元森泊的股权合作,将推动其度假综合体开发运营能力提升,有利于提升其旅游产业链影响力。如旅游和医疗企业的跨界合作,将催生一批高品质康养度假企业,奢侈品行业和酒店业的跨界合作,出现了顶级奢华酒店-宝格丽酒店等。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研究兴趣,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