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全委、生态专家伍业钢:南极探索的生态学意义

活动 本文作者:四夕 2017-09-20
2017年9月20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执惠承办的《中国极地旅游论坛暨高端旅游资源洽谈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隆重举办,中国科协全委、生态专家伍业钢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演讲。

2017年9月20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执惠承办的《中国极地旅游论坛暨高端旅游资源洽谈会》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隆重举办,中国科协全委、生态专家伍业钢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演讲。

活动以会议和展览两部分构成,邀请国内外极地旅游专家、极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局、高端旅游运营商、极地旅游顶级供应商、户外品牌装备商等数百家机构参与,也是我国首次基于极地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化梳理的权威论坛。

本次活动以“探索与责任”为主题,围绕产业、学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整合、产业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为我国极地旅游的快速发展探路敲石、指明方向。 

以下为致辞内容:

大家早上好!

关于今天的这次活动的主题探索和责任,我想从一个生态学角度谈谈我个人为什么我们探索的旅游,我认为极地旅游是一场有责任的旅游。

首先为什么极地旅游对于我们而言是探索?

南极是一个寂静的、和平的世界,也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世界。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主席到美国在佛罗里达,当时我们带着他坐着自己开的汽艇在佛罗里达南端一直开到古巴去,他当时跟我说伍业钢你应该把游艇产业引到中国,我当时体会不深,为什么引到中国呢?

他说:你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是一个长城内陆民族,对海洋文化还是体会不深,所以游艇是一种文化探索,是向海洋的精神,你们必须面向海洋,才可以了解海洋文化。

十几年来,我想大家对海洋重视,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都证明我们民族在转换;另外,现在美洲流行的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证明中国人可能是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民族,不管这是传说还是证据,还是在探索,这就证明咱们这个民族根子里还是有探索的精神。

当旅游作为一种产业,那么探索精神和产业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想讲讲我的体会。“极地”首先让我想到的是70、80年代青藏高原考察,老一辈现在有的牙齿掉了,有些头发掉了,但是他们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是一种精神,收获的是一种财富,也就是探索精神。当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极地旅游也就需要极地考察和南极考察的精神。

虽然极地旅游我们不能带回任何的物资,也不能留下任何物资,但是我们带回来的是一种探索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文化的精神。

那么,南极考察精神和环保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一直呼吁旅游业应该是高尚的产业,不光是一种身心体验,还应该是包含一种高尚民族精神的产业。现在极地旅游中国人数排名第二位,但是我们与第一位之间不是人数差距,而是民族探索精神的差距。

所以旅游极地的探索和责任应该体现出我们希望通过旅游这个产业来带动这个民族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对科学的一种尊重,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一种尊重,这就是我们讲的南极考察对我们神秘世界最重要的一环。

关于南极

在南极考察里我们最基本知识是整个大陆界面是1400平方公里,其实你可以看到真正陆地的地方也不到2%。

其实所谓南极里还有第二个概念,就是60维度的南极海洋部分,实际上,有科学家认为南极海洋是一个海洋,分布于世界五大洋之外,实际上还有大部分主流认为它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几个洋的会合。

南极是孤立的又不是孤立,跟外界有物质交流,所以这个地方冷暖的洋流交界里面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南极又是孤立的、冰冷的,又和外界有非常融合的交流。

南极的冰海是指在大陆外面的冰川,有很多冰山,这里面的冰跟大陆冰,海洋冰是交合的,这个地段就体现了我们所说的冰山也是比较危险的地方,是你靠近陆地,油轮非常壮观的地方,也是企鹅经常出入的地方,我们知道企鹅是两栖生物,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来生存的。

近些年全球在变暖,冰海不断扩大,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也是科学家想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肯定。南极这个地方降雨量非常稀少非常干旱,这个冰的水从哪里来?冰里含的水几乎占了全球淡水90%,这个水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冰川从什么地方过来?所以这些科学考察里都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上面覆盖的冰,大陆上覆盖的冰平均有两千米,这么厚的冰里对大陆的冰川,走向地形地势又是怎么回事?中国考察站通过雷达可以测到大陆地形地貌还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地区,所以整个南极大陆神秘感,这就让我们不断的探索,这就是南极考察里非常神秘的地方,这里面就是说冰海,这整个冰海离开大陆里面整个情况不断扩延离开南极大陆,但是有一边非常宽阔的冰海的世界。所以你在南极冬天是6、7、8月份你接触不了,因为整个海洋都是冰。按照道理来讲大海里盐水很难结冰的,但是这么厚的冰海形成机制是什么?靠什么形成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个是冰架,一部分是在大陆架上,一部分深到海上,你在海上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冰山往前推,这个峰也是移动的,部分往海里推的时候会断裂变成冰山在海里漂流,在海里比较隐藏对船很危险,如果上面和下面有的话就可以看到了,但是隐藏在下面了就看不到。这就是冰山,一部分水上一部分水下,整个就是离开了从冰架离开海里,一部分是冰山,这非常高大就像一座山一样。这里面英文词,实际上刚才说过,这是南极里面的冷风这也是南极的自然天然的边界,人为边界说是60纬度以南,现在来讲如果按照海水和暖流来说应该是南极的前锋。

科学家把南极分为西南极和东南极,有陆地海拔高度情况,如果你拉一条线从西到澳大利亚这边,东来讲就是阿根廷这边,下面灰色颜色就是陆地海拔高度,上面是冰、雪的厚度,里面可以看到平均两千米的冰山厚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在整个极地里面来说这就是通过了科学研究考虑的,这些冰雪是多少年前就融合起来的,陆地为什么形成这样?靠什么东西?咱们都知道大陆里面通过冲刷,地形不断变化,这个地形变化靠什么?动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这么多冰雪,这是现在没有办法解决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南极都是冰,平均两千米的冰,实际上有2%的地区就像荒漠一样,因为雨量非常少,这个地区又冷,所以是荒漠的地区,这个考察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

我们说南极洋里可以说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交界在这个地方应该说除了他们所谓的南极前锋冷流之外,交界面之外,其他的跟这三个洋非常交界的,这三个洋生物系统也是交集的,所以这里生物多样性也非常壮观的。

这个在冬天12月份是这里夏天,最高温度是负15度左右,低的时候零下70度,那是非常冰冷的情况,我们旅游旺季大概是11月份到来年3月份左右,也就是这个窗口里可以忍受。

我们要介绍南极里面充满着非常神奇的就是它的臭氧层,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臭氧层光线直接射入地球生物不可能存在的,这里面科学家认为,在整个地区测定出来南极臭氧层有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非常巨大的,覆盖了整个南极陆地,大家可以看到绿色地方是安全的,浅颜色也是比较安全的,蓝色中间部分那个地方来说臭氧层是非常稀薄,紫外线非常强,所以南极考察过程当中这个对我们来讲也是重大挑战。

南极的历史

为什么说张青松教授是我们南极考察第一人从80年开始我们在南极里探索,代表着我们中国人对南极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对自然的一种责任,也体现了我们科学家的一种探索精神,所以我们知道在南极首先我们是建立了“四个站”:第一个站是85年建立的长城站;第二个是南极长城站;第三个中山站;第四个是昆仑站;第五个是2014年的泰山站。我们期待第五个站的建立,每一个站的特点一会张青松会给大家详细介绍。

这里面表示了我们中国人对南极考察对科学、对人类的一种探索精神,所以说我们应该给这个科学家们以极大鼓舞,我们算是什么?我们是业余探索者,我们是自己作为一个民族象征,我们到南极考察,到南极旅游,所以说我们不是体现我们个人的精神,而是我们通过这个旅游可以看出我们对自然,对南极,对极地的探索精神,所以我们事业是高尚的。

刚才大家讲到《南极条约》这个在当年很不容易,这也是非官方组织里面自动发起的对南极保护,他们总部现在在阿根廷。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中国从建了“长城站”“中山站”咱们也是对南极有开发资格的国家,我们也参与国家商讨和商议,我们也有提议权我们也有这个责任,这是整个南极考察的过程,这里面南极考察里面有很多从1959年1964年1980年一直有各式各样大家共同遵守的《条约》,这些《条约》最重要的是对南极资源的一种共享以及对和平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里面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所以对南极影响里,我们从环境角度出发,包括我们旅游都是严格遵守这些《条约》的,有五点很重要:

第一、南极任何活动都必须实施环境评估,这些活动对南极产生什么长远和近期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对南极所有动物植物保护。

第三、严格控制制止垃圾,怎么进去怎么出来,不能留下任何纪念品,不能带走一草一木。

第四、油轮要防止对海洋污染和干预,包括游艇和人。

第五、对所有这个陆运海运都有效,不能说在海上或者陆地上就可以丢垃圾,所以说整个利益都属于这个管辖范围。

第一点就是环境评估,相信旅游人数和包括我们旅游,所有的这些都是受组织控制以及《条约》管束。所有动植物这里面非常多,这也是我们探索热点,是保护的对象,也是我们要理解和体验的对象,所以这里面都可以得到体验,比如说鸟类,所有动植物。

这里面动物大家比较有兴趣,但是植物里我们可能体会不到,这些一般的苔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少,因为是荒漠地区,在当时看起来会很漂亮,但是我们不能脚踩也不能手采,所以说这些鸟类,企鹅大家能够注意到,但是更重要的是陆地上每一个这些都是经过好几百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才长起来的,别看因为它的温度非常冷,湿度非常低,所以说每一个这种苔藓,地衣生长过程当中都非常脆弱,也需要很长时间生长。这些草本植物非常漂亮,非常稀缺,只有一点点,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南极海洋里有更多生物了,这比较稀缺的,是一种非常透明的虾,也是有清洁作用的虾,“手指”非常小。南极里动物植物里包括我们最喜欢看的海豹,这两种可以看到的,还有这些我们有幸时候都可以看到,还有企鹅就更多了,企鹅里面这里有一个带子,整个过程刚才说是两栖生物,可以潜入海底到200米深处,当然也是海豹的食物,最多的时候可以由一千多万只,所以来说这个是生物链,这个海豹也会吃他,这个种群也受海豹控制,这是南极企鹅,也叫巴布亚企鹅,可以看这个顶上有白色的环。另外一种是帝皇企鹅,这个耳朵两边是白色的,大家可以去南极时候可以考察,他们可以离开大陆,也可以游到大陆上,所以是两栖动物。

这里还有很多海鸥,这些都是跟着海浪,海潮做搏斗,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海燕,可以在冰冷世界里暴风雨当中可以看到他们英姿,所以来讲也是极大鼓舞。所有这些生物构成了南极里面非常神奇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非常需要保护的一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就像恐龙那样,这是鲸鱼,恐龙跟海里生物是什么关系?这是化石的,这个是鲸鱼,所以从海里到陆地上,从飞天上的鸟到下面陆地的海里面,以及到草,这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南极所保护的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探索里面非常惊奇,也是我们所喜欢,愿意见到的生物圈。

第三个严格管控和制止任何垃圾,你们到时候可以问张教授,他在南极怎么上厕所的,所以这里面在整个环境保护里面南极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措施,不可能留下一点污染物。对海洋污染,轮船污染,对大海的污染这是不可能把垃圾,包括油污污染也是严格防治的。

最后对于所有陆运海运,不管陆上还是海上对这个保护要时时刻刻非常重要的。

我们想我们旅游业也是非常热衷于探索和旅游的一个业余工作者。我刚刚从都江堰回来,我们的旅游业我觉得这十几年发展非常好,所以我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精神的食粮”是高尚的产业,这一次我去都江堰就体会到了,都江堰是全国旅游景点我见过最干净旅游景点,所以清洁干净我们城市和旅游景点,你在五星级宾馆,没有人往地上扔垃圾,我们旅游景点过去十几年垃圾成堆,变成大家都去糟蹋的地方,一起开发旅游,这开发不是脑袋里探索精神和人文高尚情怀,而是去体验索取的行为,我们作为旅游工作者怎么把这个产业变成高尚产业,我想这是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极地旅游也就给我们带来更加崇高的目标,这也是使我们产业和灵魂能够更加升级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所以我想极地旅游里包括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会使我们的产业,使我们事业能够得到更好提升。我想中国旅游事业,我们刚才看到图片里,我们已经是第二大国家了,但是我们精神上怎么样超越美国,能够使得我们在整个旅游业里面能够有更进一步,这不光是说我们从人数上的问题,我们一定把这个产业说到底,就是要变成一个高尚的产业,变成一种民族探索的产业,这样来说对于我们自己本身的经济也好,对于我们本身的事业也好,大家的信心也好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鼓舞。我愿意为大家做服务!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