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客源瞬断,高市一句话,换来2.2万亿日元灰飞烟灭?

出境游;日本旅游;入境游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25-11-24 13:37:14
三记重拳打在日本最脆弱、最依赖中国的链路上:入境游→零售免税→酒店航旅。

高市早苗就台海抛出“可能军事介入”的信号,不只是一次口舌之争,而是一次直指日本服务业心脏的政策引爆点。

中国迅速用一整套“可加力、可回撤、可量化”的工具回应:外交部与文旅部先后发布“避免赴日”的提醒,教育部发出留学预警,多家航司开启日本航线免费退改——三记重拳打在日本最脆弱、最依赖中国的链路上:入境游→零售免税→酒店航旅。

市场的回调速度说明一切:旅游与零售相关个股领跌,既不是在定价舆论,而是在提前折现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缺口的量化”。野村综研木内登英测算:如果未来一年中国游客锐减,日本年度实际GDP将被拉低约0.36个百分点;旅游相关支出将蒸发约2.2万亿日元(约合95–140亿美元)。

这不是标题党,而是给企业预算表与政府税收表的“硬参照”。换句话说,哪怕政治风向只僵持不进,财务模型也会把临时冲击“年化”。

别忘了日本刚把“入境游”推到历史高位:2024年国际游客在日消费8.1万亿日元,形成疫后最确定的增长引擎。此时将中国这个“体量×客单×购物偏好”最强的来源端抽走,等于在发动机里瞬间抽油。靠打折可以救一时的客流,救不了年度的坪效与房价曲线。

null

近几年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一览表 数据来源:日本政府观光局

现实的冲击路径,正在迅速落地

第一,订单塌陷的“窗口效应”。

赴日航线大面积免罚退改,叠加旅行社收缩供给,意味着雪季、樱花季这些利润最密集的“窗口期”会先掉线;窗口一旦错过,全年很难回补。英美媒体已披露三天内中国旅客约50万次取消或退票的量级,股市同步给出负面定价。

第二,商圈现金流的“直观崩塌”。东京、大阪、札幌等地免税与药妆店对中国客高度依赖,客单价不是靠“7折贴息”就能复制;人群结构一变,坪效曲线立刻下挫。

第三,教育与会展的“长期黏性”下移。留学与大型会展是城市消费的稳定器,一旦预期转冷,租赁市场、兼职与商旅链条都会降温。

很多人会问:这回是不是“风头过了就散”?不一定。历史先例摆在那儿。2017年“萨德”争端时,中国对韩限制团队游与包机,韩国入境中国游客几乎腰斩,免税与景区链条长时间难以修复。对日,如果政治信号继续强硬,这套“供给侧阀门”的管理是有成熟剧本和执行链路的。

对日本影响:不是“少了点客流”,而是商业定价体系在下调

1、资产与租约的再定价。

主题乐园、度假酒店、商圈物业的估值高度依赖旺季窗口与高客单人群;窗口被反复关闭,现金流的“可预期性”下降,租约续签与资产估值会同步打折。市场这几天的下跌,是对未来两到三季的贴现,而非对今天新闻的情绪反应。

2、“第二大出口”的波动风险被放大。 

按日本官方与研究机构的表述,入境旅游被视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出口”部门。如今这个部门对中国的依赖度过高,一旦政策层面出现摩擦,传导速度远快于制造业——因为它对“情绪与便利”的敏感度更高。

3、地方财政与就业的“慢性出血”。 

北海道、冲绳、九州这类高度依赖观光税与相关就业的区域,会在下一财季体感到失血:入住率下台阶、房价与人均消费回落,直接变成税基收缩与用工收紧。(这点2017年的韩国沿海城市已经给过参照。)

中国还能怎么“加力”?四个可行且边际清晰的方向

1、继续做“供给侧节流”

在不触碰个人自由行权利的前提下,对团队游批次、包机包船与季节性增班设置更高门槛或节奏管理;必要时参考对韩先例,在黄金周、雪季等关键窗口保持“低弹性”,让日本端在价格与服务上被动让利。这类工具“见效快、可回撤”,也是对不当言论的“精准反馈机制”。

2、降低“购物便利度”的边际

通过平台与机构层面的合规从紧,适度收紧部分日本商圈的跨境收单与分期便利,让日本境内的“买买买”从“顺滑体验”变成“有摩擦的选择”。当便利与价格优势被抹平,购物型访日的吸引力就会自然降级。这属于企业侧与平台侧规则调整,边际温和但足够“磨损”。

3、放缓文娱与会展的“流量阀”

延后日本影片在华上映、压缩赴日大型展会与商旅团批次,优先引导替代目的地的投放与航线。对于日本而言,这不是全年均值的损失,而是利润密度最高的几个月被“精准错峰”。媒体已出现影片延期与活动取消的报道,链条会从银幕蔓延到酒店会展与交通。

4、在“敏感品类”上维持高压合规

在既有的水产品等敏感品类监管基础上,扩大抽检与溯源频率、提高不符合项处置力度,让对华供应成本和不确定性抬升,影响将一路传导至渔业、冷链与内贸批发端,迫使其寻找更贵的替代市场。

日本的“应对术”,治标不治本

日本短期会打出“四件套”:弱日元+更狠折扣+更快退税+更顺签证,并加大对欧美与东南亚的营销。

问题在于,他源市场难以复制中国游客的“规模×客单×购物偏好”乘数效应;以NRI给出的2.2万亿日元为基准,就算追回三四成,仍可能出现旅游相关消费的实质性负增长。

这才是日本投资者真正担心的:不是一阵子“少点人”,而是年度现金流曲线被永久下调一个台阶。

谁先释放建设性信号,谁就把损失最小化

中国这次把“出境游阀门”当作政策沟通的强约束工具——它不像贸易关税那样难以回撤,也不像舆论战那样虚无缥缈;它直接穿透企业的流水表和政府的税收表。只要东京在涉台表述上维持强硬、不做实质性纠偏,市场就会把不确定性长期化;而北京的工具箱还有空间,并且随时可逆。

对日本来说,真止损不在促销,而在于把政治信号拉回理性;对中国来说,既能“精准打击窗口期”,又能在对方释放善意时立刻“止损回撤”——这才是现代经贸博弈中最有威慑力、也最具成本效率的施压方式。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刘照慧
作者
261
文章/篇
893696
阅读/次
小编推荐
推荐报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没有了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