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380亿背后:不是赛事带火文旅,而是城市能力

苏超赛事;江苏文旅;网红城市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25-11-21 11:05:09
文旅增长正在从“景点逻辑”走向“城市内容系统逻辑”。

自5月10日开赛以来,首届“苏超”给中国体育与文旅行业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在一个职业联赛普遍疲软、体育赛事关注度整体下行的年份,一个省级业余城市联赛,却交出了足以“刷新行业认知”的数据:85场比赛吸引现场观众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线上直播观看量高达22.2亿;抖音相关内容播放量370亿次、点赞4.3亿次、分享1.1亿次。

更重要的是,它带动江苏全省抖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24%、销售额增长68%,夜经济订单量增长93%,酒店团购增长51%,休闲娱乐团购销售额暴涨117%。国家体育总局披露,“苏超”带动全省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成为2025年体育+文旅融合最强增量事件。

这些数字放在全国文旅行业承压、消费谨慎、景区与商圈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刺眼。它揭示了一种新的城市增长范式:内容驱动的事件型消费、短视频平台放大机制、年轻人主导的情绪参与,以及城市承载体系的全面协同。苏超不是偶然爆火,它揭开了一个现实——文旅增长正在从“景点逻辑”走向“城市内容系统逻辑”。

也因此,“苏超现象”迅速成为全国模仿对象。广东、山东、辽宁、湖南、河北、吉林、海南、内蒙古等地纷纷上马城市足球联赛,试图复制这波“体育+文旅+年轻人”的消费奇迹。看上去,似乎只要办一场比赛、做几条内容、引点流量,就能在本地复刻苏超。

但关键问题是:苏超带动文旅的机制,是可复制的,还是“看得见却学不会”?

数据背后,是一套深度嵌入城市结构的能力体系——这才是全国模仿潮真正要面对的部分。

苏超为何带动文旅?

不是足球带火文旅,而是年轻人带火城市

要理解苏超为何能把文旅带到爆点,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苏超的爆发根本不在足球,而在年轻人。当赛事核心观众中,90后占35%、80后占28%、00后占22%,抖音直播观众中18—35岁占比高达59.31%,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体育事件”,而是一场“年轻人事件”。

年轻人不是为战术而来,而是为情绪、参与感、叙事感而来。他们追求的不是比分,而是"能拍、能玩、能表达"。苏超真正的主角不是球员,而是年轻人。

滴滴数据显示,85后—95后贡献了近六成赛场出行;6月21日常州奥体中心对阵南京队那天,打车需求同比暴增91%。他们不是静态观众,而是城市里流动的消费引擎。

年轻人要的不是“看球”,而是“玩城市”:吃、拍、住、逛、夜间社交。

这意味着——观赛行为自动延伸为城市综合消费行为。

而江苏之所以能把年轻人的能量转化为“消费爆发”,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底盘。江苏拥有全国最成熟的城市承载体系:高密度酒店、强商业集聚、发达夜经济、顺畅跨城交通。正是这些条件,让3–6万人的流量能瞬间导入餐饮、酒店、商圈、夜市等全链路消费场景。

于是才有了:夜经济订单 +93%;酒店团购 +51%;餐饮销售 +55%;休闲娱乐销售 +117%;95.9% 观众发生门票外消费;这些数字不是赛事带来的,而是城市能力带来的。赛事是"火星",而江苏的城市结构是那片"可燃的森林"。

全国模仿潮汹涌,但成功率不会高

苏超火到全国后,各地一夜之间进入“城市足球联赛元年”。但看似热闹的模仿潮,成功率不会高,因为大多数城市忽略了苏超背后的逻辑:

它不是可复制的活动模板,而是一种城市能力的综合表现。

1、文化叙事不可复制。江苏有“散装江苏”、南北差异、天然梗文化,这让苏超自带戏剧性话题。但如果一个城市文化张力不足、没有情绪、没有梗,就算办得再努力,也无法产生传播化学反应。

2、治理协同能力不可复制。
苏超背后是宣传、文旅、体育、商务、城管多部门协同推进。许多模仿城市仍停留在“各干各的”,导致赛事难以形成全城参与的现象级事件。

3、城市承载能力更不可复制。

江苏的城市底盘可以把流量变消费,但许多城市照搬苏超后,只能走向:堵车、排队、投诉增加——因为承载能力不够。

全国模仿苏超,看似在学“赛事”,其实应该先学“城市能力”。能复制的是方法论,复制不了的是城市。全国能复制苏超的,是三条“方法论”:

赛事内容化:好拍比好踢更重要。

城市叙事IP化:传播力来自城市文化,而不是赛事本身。

夜经济承接化:赛事结束后的3小时,决定文旅收入。

苏超不是模板,而是启发。城市必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城市决定一切,模仿者要警醒

如果把苏超的成功理解为“办比赛”,那全国所有模仿者都会失败;真正的底层逻辑,从来不是赛事,而是城市。江苏的成功靠的是强内容力、强交通力、强商业承载力、强夜经济、强治理协同力——这是一套“城市级超级底盘”,不是一场赛事能补齐的短板。

因此,全国模仿苏超最需要警惕的不是动作不到位,而是误以为“形式可以复刻、结果就会复刻”。文旅增长不是赛事赐予的,而是城市能力决定的。真正能跑出下一个苏超的,不是跟风多的城市,而是准备最充分的城市。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