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评文旅|提振消费政策最大看点,三狠招精准破解消费困局

惠评文旅;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25-03-18 15:18:57
这次政策"组合拳"在精准解决消费的三大问题:有钱消费、有时间消费、消费后没负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

这次消费提振政策力度空前,内容广泛,可以看出中央决心之大,对消费提振经济寄予的厚望可以说前所未有。消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品消费,一类是服务消费。‌商品消费‌指消费者购买实物商品的行为。这些商品可以是日常用品、服装、电子产品、家具、食品等各种实物。而‌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不同,是指消费者购买无形的服务,包括餐饮、旅游、教育、医疗、娱乐等各种服务。作为服务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政策组合拳对文旅产业更是强心针般的推动作用。

我关注这次政策的三大看点,也正是这次的政策不同寻常之处,这次组合拳在很精准的在解决消费的三大问题:有钱消费、有时间消费、消费后没负担。
首先要解决的是老百姓有钱消费的问题。

行动方案明确,“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大家都明白,消费不是仅仅靠促进就可以提振的,说白了,老百姓口袋里要有钱消费才行。这次提振消费中服务消费占的比重很大,但相比欧美国家,服务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null

图源:兴业宏观研究

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当前我国服务消费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端,优质供给不足,而国际经验表明,服务消费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在此背景下,对比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节假日服务消费情况,我国服务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服务零售额增长6.2%,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成为消费新增长点。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仍较低。2023年,美国、日本、韩国的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分别达到67%、58%和57%,而我国仅为45%。这表明我国服务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的扩容与升级空间。如果优质服务供给不足,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例如,在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供给修复进度仍偏慢,部分行业投资回升幅度低于销售净利率表现。

null

图源:Wind万得

此外,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远低于美国、欧盟、韩国等经济体的水平。说明我国服务消费在供给质量、供给结构上仍存在短板,所以这次政策发力的着力点其实是在增加收入的前提下服务消费提升问题。
其次,老百姓要有时间消费。

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其实中国的节假日制度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法定节假日的天数上,更体现在带薪年休假的落实和假期安排的灵活性上。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包括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相比之下,美国的联邦节假日为11天,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天数也与我国相近。然而,印度的法定节假日多达21天,伊朗甚至达到53天。

另外,带薪年休假是中国节假日制度的短板。中国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根据工龄分为5天、10天和15天三个档次,在全球范围内排名较低。例如,法国的带薪年休假为25天,英国为28天,而中国在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9位。相比之下,美国虽无联邦层面的带薪年假强制规定,但部分州和企业会提供带薪休假。

null

中国法定节假日、带薪休假天数与世界各国对比

中国的节假日安排较为集中,常通过调休形成“黄金周”或小长假。这种集中休假模式虽有助于促进旅游消费,但也导致交通拥堵和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而在欧美国家,带薪年假的灵活性较高,员工可根据个人需求安排休假时间。例如,欧洲国家的员工通常享有4到6周的带薪年假,且可与法定节假日结合,形成更长的假期。

中国的集中休假模式在短期内刺激了消费,但带薪年假落实不足限制了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灵活休假制度使消费更加分散,避免了旅游旺季的过度拥挤。此外,带薪年假的落实不足也导致部分劳动者无法充分享受休假权利。

中国的节假日制度在法定节假日天数上与欧美国家相近,但在带薪年休假的落实和假期安排的灵活性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中国可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优化休假制度,推动带薪年假的落实,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

最后消费要减轻消费压力,解除后顾之忧。

这次政策组合“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行动方案聚焦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少百姓后顾之忧”。

在中国,养育子女和养老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经济负担,其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人口政策走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养育子女和养老的成本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养育一个孩子从0岁到17岁的平均成本约为53.8万元。北京上海更是高达两百万以上,若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本科毕业,总成本则上升至68万元,一线城市远不止这个数字。这一成本包括教育支出、食品支出、衣物支出、居住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等,其中教育支出占比最高,达到34%。

null

图源:育娲人口研究

从城乡差异来看,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显著高于农村。例如,0-17岁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3万元,而农村孩子则为30万元。此外,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养育子女上的支出也存在巨大差异。高收入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可能高达131.5万元,而低收入家庭仅为12.6万元。

null

图源:育娲人口研究

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养育子女成本相对较高。以人均GDP的倍数计算,中国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成本约为人均GDP的6.9倍,远高于美国(4.11倍)、日本(4.26倍)等发达国家。这种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的生育意愿,成为人口政策调整的重要制约因素。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通过完善的社保体系、育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了家庭的养育和养老负担。例如,法国和德国的育儿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家庭的生育意愿。中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通过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优化,降低养育和养老成本,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另外,在中国,养老成本主要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居住费用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约为8.5%。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尤其是在慢性病治疗和康复护理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养育子女和养老是中国家庭面临的两大经济挑战。

这次政策施力点非常精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振消费一揽子政策下,从这个角度再深层次解决问题才是更核心的所在,这次政策已经触及到消费的关键问题,接下来就看如何具体落实。如果这些政策能一一到位,我相信中国文旅产业及消费将会迎来一波红利,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