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日,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新招股说明书,拟募集资金15.55亿元登陆沪市主板。这家以《长恨歌》演艺和西峰索道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正面临着业绩增长与潜在风险并存的发展关键期。
业绩波动中的发展轨迹
招股书显示,陕西旅游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业绩波动。2022年公司亏损1.03亿元,但在随后两年实现强劲反弹,2023年营收达10.88亿元,净利润5.3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2.63亿元,净利润6.22亿元。然而,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亿元的数据表明,这种高速增长态势可能出现放缓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2022年亏损状态下仍执行了上亿元的现金分红政策,2023年又分红1.16亿元。这种在亏损期仍坚持大额分红的财务操作,引发了市场对该公司现金流管理策略的讨论。
核心业务面临增长瓶颈
《长恨歌》作为陕西旅游的支柱项目,其表现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演艺收入2.95亿元,占总收入57.63%,但上座率较去年同期下滑近10个百分点。虽然80%的上座率在行业内仍属较高水平,但下滑趋势不容忽视。
今年国庆假期前4天的经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长恨歌》演出15场,接待观众3.83万人次,收入1242.52万元。这些数字与市场对头部演艺项目的期待相比,似乎还有提升空间。
另一核心业务西峰索道同样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业务量仅为184.95万人次/期,较2024年全年的464.76万人次/期明显收缩。两大主营业务同时显现增长压力,为公司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募投项目的盈利考验
此次IPO募集资金中,7.29亿元将投向泰山秀城(二期)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8.34亿元。然而,一期项目的运营情况并不理想,《铁道游击战》剧目近三年上座率持续低迷,演艺收入占比不足总收入的1%。
这种现状让人不禁对二期项目的市场前景产生疑问:在已有项目尚未跑通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新项目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依据?公司又将如何避免重蹈一期项目的覆辙?
行业特性与未来挑战
文旅演艺行业具有明显的重资产特性,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是其典型特征。陕西旅游凭借《长恨歌》和西峰索道在区域内建立的品牌优势固然可贵,但如何将这种区域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仍是公司需要解决的核心课题。
从行业环境看,旅游演艺市场正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游客需求多元化等挑战。与此同时,索道业务也受到景区客流波动、安全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旅游需要证明自己不仅有能力维持现有项目的竞争力,更具备开拓新增长点的实力。
陕西旅游此次IPO,既是对过去业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考验。公司在《长恨歌》等项目上展现的运营能力值得认可,但上市后的表现将取决于其能否解决核心业务增长放缓、新项目盈利不足等深层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关注《长恨歌》这一明星项目的光环,更需要理性评估公司在业务多元化、创新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真实水平。只有在这些方面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陕西旅游才能真正赢得资本市场的长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