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期待值拉满的秘密:从“童年回忆杀”到“文化DNA觉醒”
作为全球第11家、中国首个乐高主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近日宣布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试运行,7月正式开园。乐高作为全球第四大玩具制造商,拥有 90 年历史和 1300 + 种积木颗粒,其品牌价值早已超越玩具范畴,成为 “创造力” 的代名词。在中国,乐高通过《悟空小侠》《故宫》等本土化 IP,成功打破 “西方玩具” 的刻板印象,甚至成为年轻人的 “社交货币”—— 据《环球时报》报道,80% 的成年人认为玩乐高可以缓解压力,超 60% 的年轻人愿意为限量版人仔支付溢价。
1、乐高:90岁高龄的“顶流玩具厂”,凭什么拿捏全球?
说到乐高,谁还没被它家的积木硌过脚呢?这个90岁的“高龄玩具厂”,早就不是小孩子的专属了!1300多种积木颗粒,拼得出埃菲尔铁塔,也造得了故宫太和殿,甚至有人用乐高复刻了《流浪地球》里的行星发动机——当代年轻人的创造力,在乐高面前直接开了挂!
乐高在中国玩起了“中西合璧”的点睛之笔。八大主题片区携众多全球首创项目登场,全球首发的乐高悟空小侠主题区,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西游记》中的“悟空小侠”。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独具匠心,将这一热门IP从荧幕搬到现实,让孩子们在游玩过程中,深切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乐高悟空小侠主题片区内,游客可以登上乐高悟空小侠花果山冒险的神秘船,穿越花果山,开启前往龙宫的刺激探险之旅;掌握神奇的“云动力”,挑战悟空小侠云霄历险,助力悟空小侠摆脱烟雾怪兽的追捕;乘坐龙小骄之玉龙神力,感受离心力与速度带来的极致畅快。直接把“西方积木”变成了国潮新宠。据《环球时报》调查,80%的成年人拼乐高只为解压,甚至有人为了抢限量版人仔,熬夜蹲点堪比双十一——这哪是玩具?分明是成年人的“电子布洛芬”啊!
2、上海乐高乐园:反手一个“神仙操作”,把传统文化玩出赛博味
乐园以中国传统故事《西游记》为灵感,打造“悟空小侠花果山冒险”主题区,结合江南水乡的乐高积木景观,让游客在游船中体验小桥流水的诗意与现代上海的摩登街景。这一设计既致敬传统文化,又以乐高积木的拼搭形式赋予经典角色新生命,形成“文化DNA觉醒”的独特魅力。
上海乐高乐园,堪称主题公园界的“六边形战士”:左手拽着孙悟空的金箍棒,右手端着AI黑科技,脚底下还踩着江南水乡的石库门游船。别的乐园还在卷过山车高度,它直接搞了个60米AI积木过山车——轨道用10万块巨型积木拼接,车厢能根据你的尖叫声自动调速!胆小鬼和作死党终于能友好共处了,毕竟“怂了也不丢人,AI给你台阶下”。
这里还有更惊人的!悟空小侠主题区里,机械臂挥着金箍棒和你对打,AR扫描船桨能触发龙宫特效,仿佛下一秒虾兵蟹将就要从手机屏幕里蹦出来。而迷你天地光影秀用8500万块积木复刻上海百年变迁,挥挥手就能点亮陆家嘴的灯光秀——原来“徒手造城市”的梦想,在乐高乐园真的能实现!
无论是怀旧的乐高迷,还是追求亲子互动的家庭,亦或文化探索者,上海乐高乐园以“童年回忆杀”为引,以“文化DNA觉醒”为核,将书写中国主题乐园的新篇章。
年轻人为何为乐高IP疯狂?从“文化自来水”到“社交天花板”
年轻人对乐高IP的狂热,既是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体现,也是社交需求与身份表达的延伸。从“文化自来水”到“社交天花板”,乐高通过多维度的策略精准触达年轻群体的核心诉求,构建了独特的品牌吸引力。
1、经典IP的“回忆杀”与情感联结
乐高通过与《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漫威》等全球顶级影视IP合作,将粉丝的童年回忆转化为可拼搭的实体产品,形成“情怀经济”。例如,1999年与《星球大战》的首次联名,不仅挽救了乐高的财务危机,更将影迷转化为忠实用户14。年轻人在拼搭过程中既重温经典故事,又通过创作赋予角色新生命,形成“参与式文化”体验。
2、本土化叙事的突破与创新
乐高深耕中国文化,推出“悟空小侠”系列,以《西游记》为灵感,结合动画、微电影和绘本,打造“中式超级英雄”形象。这一系列不仅触动了中国年轻人的文化DNA,还通过非遗合作、传统建筑积木(如故宫联名)强化文化认同。这种“全球IP本土化+本土IP国际化”的双向策略,让乐高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3、艺术与潮流的跨界融合
乐高与梵高《星月夜》、NASA太空主题、耐克运动潮牌等联名,将积木从玩具升级为艺术表达载体。例如,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星月夜》套装,由粉丝设计并通过LEGO Ideas平台落地,既满足年轻人对艺术的追求,又赋予其创作参与感。
乐高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积木从“儿童玩具”重构为“文化媒介”——通过IP联动激活情感记忆,通过社交互动构建身份认同,通过创作自由满足心理需求,最终形成“玩具体验-文化共鸣-社交传播-经济增值”的闭环。未来,随着元宇宙、数字藏品的兴起,乐高或将进一步融合虚拟与现实,巩固其在年轻人中的“社交天花板”地位。
乐高乐园爆火的真相:年轻人不是在玩积木,是在抢救灵魂
1、职场卷王的救赎:拼积木比怼老板更解压
《2024乐高玩乐报告》扎心数据:85%的中国成年人“玩得比熊猫还少”。但进了乐高乐园,打工人秒变“人间松弛剂”——机械键盘摸多了,摸积木的手都带着神圣感。科学研究实锤:拼乐高时皮质醇(压力激素)直线下降,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堪比拿下千万订单。难怪有人调侃:“乐高区走一圈,省下500块心理咨询费。”
2、文化自信的叛逆:谁说传统不能很潮?
当故宫屋顶被乐高颗粒复刻,当悟空小侠在TikTok狂揽百万播放,年轻人突然发现:原来文化自信不用扯着嗓子喊,用积木就能“无声传播”。乐高乐园像块文化橡皮泥,把传统元素捏成潮酷模样——原来豫园的九曲桥,拆成颗粒也能让Z世代疯狂打卡!
3、社恐福音:科技给了我们“假装合群”的勇气
在虚拟社交盛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近,实则越来越远。年轻人渴望真实的社交互动,渴望与他人建立有温度的连接。上海乐高乐园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社交场所。在乐高乐园,连社交都变成了“游戏副本”。还有“积木生态挑战”——拼完模型才能解锁隐藏剧情,这哪是玩游戏?分明是给社恐人士定制的“交友外挂”啊!
乐高乐园,一场跨越次元的“成年礼”
乐高积木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一块小小的积木,可以与其他积木组合成无数种形状和结构。上海乐高乐园将这种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
在乐高创意工坊中,年轻人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用乐高积木搭建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无论是梦幻的城堡、未来的城市,还是奇形怪状的机器人,只要你能想到,就能用乐高积木实现。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无限的创造可能。
它用积木搭起了奇妙悖论:明明是塑料颗粒,却承载着最厚重的情怀;顶着西方IP的名头,却把中国文化玩出了国际范儿。在这里,30岁的你和3岁的你惊喜重逢,孙悟空和AI机器人称兄道弟,石库门老弄堂与赛博光影无缝切换。
所以,当有人问“为啥乐高乐园能让全民上头?”答案可能是:它让我们相信,长大不是一场告别,而是带着童心去更酷的世界冒险。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既能拯救地球(用乐高发动机),又能一键穿越回童年(靠AR金箍棒)的奇幻乐园呢?
上海乐高乐园的期待源于其 “全球 IP 本土化” 与 “科技人文融合” 的双重基因。对年轻人而言,它不仅是一个主题公园,更是文化自信的表达场、科技探索的试验田、社交裂变的催化剂。当积木世界与海派文化碰撞, 这场跨越年龄的玩乐之旅,正在重新定义 “主题乐园” 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