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过去几个月,中国的共享经济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享单车的竞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白热化,而这边允许手机用户共享电池的公司也在最近的几周内融资了至少1.5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家创业公司最近宣布,预计今年将在广州地区推出至少50万只共享雨伞,而嘉兴的一家共享篮球公司也在媒体上获得了非常正面的报道。不难想象,在眼下这个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时代,这些公司在获取资金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麻烦。这种共享模式在中国似乎有比其他任何地方更美好的未来。
自Uber 和Airbnb 在美国兴起不久,过去十年中国本土衍生的和国外进驻中国的共享公司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该行业都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16年中国在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03%。
这样的数字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去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公司募集了近250亿美元的资金,行业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汽车和住房领域。共享单车在过去几个月可谓风光无限,成为投资最为亮眼的行业。即使目前的中国经济呈现正在放缓的趋势,但政府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有三个因素决定了这样的预测是合理的。
第一就是中国的人口组成,中国的千禧一代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比起花钱买车,甚至是买手机电池,许多年轻人更希望为诸如旅行等生活习惯而省钱,或者为他们自己的创业公司准备资金。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缺乏一个强大的社会保障网,因此很多时候还需要依赖于子辈和孙辈的支持。他们也亲身经历过中国过去的那一段艰苦的日子,因此他们在本质上也更为节俭,这使得共享经济对于他们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消费特点的快速变化。对于产品安全的担心,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同时还担负着照顾老龄化父母的责任,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如何花钱”上变得越来越挑剔。这也推动了市场从大众化产品向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转移。
这会产生两重效果。首先,那些原本可能花费在比如汽车上的钱可能会通过共享乘车省下来,并用于其他的高级购买。第二,共享打开了获得优质体验的大门,比如,通过家庭式的共享获得满意的假期住宿。有趣的是,这一发展趋势与二手商品(本质上是长期共享业务)的电子商务贸易的增长相吻合,其中包括像Gucci手提包这一类的奢侈品。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于使用阿里巴巴推出的Alipay和苹果公司的ApplePay等移动支付系统的热爱。2016年中国在移动端的支付是美国的50倍。现如今,中国消费者在结账时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已是司空见惯了,许多时候支付的钱可能数额极小。也难怪一些投资者认为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可行的。在这样的市场条件和气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许多世界范围的共享企业可能会从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创新,而不再是硅谷。
中国创造的共享单车模式已经开始被东南亚的公司学习和应用。很快中国庞大的制造基地也即将产生一个以App应用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为小型制造商提供3D打印机和其他设备的入口。
未来,没准教世界如何共享的正是中国。
*本文作者:执惠驻柏林办公室负责人_徐黎阳(WeChat:xlygermany),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