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昨天刷了屏,关注度之高超乎想象,在经济下行、全社会内卷大背景下,"远洋捕捞"乱象频发的当口,大家太渴望风向的明确了。
就规格来说,这个座谈会是2018年11月1日以来的第一次。这次很多重量级企业参会,尤其是任正非第一次参加,引起广泛关注。当然,任正非作为六位企业家发言的第一位实至名归,除此之外还有王传福、虞仁荣、90后王兴兴、雷军等代表发言,清一色科技类企业,这就凸显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重视之高,前所未有,上次提出邓公1979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是46年前了,而正是这一年,邓公登上黄山,拉开中国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序幕。2025年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文章,把科技与消费并提为未来中国的主流方向。
文旅产业庞大在消费中占有重要比例,科技在文旅应用场景中应大有可为。麦肯锡有一份报告:《2024全球科技趋势展望》。这份报告中对"文旅产业数字化改造"做了专项研究。报告采集了17个国家634个文旅项目(含主题乐园、度假区、文博场馆等)的经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项目年度收益平均增长2.3%,其中数字化营销系统建设贡献率达38%,智能运营管理系统贡献率31%,XR沉浸体验设备贡献率21%。不过这个科技的使用相对狭隘,更多体现在直接运营中的使用。没有考虑更广泛意义上的影响,如旅游电商、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低空经济等。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可以预见,未来科技加文旅消费将更直接的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赋能文旅在收益提升上有三大传导机制,我们通过案例来看:01
运营效率革命
人力成本优化:上海迪士尼引入AI客流预测系统后,员工排班效率提升27%,人力成本节约3100万元/年;
能耗精准管控:黄山景区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索道电力消耗降低19%,设备维保成本下降42%;
资产周转加速:乌镇戏剧节运用动态定价算法,酒店客房空置率从15%降至4%,平均房价提升23%;02
消费体验升级
1、沉浸度提升:故宫《清明上河图》3.0科技展,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普通展厅的3.2倍,衍生品购买率提升58%;
2、交互性增强:大阪环球影城马里奥园区AR手环,使二次消费占比从19%飙升至47%;
3、个性化满足:长隆度假区基于游客画像的智能推荐系统,使家庭客群人均消费增加326元;03
商业模式创新
1、时空边界突破:张家界元宇宙景区上线首月,数字门票收入达实体门票的18%,衍生NFT交易额破千万
张家界首个元宇宙夜游文旅景区九歌山鬼 图源:张家界旅游官方公众号
2、数据资产变现:华侨城集团游客行为数据中台,年授权使用费收入超2.3亿元
3、生态协同增值:黄山旅游与蚂蚁集团共建"智慧文旅链",供应链金融收益贡献率已达总利润的9%。
但值得注意是,科技投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定的阈值,我们再看典型应用场景与收益结构:
1、投入阈值效应:当科技投入占比超过5%时,边际收益开始递减,需建立动态评估模型;
2、技术组合策略:XR设备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协同使用,可使收益系数提升至2.8%;
3、组织适配改造:引入智能系统的文旅企业,需同步进行43%以上的流程再造;
4、风险对冲机制: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投入,应配置不超过预算15%的试错基金;
该研究特别指出,中国文旅项目的科技收益弹性系数(2.3%)高于全球均值(1.9%),这得益于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游客科技接受度。但需警惕"技术孤岛"现象——某5A景区投入8000万建设18个独立系统,因数据不通导致收益增幅仅为预期值的37%。
科技与消费接下来会成为国家最主流的发展方向,文旅也需要大力拥抱科技变化带来的效率革命和体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