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在这个全民出境游的时代,相信大家也都已经养成了出行前先查攻略的习惯。当然,这些海量的攻略、游记信息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然而,在攻略越写越长、评论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我们该如何实现高效决策呢?别着急,有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一痛点,并且已经把产品打磨得很像样了。
从攻略到预订之间的鸿沟:口碑旅行的机会
口碑旅行的创始人兼CEO周青松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也是中国早期在线旅游垂直搜索引擎酷讯网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从酷讯出来之后,他开始尝试性地做一些项目。2012年,他带领团队做了一款UGC产品“旅行记”,这款App会把用户上传的照片、文字和语音快速生成一个旅行纪念册,方便人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心情,旅行记上线不久就得到了App Store的精品推荐,也获得了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不过周青松在复盘和反思时,考虑到UGC领域同质化竞争的严重、内容泛滥与有价值信息缺乏的矛盾,以及自身和团队在搜索引擎、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优势,2014年,他决定转型做口碑旅行,这款产品不生产内容,而是直接聚合和分析整个互联网的内容,帮助用户做旅行决策,并聚焦在信息最不对称的出境游领域。
在周青松看来,国内的出境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攻略还是预订,业内俨然已是一片红海,很难再有立足之地。如今人们出境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在出境游时最关注的点也在由价格逐渐转向品质、个性和自由,其中品质毋庸置疑是重中之重。以前市场上比较价格的搜索引擎,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相应的产品并比价,但如今大家更关注如何找到更有品质、更适合自己的产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出境游决策引擎——口碑旅行。
由于在技术角度和产品角度都非常新颖,口碑旅行项目在成立之初就被业内巨头看好。2014年8月,口碑旅行获得了艺龙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在随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周青松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专注、低调地打磨产品。如今,在几乎没有任何推广宣传的情况下,口碑旅行已经积累了上百万的用户,并且长期被苹果App Store的旅游板块列入“精品推荐”的前排。
用数据能力构建高效决策壁垒
很多人用了口碑旅行的产品后,对其的第一感觉是:这有点类似于出境游版的“大众点评”吧?但周青松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口碑旅行只是在产品表面上接近大众点评而已,如果非要进行类比的话,从产品内在以及商业模式上来看,更适合和去哪儿对比。不同的是,去哪儿是一款抓住了用户低价诉求的搜索引擎;而口碑旅行则是一款抓住了用户品质诉求的决策引擎。搜索引擎就像一个黄页一样,只能帮你找到产品;而决策引擎则像一个大脑一样,可以帮你分析、帮你选择、帮你决策。从用户的需求来看,去哪儿专注低价,而口碑旅行专注品质和个性化。”
口碑旅行餐厅点评页面
口碑旅行不做UGC,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抓取,数据来源涵盖点评网站、预订网站、旅游社区,以及诸如Facebook、Twitter等的社交网站。口碑旅行对海量的数据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以简洁、直观、全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既有综合评分、各维度的评分,又有特色标签,以帮助用户高效地做出决策。(可能很多人会比较关心这些信息源的版权问题,周青松其实也早已考虑过。他表示,搜索引擎可以根据爬虫协议来抓取数据,决策引擎也会遵循这些协议。而且口碑旅行更重要的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此外,由于口碑旅行所抓取的数据中99%来自国外网站,所以全球各个地区的语言都会有。为了解决中文用户的痛点,口碑旅行接入了Google的翻译功能,用户在看到外文点评时,可以点击下面的“翻译”按钮,对点评内容进行一键翻译。
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分析结果帮助用户决定选择什么产品或服务的“点决策”,口碑旅行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线决策”,即通过大数据算法帮助用户进行自由的行程规划。口碑旅行的数据库里有数百万的POI以及近十亿的评论,并掌握了每个POI的标签信息、经纬度信息、大概游览时间等,根据和Google地图的合作,也可以获得任意两点之间的交通方式和用时,再结合用户的旅行偏好,口碑旅行就可以通过一套智能算法,帮助用户规划出一条合理的行程。与市场上已有的一些行程规划工具的区别在于,口碑旅行做的不是定制线路,而是完全的自由行线路。虽然系统也会从距离、兴趣等维度向用户推荐相应的信息,但线路的最终决策权在用户,用户可以自主添加、删除、更改POI,系统则负责在最后做一键线路优化。
关于使用场景,虽然根据相关数据,用户的旅行决策越来越向行中偏移,且口碑旅行的产品在行中也很具有优势,用户在当地打开APP即可以查到周边的餐饮、景点、酒店、购物场所等信息,但口碑旅行的使用并不限于行中,通过首页的“假设我在”功能,用户在行前也可以轻松使用。“在使用场景上,我们不从行前、行中、行后的维度进行划分,而是根据旅行灵感、旅行决策、旅行预订的维度进行划分。用户需要做决策的时候,就是使用口碑旅行的时候。”周青松解释道。
决策之后,如何赢利?
决策为饵,预订为鱼。口碑旅行在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之后,最终也逃不开“电商+广告”的套路。
在经历了几次迭代、对接了一批优质供应商之后,口碑旅行于今年3月份上线了预订功能。“在此之前,不停地有用户问我们什么时候推出预订功能。毕竟做完消费决策之后紧接着就是预订。”周青松说道,“我们在预订里也同时推出了比价功能,能让用户从供应商中选出最优性价比的产品。”
口碑旅行景区预订页面
目前,口碑旅行打造的是一个出境游的开放平台,作为上游供应商的流量贡献者,双方一起合作共赢。今后,口碑旅行还会推出相应的广告业务,即通过了解用户的旅行偏好,向用户进行智能而精准的推荐,帮助用户做个性化的决策。比如,当用户在境外打开APP时,系统会向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由于位置和兴趣把握都非常精准,转化率也会相对较高。
谈起未来规划,周青松表示,“我们之前一直在潜心打磨产品,也已经对接了大量的供应商,接下来要迅速地把品牌、产品推向用户,并在未来逐渐成为用户出境游的决策入口。”今年,口碑旅行的目标是获取到500万以上的用户,相应地,公司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成本也会急剧增长。周青松向执惠透露,口碑旅行预计在今年三季度进入下一轮融资。
*本文作者:秋薇(个人微信号:MissQiuwei),执惠旅游专家作者,欢迎关注交流。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以方便备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