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ok上市:一场关于年轻人、体验经济与资本焦虑的豪赌

Klook; 体验经济;旅游体验平台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25-11-14 10:18:55
Klook不是来挑战巨头,而是提醒行业——巨头正在变老。

Klook 要上市了。

这家总部位于香港、靠着“碎片化玩乐”在东亚年轻旅客中打出知名度的旅游平台,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股票代码“KLK”,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典型的“流血上市”:四年累计亏损超过5亿美元,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1.41亿美元,现金只有1.47亿,却背着2.55亿美元负债。要知道,这家公司在2023年还高调宣布“全面盈利”,而招股书里却白纸黑字写着——亏损1.42亿美元,比上一年还扩大了15%。

一个连年亏损的旅游公司,为何敢在美股高举IPO大旗?

null

年轻人和“体验经济”的红利

要理解Klook,就得先理解它的用户。它的主战场不是“酒店+机票”,而是“到了目的地之后玩什么”。从温泉门票到主题乐园、从包车一日游到当地美食体验,Klook 提供的是自由行旅客最碎片化、也最“即时”的需求。

这正是年轻旅客的新消费心理——他们不愿意被“套餐”束缚,不信旅行社行程,只想自己拼出一场“更像自己”的旅行。

对他们而言,旅游不只是放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社交货币的展示、身份认同的表达。从晒酒店变成晒野趣,从买机票到买体验,这背后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旅游消费革命。Klook抓住的,正是这个“体验经济”的黄金窗口。

它的SKU数量已经逼近31万个,覆盖4200个目的地,几乎成为亚洲自由行旅客打开目的地活动的第一入口。平台营收也在增长——2024年收入4.17亿美元,同比上涨24%。

所以,尽管账面仍在亏损,Klook依然有它的底气:年轻人愿意玩,愿意花,也愿意晒。它做的是增长故事,而不是利润故事。

资本的勇气与焦虑

Klook为什么要上市?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缺钱。

IPO,对它而言,是融资,更是“续命”。过去两年,它的融资速度明显放缓,大资本玩家(红杉、软银、经纬、博裕)都没有继续押注,新一轮的资金更多来自东南亚区域性基金和银行授信。

这意味着,Klook必须去一个更大的舞台讲故事。

赴美上市,是一场“带血的冲刺”:要钱、要声量、要国际品牌。站在宏观角度看,旅游行业的确在复苏——入境游、出境游都在回暖,国际航班恢复,年轻人重新走向世界。资本市场也对“新旅游经济”“体验消费”这种轻资产赛道表现出兴趣。

Klook 在这个时间点上市,有点像一个跑到半山腰的登山者,看见了补给站,哪怕腿在流血,也必须先到那里。

模式的陷阱:轻资产的重负

但问题也很明显。体验类旅游,看似轻,其实最重。

酒店预订的链条短、标准化强、售后简单;而体验产品恰恰相反——供应链碎、服务链长、标准难控、退款繁琐。用户在东京订了一个包车一日游,前端一个司机、一个导游、一个地接公司,中间还有支付、平台、保险、客服——任何环节掉链子,整单就崩。

Klook 的模式就像是一台精密仪器,只要一个齿轮卡住,口碑就下滑。

它的客服投诉、退改难、积分退款事件,正是这一结构性风险的外显。而且,这类体验产品的毛利率并不高,平台还要花大量钱去做营销、补贴、履约,烧的钱不比当年的途牛少。亏损不是挥霍出来的,而是硬撑增长撑出来的。

更麻烦的是,Klook的护城河并不深。体验类内容很容易被复制,大平台要切进来几乎没门槛。携程、美团、飞猪早已重新布局“目的地玩乐”;抖音、小红书更是直接做“种草即预订”的闭环。一旦巨头认真抢地盘,Klook的先发优势就会被稀释。

巨头的反击与战场重塑

旅游平台的竞争,本质上是“入口之争”。

谁能成为旅客打开APP时的第一选择,谁就能赢。

Booking和Expedia的优势在于全球酒店机票一体化;携程、同程、美团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支付生态;抖音、小红书的优势在于流量和内容。

Klook虽然轻盈,却在入口上处于尴尬位置——不是用户必需品,也不是内容主阵地。它像是夹在巨头之间的一个“补充入口”。

未来,巨头们的反击可能会更猛烈:酒店+体验一体化套餐、机票联动、信用积分兑换、社交闭环导流,这些Klook都难以匹敌。所以,它的核心任务不是再去跑马圈地,而是要证明自己能在这个生态夹缝中,提供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上市不是护身符,是放大镜

Klook的故事好听,但现实不会温柔。

上市能带来融资与曝光,但同时也意味着季度财报的放大镜——每一个亏损数字、每一次用户投诉、每一笔现金流波动,都会被市场无限放大。Tripadvisor、途牛、同程艺龙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从“概念热”到“利润冷”,只差一季报的距离。

Klook接下来要回答的,是几个比IPO更难的问题:增长能否持续?用户是否复购?服务如何兜底?毛利能否抬头?现金流何时转正?
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敲钟而消失。

体验旅游的未来:有人在讲故事,有人在落地

如果从更长远的文旅视角看,Klook其实代表着一个重要趋势:旅游行业的“产品中心”正在转向“体验中心”,游客从“我去看什么”变成“我去做什么”。这是一场价值重构,也是一场商业模式的再造。

但体验经济的未来,不只是“多SKU”,而是“高质量服务+长期信任”。中国的文旅市场正在加速进入“体验分层时代”:高端旅客追求定制与私域服务,中产旅客追求性价比体验,年轻旅客追求社交化与即时满足。Klook 抓住了最后一类——这让它有增长的速度,却也意味着它必须不停奔跑。

赌的不是IPO,是未来

四年亏五亿,Klook仍然选择敲钟上市。它赌的,不只是资本市场的短期窗口,更是年轻人体验旅游的长期趋势。但在这场豪赌中,Klook必须明白:资本可以助跑,却不能护航;规模可以造势,却未必能造利。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服务的深度、复购的黏性、供应链的效率,以及品牌的信任。

Klook的故事讲到这里,刚过一半。接下来,是市场的检验,也是行业的分岔口。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