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关于昆明世博园的改造提升的五点意见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魏小安 2018-04-04
关于昆明世博园的改造提升,魏小安指出五点意见:解放思想、发展模式、整体定位、处理好几个关系、组合推进。

一、解放思想

今天上午听了世博园创业者这些老同志的发言,这些老同志首先是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创业者,之后是延续者。这么多年来以来,应该说99世博会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之后到了2006年,昆明世博园寻求资本运作上市,再之后是在2016年世博园上了5A,应该说这是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到2017年华侨城入驻世博园,形成了重组,由华侨城控股。华侨城是央企,我是华侨城的老朋友,也是世博园的老朋友,2005年的时候我曾经受王董事长的邀请专门来做了一个世博园的方案,当时也是个提升方案,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从世博园到世博新区。之所以这么提出来,当时觉得围绕世博园现在2.13平方公里这一片做不出新的文章来,所以必须要借助世博园的平台形成扩充。

一上午的会听下来,有两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就是老同志珍重历史,但仍然在寻求突破,我没有想到老同志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简单的说,时代变化了,从1999年到现在大体上已经20年的时间,这20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已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了,在当时我们开放程度不够,国际性的大活动也少,所以有了这么一个活动叫世界A1级的博览会,大家都很看重,才形成了国务院专门有领导小组,当时是李岚清副总理负责,我也参加过岚清副总理的会议,讨论世博园的事情。当时对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就是要组织100万国际游客,组织1000万国内游客到昆明来参加世博园活动。现在不同了,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高,所以各种各样的国际活动,顶级的国际活动我们都办过了。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需要珍重历史,但是用不着把这个事情老挂在嘴上,九九世博会永久世博园,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用这个。当时提出,世界搞博览会到最后都没有留下来,我们要留下一个完整的世博园。之所以世界上都没有留下来,这里必有客观规律,我们要违背客观规律,非要做到中国的这种突破。另外一方面就是整个城市在变化,这种变化也要求世博园这种变化,所以我觉得现在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当年提出来的这些东西。当然,作为这样一个世博园,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可以说各位主要领导都来过,这是我们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我们应该珍重,但是核心问题还是要寻找突破。

另外一个方面的感受就是听了两个咨询公司做的方案,应该说这两个方案创意很多,思路也比较清,但是总体来说题目小了,思路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觉得这样的要求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咨询公司还是有些框框,我2005年来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你们叫戴着镣铐跳舞,我看今天大家还有镣铐。其中一是土地,可用土地有多少。二是省市区三个层次的关系,能不能协调好。三是现在产权的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这些东西能不能调整好。所以基本上这两个方案就是一个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在2.13平方公里里面做文章。这样的话,做到头也做不出来更大的文章来,更谈不上重振世博园。所以我觉得这里面不是世博园的重振问题,应该说是世博项目的发展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2.13平方公里,现在被称为世博核心区;第二个层次是5-8平方公里,这被称为世博的辐射区;第三个层次是100平方公里,被称为世博新区。

实际上我们当年提出世博新区的概念没有想这么大,就想能有5-8平方公里已经很不得了了,但是现在确实要看到城市变了,这些年昆明的城市范围一步一步在扩张,有好几个新区建设起来了。第二由于城市在扩张,世博园的区位变了,当年是昆明的一个郊区,现在基本上已经变成昆明的一个城区了。第三个方面就是昆明这个城市本身的这种变化。

应该说这么多年以来昆明起起伏伏,如果客观来看,有些事情做的并不理想,但是在这种变化面前如果我们还是守着2.13平方公里,这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即使做道场,能不能做出大道来,也是问题。所以我的看法,2.13平方公里是个底线,我们把这个底线做好。第二就是辐射区把它做开,第三就是世博新区把它做大,最终要做出大道来。

二、关于世博项目的发展模式

世博项目的发展模式,核心不是围绕着旅游转,我也感觉现在的思路有问题,在哪儿呢,就是大家还想着怎么做好旅游项目,怎么做主题公园的项目,怎么在这里面做出一些新文章来。我觉得这个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严格来说,应该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就是围绕昆明的城市扩张和城市发展,围绕着整个昆明的城镇化发展做好这个项目。这就要求我们跳出世博园发展世博园。简单来说就是三步。第一步叫世博园区,第二步是世博辐射区,第三步是世博新区。这三个事情做下来,才能真正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做强。至于大家顾虑的这些问题现在需要重新研究。

第一就是昆明市的领导已经完全调整了,新领导有新思路,新领导也会追求新的目标。第二就是考虑到整个城市发展的需求,我们这个事情如果做好了,是昆明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心的中心,对于昆明整个是一个推动和促进,地方政府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不出有什么道理他要阻碍这个项目的扩展,阻碍这个项目的发展,所以这是很自然的。第三就是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就有可能把这个事情做到。第四就是华侨城进来,华侨城是央企,央企有央企的考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到位这才行。

所以这里面很自然的模式就是西安的曲江模式,曲江模式是段先念市长当年在西安创造的模式,事情做的很漂亮,做的很成功。16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做起来了。当年我和华侨城的任董事长见面的时候就探讨华侨城的模式,任董事长开始说叫旅游地产,我说这个说法恐怕不太合适,是把自己说小了。后来任董事长说这是旅游+地产,这也不准确。在这个期间我到西安曲江考察了一次,考察完了我就把这个事看明白了,我归纳了一个A+B+C的模式。A是吸引中心,吸引中心是培育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B是利润中心,当时主要是房地产,现在来看是多种利润运营格局形成利润中心。C是文化中心,也是可持续发展中心。曲江已经比较好的做成了这个模式,反过来看华侨城基本上也是A+B+C的模式。华侨城的A就是几个主题公园,华侨城的B就是城区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发展,华侨城的C也是做了一系列的文化项目,所以华侨城才成为中国文旅发展的样板。

现在来看,无非就是曲江模式昆明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不难,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肯定有一系列的难点,但是总体的发展模式是这么一个模式,所以这里面我们不能只围绕旅游说旅游,也不能只围绕世博园说世博园,一定要跳出来。

三、总体定位

总体而言,世博项目是一个城市综合体,这个城市综合体构造了复合型模式,也就是说我有各种各样的题目,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也有各种各样的牌子可以追求。所以我在这提几个题目。

第一个题目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疑义,世博园当年起来的时候就提出了园艺博览生态发展的概念,一直到今天,在这点上大家都很认同。而且从国家来说,专门提出生态文明的很高的理念性要求,这个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联合发过文件,就是《生态文明发展纲要》。但是这个文件是一个理念性的文件,没有后续跟进很多有含金量的政策,所以在地方普遍没有引起重视。但是这对于世博项目来说是天然的,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

第二个题目是国家旅游度假区。这个题目按照现在的这种小文章是做不出来的,但是如果按照世博新区100平方公里的大文章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这取决于昆明的气侯自然地理条件,也取决于昆明的生态条件。但是这个度假区和其他度假区有所不同,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城市度假或者叫都市度假的概念。

第三是城市中央休闲区。城市中央休闲区现在已经有了国家标准,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什刹海,都是比较典型的城市中央休闲区,这也符合大家刚才提到的城市客厅。城市中央休闲区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的体量不大,但是聚集性很强,所以变成城市的客厅变成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的最终的消费地。所以这样来做这个事情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

第四个是文化创意区。相当于把这个地方做成一个昆明的798,昆明的宋庄这样的概念。

第五个是园艺博览区。园艺博览区是多年以来的核心,这个核心不能动,还要保持,所以同样是这个道理,就是在核心区改造升级的过程中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还要保留,但是功能可以变化,内容可以调整。

第六个是艺术推广区。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把西南地区的艺术集中起来,然后形成推广,也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

最后一个是商务聚集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么多东西都聚集过来,商务自然也聚集过来,我这所说的是商务聚集,不是商业聚集,因为商业聚集昆明有斗南花市,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商业聚集。又有螺蛳湾,这是小商业聚集。这里聚集的是商务,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司需要聚集过来。这种公司商务性的活动需要聚集过来。

这个总体定位实际上就是复合型模式,就达到了姚军总刚才提到的要成为旅游亮点和城市亮点,也要成为发展亮点。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西南城市群的关系。从整个西南地区来说城市群正在发展,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昆明这几年有所下滑,也有落后。比如说争东盟中心,最后落到了南宁,南宁现在一系列围绕东盟中心的各种活动已经开展起来了,每年有一个大的东盟会议。贵阳原来是落后的,现在贵阳通过大数据产业的拉动,一系列的格局已经形成了。成都是全国文化休闲的亮点城市,就不用说重庆了,这是直辖市。所以在整个西南城市群里面我们要研究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是昆明的特色何在,昆明的优势何在。昆明怎么样把在西南城市群中突出自己的位置。

再一个方面就是昆明作为一个首府城市,整个云南的首府城市,也有一个城市群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玉溪、曲靖等等,涉及到一系列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群里昆明应该是领袖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有一个首府城市的首位度问题。但是这几年从旅游角度来说,昆明也在下滑,90年代的时候昆明是目的地城市,到99世博会达到了高峰。之后就从目的地城市变成了集散型城市,到后来索性就变成了中转型的城市。出了机场找一个酒店住下来,到菌子那条街吃一顿菌子火锅,第二天坐上飞机到丽江到大理或者到腾冲。很多人现在都采取这样的方式,也就是说从旅游角度来说昆明的首位度在下降。这样的话,如果世博项目搞好了就会不断提升首位度,同时也会提升昆明在整个西南城市群的地位。我觉得重振世博园,这是根本,这种重振是重振世博园的品牌,重振世博园的市场影响,重振世博园的发展格局。

第二就是世博项目和城市的关系。和城市的关系就像我刚才说的要成为重中之重,中心之中心。能不能做到呢?靠这2.13平方公里是做不起来的,所以必须要一步一步扩大。

第三个关系就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应该说原来建了一堆建筑,这是存量,有些存量很有意思,到现在也是很有价值,甚至具有遗产性的价值。但是存量不等于原来是什么现在还得干什么,这就涉及到增量发展的问题,有些标志性的遗产性的建筑我们保留下来,调整内容,丰富功能,有一些东西也没有必要就非得死守着,这样就需要研究增量,就是用增量拉动存量,用存量支持增量。

第四个关系就是环境与项目的关系。环境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说到世博湖,我中午专门去看了一下。说到格局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大环境,尤其是大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用环境支持项目,用项目丰富环境。

第五个关系是产业与文化的关系。上午听到的这两个方案实际上把这个关系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了,我都赞成。但是有一点,达不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很难拉动,所有的项目都需要与文化连在一起,通过文化来拉动。

第六个就是功能与空间。小的空间只能研究小的功能,大的空间才需要研究大的功能。所以我才感觉到有一个底线,有一个中线,有一个发展愿景的追求。

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很多难题自然而然可以解决了,尤其是涉及到政府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原来我们有很多困难,我相信我们这些老同志在这个过程中都是绞尽脑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有一些东西确实有客观局限,现在各个方面的情况条件都在变化,所以处理好这些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了。

五、组合推进

首先就是华侨城。华侨城不是一个简单的央企,华侨城的根本是对文化的追求,对项目精细化的追求,所以才提出了优质生活创想家,应该说这个口号提得非常超前。现在大家都在说旅游最终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华侨城多少年以前就提出来了,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华侨城的领导变化,华侨城的人员进进出出,可是这种华侨城的基因始终存在。

第二就是曲江模式。曲江模式是段董事长一手创造的,也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模式。所以正因为有曲江模式,西安一堆项目都给了曲江,现在曲江正在向陕西的各地发展。我前一段刚去考察了一次,一个旅游度假区需要1000亿投资,华侨城也介入了,一个秦岭植物园需要500亿的投资,华侨城也介入了。所以今天这个模式如果按照曲江项目做好,很自然而然就会向云南全省扩充。更何况原来世博集团已经在省里铺了一些资源。

第三就是世博基础。世博的基础不仅是世博园基础,也是世博集团这么多年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样的话,华侨城基因、曲江模式和世博基础,就使我们可以做出一篇大文章来。所以我始终认为不能只局限在这么一个小的园区。

第四是云南天地。应该说云南给旅游者的一个感觉就是云南好玩。但是这些年因为一些市场秩序之类的问题,又给大家造成了一个感觉说云南好像不太好。这个东西要全面来看,这些事情全国各地都发生过,那怎么就到了云南,这些事情就这么放大了呢?这对云南是不公平的。更何况这里不光有我们运营商开发商的因素,也有旅游者自身的因素,我们也需要教育旅游者。

最终是中国前景。所谓中国前景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旅游休闲度假这样的需求在不断膨胀,而且前景可以说是无限的,所以很自然,这样就构造了组合推进的格局。在这个组合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把方方面面的优势整合到一起,就能够谋求一个大的发展。

*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ID:XXDJFH,作者:魏小安,原标题:《【案例】专家把脉—昆明世博园的改造提升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