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9月4日,2019江苏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暨江苏智慧文旅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欣发表了名为《故宫文创数字技术综合运用的新尝试》的主题演讲。她表示,故宫把文化和旅游结合得非常紧密。故宫不光拥有文物,还可以转化成内容,结合文创产品,把出版、文物、数字体验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一个展览,乃至一种新的文旅内容形式。
以下为贾欣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可以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故宫在做文创的时候碰到的有关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尝试。
2020年,古老的紫禁城将迎来它的600周年,这是明清两代的故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故宫拥有非常多的历史文化,我们在做故宫文创的时候,其中藏的186万件文物是我们的宝藏,这也是文创的灵感和源泉。在故宫里的文创人随时都会想如何把一个拥有600年悠久历史的、拥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积淀的文物用一个新的方式表达出来。
故宫有两个身份,它既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博物馆,在文化和旅游方面正好是二合一的身份,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故宫的官方网站非常大气典雅,但我们还有一版青少年的科技版是非常生动活泼的,我们还有很多APP,比如说皇帝的一天,比如说每日故宫,大家登录APP以后,会用数字技术的方式感受到故宫每天传递给大家的新的美感和历史文化。
在这之上,我们在故宫做文创,也在经历着种种形式的尝试。
第一个案例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书,这本书叫《迷宫·如意琳琅图籍》,是把书和互联网、线下旅游三者结合起来,这本书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它写的是乾隆年间一个如意馆画师的一段经历。翻开这本书,首先你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同时这本书里藏了18件充满玄机的道具。这本书的名字叫迷宫,所以故事里设计了一个一个谜题,只有用道具才可以看到其中的线索,找到它的答案。怎么样去确定它呢?我们这个时候研发了一个APP,就是在线上下载这本书所属的APP,就会根据书中的内容,利用道具,寻找答案。
这其中有一个道具,是乾隆的通宝,也是当时在北京地区找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道具。很多消费者一边玩一边看,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设置,还暗含一个最后的关卡,就是当人们来到故宫以后,他在书上看到的,以及在APP上看到的,都会在线下实地的紫禁城中发现更深一步的答案,这就是我们把文旅、出版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这本书一推出,就获得非常高的关注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众筹到2020万,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下面这个案例是故宫另外一个现象《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中国人在小学时期就看到的国宝,2015年故宫做了一个展览,展出了这幅图,也引发了一个现象,现在叫做“故宫跑”,就是故宫一开门,很多等待许久的观众会像赛跑一样跑到位于武英殿的展览门口。为什么他们会跑得那么快呢?因为如果慢的话,那个队伍可能会很长。大概有多长?夸张一点,观众会等七到八个小时以上才能进入展馆参观。
这个例子我就实际经历过,我当年是晚上10点多进入展馆里,因为我们院里规定员工不允许特殊照顾,所以要跟大家一起去排队。我们下了班以后,按照正常的大队节奏一点点排到故宫,最夸张的是,到凌晨12点到1点临展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观众才离开故宫。因为没有想到观众有这么大的热情去看《清明上河图》,所以故宫的人反而生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把数字技术和《清明上河图》这个宝贝更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有了《清明上河图》3.0。这个展览是在去年4月份,也就是清明时节,在故宫博物院的箭亭广场搭建起来的1600平米的展区。展览分为三个部分,这个是三大部分中的序,这个叫滑动轨道,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局部。
同时还有一个四五十米大型的投影,高度在5米以上,这么长的一个画卷中展示的是《清明上河图》数百个小人在动起来,有的小人可能挑着水,有的在骑马,有的在跟小朋友开玩笑。还做了一个沉浸式的剧场,有一些实际的演员去表演。
通过这个剧场之后,我们还设计了一个雨巷,会来到球幕的小型影院,这个影院建在一个船上,在船上可以看到两岸的风光,当时我们做的是一个球幕的电影,4D的效果,大家在晃动的同时,《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也在徐徐展开。当时这个展览也是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展了六个月,后来我们的球幕电影还特别到了国家博物馆。
这个展览之外,我们还在寻求和旅游方面的结合。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它现在已经落户到了青岛海上皇宫,这个地方是一个独体建筑,也是青岛海面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建筑。我们把《清明上河图》的展览移植过去,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了故宫创立的特色区域,你看到的天青色也是故宫的宋代宋徽宗最喜爱的颜色。这是我们在里面设计的,围绕海上皇宫圆形的建筑,把这个剧场也做成这种效果,其中还原了宋代建筑风格。
现在给大家分享第三个,就是历史与文化。这个案例叫做“故宫中国节”,它是2018年11月14号,在故宫博物院发布的,当时同时发布的还有两个,一个是“宫囍·龙凤呈祥”,中国节不仅包括了我们喜欢的端午、中秋、重阳、春节这四个节日,还有很多二线三线,甚至大家不太知道的节日,同时我们把二十四节气作为辅助,希望打造成为一个完整的节日节气的概念。这个项目应该是刚刚发布,所以我们还是在刚刚尝试过程当中,这个尝试的第一步就是2019年的1月份,故宫举行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叫作“紫禁城里过大年”,我们专家在整理的时候发现虽然大家对过年很熟悉,但是又对它很陌生,因为原来的文献中过年是非常丰富的,整个皇家过年是极为热闹,甚至有二三十项重大活动。在此基础上,故宫博物院不仅拿出800多件文物,而且在全院挂起了门神,贴上了春联,同时在院里挂起一百多盏华美的宫灯,当时整个紫禁城的气氛是非常热闹红火。同时我们作为文创人,也在院里尝试了第一次宫里过大年数字文旅体验展。当时是做了两个月的展览,大概的人数应该是51.1万人,我们的传播热度在4900多万,整个展览也是故宫第一次让文化活起来,跟大家互动起来。这个展览是在乾清宫的东庑这个地方,我们从皇家过大年的二十多项当中重点摘了几项,首先是门神,皇家门神有很多,我们把门神做成可以跟大家的面部表情互相捕捉,你笑门神也笑,你摇头门神也摇头,希望每一个来的人都成为一个护拥自己的神。
还有冰嬉乐园,腊月初八皇帝不仅是要喝腊八粥的,还要观看冰嬉表演,那个时候冰嬉是作为一个皇家在检验八旗子弟训练的活动,所以这是非常重大的,而且乾隆认为这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仪典。所以我们当时也把这个冰嬉动态的效果做出来,尤其我们在地面上设计了互动跟随,当大家踩到地面的时候,因为有互动技术,冰痕就会跟着他一起来走,就像我们跟着线路上的小人一起滑动一样。
旁边我们也做了一个区域,叫做堆瑞兽,在皇家留下的画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雪天的时候,不像我们现在老百姓堆的是雪人,他们堆的是一个个雪狮子,因为这个得到启发,我们也把这个做出来,我们不光做了雪人,还做了一个大象,还做了一个猫。当大家在挥舞手臂的时候,天上瑞雪飘下,皇宫里会堆起一座座可爱的瑞兽,当时很多孩子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这是另外一个环节,岁朝,这个岁朝是乾隆一个恭贺新年的年画,他自己亲手画的,画的是很多静物,比如说梅花、柿子、如意瓶子,寓意岁岁平安如意。好多人来了以后看过过大年的展没有印象,到了这里以后会发现原来岁朝是这个意思。
另外做了戏幕画阁,就是过年的时候,皇家正月十五会看大戏,皇家会看很多的戏种,所以也留了戏种画,同时我们请当代艺术家做了当代抽象风格的创作。
当一段戏曲响起的时候,传统画和当代画互相融合,形成一种当代的表达。
这个是赏灯观焰,大家看到地面上有焰火是因为它的屏幕铺在地下,当我们的顶部是用镜面的亚克力会反射到焰火,所以大家会感觉到天上和脚下同时焰火绽放,华灯点起。
最后一个是接福纳祥的概念,大家来了以后可以把皇家独有的福气接下来,因为上面有象征福禄的葫芦等等,来的观众都很开心,把很多福气接在手中,高高兴兴地在紫禁城体验了一把。
当时这个展览也是我们院长每天都过来,他说我不但要看看观众的反映,我也要多体验,因为第一次发现故宫是可以成为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地方,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互动欢乐。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文化和内容可以通过这种新的数字技术表达,形成一个新的体验。当时我们在整个展览中也是很注重跟文化技术的结合,我们引入了一个AI的传播大使,这个是和百度的一个合作,他把一个小机器人变成可以和大家对答的,可以告诉你我们宫里过年有什么讲究,皇帝怎么吃饺子,贴春联有什么讲究,种种成为一个博物馆年节展。
同时我们还做了表情包,还做了皇家传福气的实物。
为什么我们说它?我们发现这个以后,故宫不光是一个博物馆,也不光是一个旅游胜地,它把文化和旅游结合得非常紧密。也是因为这个机会,我们发现很多人来跟我们聊,说是不是可以把这件事情带出宫去,带到全国或者带到中国以外,因为我们中国现在正在倡导振兴传统节日文化,我们也希望是以故宫的文化为原点,跟全国各地的节日文化相结合,把宫里过大年不光是在宫里,而且形成一个中国节日的概念,设计成一个IP。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故宫不光是拥有文物,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内容,可以结合我们的文创产品。我们把出版、文物、数字体验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形成一个展览,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文旅内容形式。今天上午很多教授,包括刚才的院长说得很宏观,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更多是从内容层面,从一个文化的微观角度切入。我们发现只要有创意,我们可以跟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只要有创意,有内容,我们可以跟各地的或者我们可以跟旅游项目更深入地探讨。
这也是我今天所说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