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开“夜场”为夜经济添活力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吴学安 2019-09-11
博物馆延长晚间开放时间,回应了所在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消费需求,使城市夜经济更具活力。

据报道,为响应青岛市政府提出的“激活夜生活、搞活夜经济”倡议,青岛市博物馆于近日试行推出周五延长开放。青岛市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安保措施、人员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做好夜游、夜赏、夜消费产品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将“夜色青博”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为公众精心奉上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菜单。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博物馆作为文化重地,日渐走出“冷宫”,助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其中,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比例高达40.5%。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迎“上元之夜”,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在古城墙上闪耀展示,一时让这个“最大的四合院”亮起来。

博物馆的夜晚是非常特别的,它有着不同于白天的安静,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人们看惯了白天的博物馆常态,却很少能够看到晚上的博物馆景观,而这种别样体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博物馆开放夜场,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表现社会所需,反映公众所想,满足专业所求。开放夜场将扩大博物馆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随着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成为一种常态,将给所在城市的公众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因为到了晚上,不管多么繁华的城市,其夜间活动总有一定的限度,最为常见的是歌厅、酒吧、影剧院等,而博物馆的加入则为城市夜间休闲和消费增添了更多文化色彩。

随着大众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开夜场成为趋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就开始探索“博物馆之夜”活动,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夜场展览模式。相比之下,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仍处于试水阶段,虽然一些地方在“国际博物馆日”等节点开放过夜场,但并未形成常态。随着市民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人们期望各类文博机构开夜场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希望用高雅艺术滋润人心,抚慰心灵,陶冶情操。

博物馆开放“夜场”,能让市民多一个文化去处,城市多一点文博味道,这是文化惠民的必答题。开放夜场能够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对于提升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大有裨益。

博物馆因为晚上开放,让人们想到了曾经流行并对公众有深刻影响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它让人们脑洞大开,让人们看到了博物馆晚上的奇思妙想。

对于博物馆来说,只有提供优质产品才能融入城市晚间休闲和消费体系,进而增强其在城市夜经济的影响力;对于城市而言,博物馆延长晚间开放时间,回应了所在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消费需求,使城市夜经济更具活力。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吴学安,原标题:《博物馆开“夜场”为夜经济添活力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