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旅游景区发展上限的因素有哪些?

文旅景区;景区投资;文旅营销 本文作者:张鹏远 2025-08-10 22:33:23

八月暑期已到,朋友圈已经热闹起来,旅游人收获的季节来了。

每次选题,都是源自跟同行交流或者同行咨询,关于旅游景区的顶层设计,也是跟同行讨论某个景区为啥这么多年一直发展不起来,还是上限太低的缘故。

今天聊聊旅游景区运营的顶层设计,或者说,旅游景区发展上限的相关必要条件。

一个景区能不能干到某个品类全国第一,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当然全国第一的定于不能太长,山岳全国第一、演艺全国第一、乐园全国第一,如果是山岳温泉度假第一,不在讨论行列。

先说外部因素。外部因素能分为两类:

一是政策是否允许。

在中国,政策是否允许有明面和暗面两类。

明面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各种土地手续,单单土地手续这一条,让多少山岳景区无法修建索道,卡死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没有游客量的堆积,自然无法发展山岳品牌。

还有暗面上的,在不同的时期,东大对意识形态的管控,如对宗教的定位和看法是动态的,整体是限制的,只能在某个区间内传播信息,完全的宗教类景区绝对不可能成为网红景区的,因为就没有给宗教相关信息的信息传递空间。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疫情时期,都说是蝙蝠传染的病毒,就有个景区叫做“蝙蝠洞”,直接社死,无人问津。这样的比较奇葩的案例还挺多。

二是是否有同类型的头部同行。

国内现在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有34个一级行政区。景区的各种排名往往在单独的行政区内开始。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后起之秀,如果想在国内某个领域有排名,必须先拿到省级第一,才有机会向上继续发展。

如安徽省内,有顶级自然资源的黄山,有顶级佛教信仰的九华山,在这个基础上,安徽境内的某某山,就很难有出头之日了,省内的政治资源、宣传资源、市场关注度,都会被黄山和九华山的虹吸掉,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自然拿不到省内第一,就别说全国排名了。

如江西省内,起步比较早的有明月山、三清山、龙虎山,各有各的特色,后起之秀如望仙山、武功山,不管资源如何出类拔萃,大众的认知定位是网红山,跟之前的三座山有了完全差异化的定位,就能够在这个差异化的通道里面野蛮生长。

再如河南省内,排名第一的山岳景区,20年内多次易主,熟人比较多就不点评了,全部是第二名超过第一名的时候都能够快速吃掉第一名的市场,短期内翻倍增长。

这样的案例很多,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

再说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比较多,核心就这几个:

产品是否顶级

国内优质旅游资源太多,最顶尖的是直接嵌入大众认知的,如印在人民币背面,写在小学教科书里这些,杭州西湖、布达拉宫、八达岭长城、黄山松树等等,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不在此讨论行列。

国内优质的旅游资源,能否做成独特视觉和独特定位的旅游产品,这个几乎刷掉了一大半景区。从人性上来讲,人都是懒的,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懒人的方向,但是在景区行业,需要创新,由于人性是懒的,所以大部分景区都喜欢模仿、复刻,甚至景区定位就是“小黄山”、“小江南”。

这种模仿的方法,注定出不了头,也永远出不了头。优质的产品,被二流的策划再耽误掉一部分。

能够达到头部品牌的,一定是独特定位,虽然现在经济下行,旅游市场疲惫,但是我依然喜欢高举高打的景区运营思路,非常排斥模仿、抄袭。

空间是否足够大

想成为超级头部景区,意味着每年游客量要在365万以上,这是客单价100元以上的景区,如果是免门票景区,年游客量要超过1000万,由于淡旺季事实存在,那么客单价100元以上的景区,每年要能够接待30000人,免门票的景区,每天要能接待100000人。

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每天30000人,不是10个小时每小时入园3000人,而是很可能在某个小时挤进了10000人,那么对景区的设施配套、管理能力、交通运力、厕所、网络、就餐、住宿、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等综合接待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为什么很多4A景区,挖一个牛逼的职业经理人,好好策划个活动马上就爆,但是总是昙花一现,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配套基础太差,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和磨合过程。

组织是否科学

主要集中在公司运营层面,不管体质如何,旅游景区背后都有个运营单位。

如果是国资控股,要看机制是否灵活,决策团队是否专业;如果是民营资本,要看股权是否集中,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我感觉管理是最难的,人性复杂,人都有私心,在这个情况下,如何拿最小的代价形成共识,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中共是宇宙最强大的政党,能够很好的团结14亿人。

最近看经济相关的信息,如凯恩斯主义,为什么大家都很认同,因为是把矛盾转移,转移给下一代,那自然这一代人全部赞成了,下一代人甚至还没出生,自然没有发言权。

组织是政治智慧的结晶,写了这么多观点文章,这是最让我无从下笔的一个章节。

经营能否盈利

这是发展的关键,很多人在看待发展问题中,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所有的发展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不管是什么背景的企业,只要能做到收入大于支出,那么就是一个优质的企业,说明他们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具体的点聚焦在商业模式上,客单价*游客量=收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客单价太低、游客量太少,都没有“起势”的可能性。

不能盈利的企业,不管表面多么繁荣,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景区发展过程中,当完成了核心产品和基本配套的打造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营问题。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