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建设文旅项目,造成闲置浪费。
通报显示,2018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在缺乏人才、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40亩的“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16.5亿元,目前实际投资5.4亿元,后因资金链断裂部分项目已停工烂尾,成为“半拉子”工程,已建成的11栋建筑中有6栋闲置,利用率低、效益不佳、浪费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查到的公开数据显示,直到2024年,恭城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258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9886元,而且还是分别同比增长4.5%、7.1%的情况下。可见,“5.4亿元”的实际投资,在当地分量有多重。
值得关注的是,“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是当地县委书记强力推动的,甚至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强行上马。这种决策过程既无专业性可言,也未建立风险熔断机制。
“瑶汉养寿城”想打造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却在农业占比达50%、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域强行落地。这种罔顾“人才—产业—市场”基础要素的决策逻辑,毫不在意与周边资源禀赋高度重叠的现实,其本质就是将文旅产业简单等同于“钢筋水泥+概念包装”的粗放发展观。
近些年,文旅产业热度确实不断攀升,越是在这个态势下,越是需要冷思考、稳决策,不能一拍脑门蜂拥而上。
当前,文旅项目的“半拉子”工程,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这些“半拉子”工程,即使咬牙勉强或者使出全身解数强行完成,往往也会出现"建设时轰轰烈烈,运营后冷冷清清"的局面。
在文旅项目的决策方面,要高度警惕需求误判、资源错配、贪大求全、盲目对标、程序缺失等乱象,要多从市场维度、财务维度、产品维度、运营维度、生态维度等方面审慎研判。
当前,多地财政都不宽裕,有些甚至吃紧,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上马大型文旅项目,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要简单化、片面化理解文旅产业,不能盲目“多快大广”上马,尤其要防止将此异化为政绩锦标赛的倾向。
未来,可以探索大型文旅项目决策的终身追责制,建立决策者档案追溯系统;实施“运营方案前置审查”,要求项目上马前必须提交详细运营计划及团队资质证明;建立“文旅项目健康度指数”,对政府财政投入、开业3年以上项目进行强制评估;积极探索一些轻资产运营、分阶段开发、社区共建等方式。
该推进的推进,该叫停的叫停,该整合的整合。
一些还在“腹中”的大型文旅项目,在当地缺乏基本的要素和市场支撑,或者现阶段明显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可以休矣。别坐井观天了,这些项目没那么特别,更不是“想你的风必须吹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