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数字经济峰会 | TWISE圆桌论坛:文旅数字经济的定位与服务实践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执惠 2018-03-16
5位重量级嘉宾围绕文旅数字经济的定位与服务实践展开讨论。

3月16日,由杭州市旅委、旅游卫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为指导单位,执惠主办、天迈联合主办,以“‘浸’入未来”为主题的《TWISE2018文旅数字经济峰会》在杭州天元大厦隆重举行。大会围绕最新的文化科技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旅游大数据、旅游体验内容创新、体验提升等话题,探讨了文旅数字经济的创新落地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5位重量级嘉宾围绕文旅数字经济的定位与服务实践展开讨论。

主持嘉宾:

泰久信息董事长 陈龙军 

研讨嘉宾:

山地商业管理CEO  熊丽群

放羊娱乐高级总监 张叶平

祥源集团/小岛科技总经理 王杰

天迈总经理 杨倩

以下是圆桌论坛《文旅数字经济的定位与服务实践》现场实录:

主持人(陈龙军):我是泰久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龙军,泰久的一大业务是提供所有电影票务系统的后台,像中影都是我们的大客户。还有我们为旅游大集团提供移动O2O解决方案,智慧旅游系统,以及新一代智慧景区系统,移动互联网运营,IP策划的运营,都是我们为他们提供综合的互联网服务。

有请山地商业管理CEO熊丽群;放羊娱乐的张叶平;祥源集团/小岛科技总经理王杰;天迈网络总经理杨倩。

执惠的会议有一个特点,我也是执惠的死忠,基本上能参加的都来参加,因为这个会议干货太多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政府刚刚第一次把高层管理部门文化和旅游进行结合。文旅结合,以及和数字经济结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各位都是领域内的专家,每个公司也进行了自我介绍,请张总做一个自我介绍。

泰久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龙军

张叶平:大家好,下午圆桌会议应该是柳总参加,她因为临时有事,就由我代为参加。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旅游文化、数字经济和科技的结合,这个结合之前大家都在做了,像山地做的“印象系列”,各种印象。以及放羊娱乐做的,本身已经在产品上结合了。在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服务实践结合得更好,在这个场景下能让用户体验做得更好,听听各位嘉宾的意见。

熊丽群:谢谢,还有一个论坛环节可以探讨一下。刚才的问题,推荐在座各位去看一本书,2018年1月份驴妈妈创始人写了一本书,《得IP者得天下》。他是用旅游IP、超级IP的一个点,去讲未来文旅产业当中的引爆点,支撑文旅项目的规划、策划、创意、内容、投资、回报,IP是自带流量,它的营销是自带影响力的。这本书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

刚才的问题很大,我就以这个方式做一个回答,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山地商业管理CEO 熊丽群

张叶平:我觉得谈这个事真的是挺大的话题,我讲讲放羊娱乐对互联网的理解。放羊娱乐在做各种介绍时,始终会说我们是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的,以内容为核心的企业。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互联网在我们看来虽然经过前几年国家的扶持也好,大家的努力也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它仍然处于工具的范畴,所以它一定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或者是一种方法。

说到互联网要说到另外一个词,我们在文旅行业经常会说“场景”,场景其实早在互联网出现时已经出现了。在很多快销行业,场景式营销在两千零几年就出现了。我们在文旅行业里做的很多工作,很多经验是来自于当时的场景建立。放羊娱乐做文旅研究,我们基本上把场景分为四种,一种场景是因为互联网出现了,所以一定要有在线场景,线上场景。还有一类是线下场景,比如剧院演出。还有家庭场景,这个家庭是一个泛的场景。比如我们在音乐节时经常看到小伙伴们一起。还有智能驱动场景,基于导航定位的场景。

回到文化旅游,旅游永远要谈内容,如果没有内容空谈文化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一个景区没有内容,一样成为不了景区。从内容层面,它是应用这四个场景的。过程中一定会应用到数据化,互联网化。国家能有这个导向,相信也是看到行业发展的走向,所以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

放羊娱乐高级总监 张叶平

主持人:张总总结的场景很好,在放羊娱乐实施的服务实践之中,场景的实践之中有没有具体的,和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和文旅结合的比较好的英勇事迹。

张叶平:今天上午柳总的演讲,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讲出来。我们在鸟巢南广场做了放羊公社,包含几方面的内容。从物理角度来讲包括2500平米的全功能剧场,包含2500平米多功能展示厅,还有48个集装箱搭成的商业区,还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我们在放羊公社里引入迪士尼的一些元素,也做了经典家庭音乐会,做成和游客相关的音乐会,很多游客去看。也结合全聚德的东西在里面,还有我们在那里做了两次放羊音乐节。在北京你可能知道草莓音乐节,但这些音乐节都是在六环以外,但放羊音乐节是放在鸟巢。在当时的时候,我们试图更加互联网化,但那个时候直播比较流行,我们在放羊公社所有演出都是带直播的。

主持人:小岛科技的王总有什么分享的吗。

王杰:我一直觉得一家公司需要站在外部看内部的角色,我之前在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非常厉害,因为有很好的资源,很好的产品。其实中国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比互联网公司有钱,有时候投资一个景区就几十亿,我们搞一个网站才几千块。很多景区,很多传统旅游企业说到互联网时有一点恐慌,其实大家不用特别担心,互联网是出奇,首先你要守正。大家先把体验做好,再考虑互联网如何给自己带来出奇的部分。千万不要做转型,首先要有型,要不然拿什么转呢。

传统的旅游企业要把自己的产品、品牌、体验做好,有了这些之后,互联网是一个放大镜。如果产品好,它会放大。如果产品不好,也会放大,这是我的一个建议心得。

祥源集团/小岛科技总经理 王杰

主持人:作为一个互联网IT人员来看旅游场景,为什么之前很多说做个网站几千块钱,是不是作为IT技术人员也有责任,没有把改变场景的东西推给他呢。小岛科技在产品体验方面能有和场景结合更好的,让用户体验更好,得到更好旅途体验的特殊产品。

王杰: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尝试,今天很多嘉宾讲到高科技,我们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成本在里面。比如在一个景区里引入了一家公司做了Google Glus,AR眼镜。很多游客进入景区之后感受不到,看到的都是树和山,他并不知道背后有多深厚的文化历史。通过推出这个举措,戴着眼镜逛景区,你看到的不是眼前仅仅表面看到的东西,你还能够看得到过去,和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崂山推出的,你可以看到道士穿墙,走到这里真的可以看到道士在穿墙,像这些新技术确确实实能够给传统企业在用户体验和产品打造上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主持人:非常好,天迈网络从一个技术型企业走到内容方面的创造,而且引入了最新科技的内容,杨总能不能把天迈网络发展的历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这样做的话是为游客提供什么样的体验,能不能分享一下。

杨倩: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天迈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走。因为天迈的董事长是我的先生,他是技术型出身的,从学校毕业就是做技术的。而我一直以来15年时间都是在媒体工作,从事的是文化性的工作,之前都是做旅游行业的记者、采编、策划、品牌。从天迈的转型,或者整体脉络发展,更多也是互补和结合。  

现在公司发展方向都是文化和旅游、科技结合,我很多年前去景区采访,当地领导都会说这里风景很美,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然后他会花很长时间介绍这里的文化如何如何。如果在一个景区,你不知道它的文化,可能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但了解了它的故事之后,你看到的山不仅是山。景区有了文化之后是神和形结合,再加上科技元素,那它插上的就是隐性翅膀,这个翅膀插上之后就可以讲很多故事。

文化、旅游、科技三者相结合,更多凸显活态化。每个人讲的文化多么厉害,多么丰富,或者这个水利建筑在古时候起了多少作用。现在加上科技之后可以体验它,重塑它。带着小孩去玩的时候,并不是说教性、展示性的,而让这些文化从书本当中,从碑文当中,从展览的古文物当中能够走出来。我觉得文化和旅游、科技的结合,它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

天迈总经理 杨倩

主持人:上午放羊柳总讲到一句话,电影是很好的大广告,我很有同感。从方特的发展,迪士尼的发展可以看到,电影对旅游产品的推广,尤其对具有独特IP的旅游产品推广,性价比可能是最高的,这一点也是文旅能够结合得很好。尤其山地打造的各种印象产品,是很好的营销推广手段。

熊总之前还有一个案例没有分享,营销的。如何让目的地能更好的推广出去,请熊总再分享一下这个案例。

熊丽群:下午时间很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带数字的文旅分享。所有的痛点在于这些技术,这些数据怎么真的为产品内部做每个广告投放,活动的策划,做的每个举措,它是有因果关系的。这个因是支撑了果,而不是泛泛的去讲。

常德的案例,项目投资方找到我们时,他们打造了一个桃花源景区,在常德旁边开车40分钟。我第一次去采风看这个景区时就觉得很难,因为白天也没有人。晚上做一台演出,一个游船,15条船。每条船坐40人,一共600人。我们以前谈某一个点状的文化项目和园区借力整合,共同营销,共同品牌。在那个项目上,当时觉得可能做不到,我就拒绝了。拒绝了之后,我没有那个能力把那件事情做好。

后来过了几个月,在去年3、4月份时,这个项目预计在7、8月份就要开始投入市场,很难。后来投资方又找到我,我说试试吧。后来在设计产品全案时打的一塌糊涂,投资方认为肯定能做到这个数,一直在开会,我觉得要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在我们团队进场之后,很庆幸这个项目遇到了常德人民。常德这台演出的成功,得益于这个项目基本面第一个目标市场定位在常德和长沙的客群。

大家知道每个城市消费习惯不一样,你会发现长沙、湖南很舍得吃,很舍得玩。但到武汉,会发现他宁愿吃小龙虾,也不愿意看演出。因为每个项目在进入运营阶段时,目标市场决定营销策略,决定品牌包装,决定打法,决定和渠道,和OTA合作的模式,然后决定你投入的成本,最后决定今年的目标,它是一个连环的东西。    

当时锁定目标市场之后,针对这个目标市场做了数据上的支持,了解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就是我们说的客户画像。当时项目基本面配套很难,交通等等都不太好。这么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实景演出夜游项目当中,我做了这么多台,参与了山水系列,参与了印象系列,目前输出国外的《又见马六甲》,今年开演,我是首席谈判官。为什么首演第一天,演出票卖爆了,我在现场有点惊讶。当时还请了30个领导,都是赠票。

去年年底时我们做了复盘,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了数据,对我们的每个举措,在哪里做活动,活动主题是什么。这个活动在哪个渠道做宣传推广,怎么样最节约的宣发成本,都找到了数据的支撑。不能说做得最好,起码从结果来看超出我们的预期。因为这台项目也是蛮不容易的,去年8月份开演,闹水灾了,把所有舞美、设备都淹了,团队抢救灾。准备开演时闹旱灾了,水不够,船会搁浅,我们就找常德市委政府协调一些水。政府说给,这是重点项目。政府就说不行,水面要提高这么多水位就要放水量,价值相当于一百万人民币,它不可能为一台演出把这里水位上几厘米,投资一百万的价值。

其实展开来讲有很多细节,常德项目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不可能的东西当应用了大数据,精准找到了点对点的匹配,不是大概念顶层的东西。然后我们做到了,这就是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

主持人: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可以做什么事情呢,为文旅产业产品带来个性化的东西。虽然有些内容存在一定重复性,但因为当地的环境,用户群不同,我们可以重新打造,重新推出更适合他体验的方式,这就是数字经济和文旅结合,为文旅项目带来助力的地方。

张总,放羊很多产品确实打造得很震撼。这些产品文化特色,个性化很足,如果全国都是这种产品,可能它的吸引力未必这么大了。怎么解决,在文化和旅游场景下,个性化和标准化复杂的结合问题,使得场景效果、体验感更好,而不是千篇一律都是这种东西。

张叶平:我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分享了一个文件,其实是我们研究的成果。里面有一句话是,再牛的内容有一天也会失去吸引力。《寻龙高手》叹为观止,真的是叹为观止,如果你亲身和龙做过互动,你会觉得很牛。但它仍然会过时,大家都看过,谁会看第二遍,第三遍。

另外一个例子,国外百老汇每年有大量游客一次两次三次去那里,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一场音乐会。还有伦敦西区也是这样,大家到了那里一定要看剧,它的形成就全为了剧去看。任何一个区域要想发展,一定要有内容。我们把内容分了几大类,也是适应于所有文旅行业。第一,头部内容。一说头部内容,好像是一个实景演出,不是。头部内容是内容的品类,可以是实景,可以是展演,也可以是展览,或者是一项体验设施。不光有头部内容,还要注意到这个头部内容会有很多衍生内容。什么是衍生内容,就是头部内容里应用元素如何通过衍生商业去散发,你如何去应用。

有了这两块还不够,还要用户内容。用户内容就是在所有游客、消费者消费这产品那一刹那所产生的内容,比如分享,拍一张照片发出去。其实说营销,你用大数据也好,用各种各样科技手段也好,无外乎就是把事后内容前置,让它变成事前内容。通过事前内容这部分营销,比如游记、攻略,这都是事后内容前置的做法。

回到头部内容,一个景区如果要想做得好,能够长时间的去发展,一定存在内容迭代的问题。头部内容既是一个内容的品类,同时要包含内容迭代的机制。伦敦西区就有这样的机制,它是政府、个人、团体共同打造的机制,不断生产好的内容供给整个中心的出场费。包括百老汇,它通过一些扶持机制,一个剧从最早的个人行为变成小集体行为,最后到很大的行为。比如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歌剧魅影》,都是通过这样的机制走出来的。

我认为国内的文娱产业如果要找内容时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为地区找到某一项头部内容,为它做这样一个机制,通过政府、机构去做。其实我们在无锡项目上就应用了这样的方法,为无锡当地做了内容的生产机制。正是因为这个内容生产机制,才有了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王总,作为IT方面的从业人员,你觉得文旅结合的情况下如何用更好的产品,场景化的体验,颠覆传统的旅游场景,让用户在新的文旅结合和数字经济结合场景下更好的体现,怎么做会达到这种颠覆性的效果?

王杰:其实我也在想,还没有得出终极答案。我们平时和公司里团队每天都会分析很多有意思的产品和事情,每天都有一个日报。其实我发现很多很好玩的东西,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下。

比如我们自己也投了摩天轮、过山车这样的游乐项目,周边的人来玩一次就不太想玩了。国外有一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它和一个科技公司合作,把过山车和摩天轮的场景研发了几十种AI的视觉体验。你第一次看的是真实的自然环境,坐一次过山车,你觉得已经玩过了,不想去了。但你玩完之后,又给你十个票价套餐,想不想玩一次外太空的,想不想玩一次原始森林探险的,想不想玩海底漫游的。如果选了之后,就租一幅不同的眼镜戴着再玩一次,给你带来的体感和失重感觉一样,但画面会不一样。

类似于这样的科技应用到现有资源里,可以最大化提升产品的卖点和销售点。一个产品变成十种场景销售,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杨总,天迈正好把科技与一些内容产品做完美的结合。怎么能够让游客在旅游场景之中,通过结合的技术让他体验更好,产生颠覆性的效果,你有哪些分享?

杨倩:很难说颠覆,更多是用技术这样的手段提供更多的体验感,让游客在当地体验时间长了。体验时间一旦长,消费力也上去了,入住率也上去了,对全域经济来说也提升了。从文化科技,包括科技如何为旅游助力,更多是能不能抓两个词,挖掘在地文化,不能把所有技术、所有内容都从杭州搬到江苏,或者从江苏搬到贵州。科技的逻辑可以重复使用,但科技在每个场景当中其实是需要我们做旅游的人通过创意的手段,如何当地在地文化做紧密的结合。这样的话,才能真正让科技和文化、旅游融合,而不是照搬照抄。

我们现在讲的场景科技,作为旅游从业者要去感受这个科技手段是用在哪个场景,用在博物馆还是用在乐园,还是用在民宿里面,用在酒店里面,用在餐饮里面,这里都可以用。用到西溪湿地里面,用到千岛湖里面,这个都可以想象。但是我们在想象应用过程当中还得考虑当地真正的文化,否则的话,我觉得科技的使用寿命也不会很长。大家在A的地方看过了,到B的地方,他不一定再愿意掏钱,再次消费。

主持人:旅游是一个个性化的体验产品,电影行业是标准化的,走到全国任何一家电影院,可能昨天看的电影是《黑豹》,今天《古墓丽影》又上映了,非常标准化,恰恰旅游要个性化。互联网技术,目前产生的各种各样技术可以进行复制,但真正在地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需要利用新的手段打造出来,并且优化升级。

旅游分成三不交叉的发展,第一步是信息化,各种科技手段,各种工具都架设好,用足,大数据收集起来。第二步是IP化,就是打造内容,打造独特内容,可以升级迭代,越来越有吸引力。IP化之后形成社交化,社交化就形成了粉丝。就像执惠的会议场景有很多粉丝,形成粉丝之后,到了目的地之后就是社交的活动,吸引他持续的来,多来,这就是旅游产品会做得更好。

最后请各位用五句话总结一下机会和挑战。

熊丽群:前两天我在石家庄出差,遇到一个行业里做声音技术的,全真声音的模拟。他的技术,声音逼真度达到95%以上。他说他的客户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百度地图给客户提供的需求是什么,是让导航更精准。那你给百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说让声音更好听,英文更准确,声音更甜美,让他的体验感更好。他接着说了第二件事情,然后百度就把他的技术人员挖走了,他要从To B到To C。

如果我来做,我就不这样做。因为你给百度提供了技术服务,不是它的核心价值。而且技术会迭代,半年之后你就被淘汰了。如果我是你,会想到一个商业模式。比如我的客户是做不在人间的声音群体,比如邓丽君,你的技术和全息影像结合,做一个逼真的小体量邓丽君小型演唱会,植入到合适的场馆里形成一个产品,那技术的结合就会形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包装得好就会构成一个头部的IP,IP会形成品牌,经过打造会形成一系列衍生商业的开发。

因为这家公司已经Pre-A融资了,我和他探讨时就在想,我们做所有的技术文旅,所有东西打通,把它再下沉。你要想卖给谁,他要什么,你有什么,你用什么链接起来,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模式是什么。如果这几个点能想通,行行都是相通的。谢谢。

张叶平:文旅行业是平台化的产业,给所有从业者提供一个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舞台。但是文旅的目标不是科技的秀场,不是技术的秀场,也不是数据的秀场。它的目标仍然还是文化,所以在文旅这个行业要做,一定要回到文化积淀上,认真研究内容,认真应用内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服务。

王杰:整个中国现在进入了非常深刻的,相对变革的时期,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中产阶级群体越来越大,正好旅游是连接大的消费能力很好的行业;从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所有旅游产品、旅行方式永远都在变,但人性从来没有变过,大家应该回归本质把真正产品的体验和品类做好,符合人性,取悦用户;其实之前没有互联网时也有很多公司转型,也许没有互联网了,有其它的技术手段,比如AI。所以传统企业应该抱有开放的心态,把各种技术和理念思维利用起来,回过头来还是自己之前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把服务做得更好,不是纯粹为了做技术而技术。

杨倩:机会肯定是共识,昨天我在统计会议人数时是300人,实际今天早上最多时已经400多人了。这一点有没有市场机会,从今天参会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肯定觉得这是未来的商机。

从事这样一个行业,三个方面都要懂,懂旅游、懂技术、懂艺术,其实做旅游也是对艺术,对美的追求。

在推进过程当中,产品的定制化、规模化、标准化会存在一定矛盾,大家多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最后非常感谢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各位朋友,谢谢你们。   

主持人(陈龙军):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进行结合是大跨界,人才是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在获取人才的能力上,希望各位有这方面的跨界人才。

谢谢各位!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