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除了采摘还能干啥?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陈宁一 2019-12-04
始于2018年的农业用地整顿,让乡村旅游也受到了牵累。

始于2018年的农业用地整顿,让乡村旅游也受到了牵累。

2018年9月以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小组,在全国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大棚房”,是指一些地方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借建设农业大棚之名,占用耕地建设“私家庄园”、别墅、休闲度假设施、商品住宅等非农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

不过,在整治过程中,依托大棚房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常常成为整治对象。这也牵出了乡村旅游的另一面,很多农业旅游项目,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全国范围内农业用地整顿风暴带来的影响,让乡村旅游陷入了尴尬境地。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不光是大量涉及违法用地。从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角度看,全国乡村游项目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口。笔者近期调研的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就很典型。这个项目几年里规划几易其稿,始终难以找到准确定位。由于地处城郊,项目内有水果蔬菜种植,还有花海,农业大棚及简单游乐设施,每到假期和应季,会为周边游客提供户外烧烤和蔬果采摘体验,

这样的乡村旅游项目比比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主题和亮点。

如何吸引游客,多次变现是关键。全国的乡村游客群,一般会选择在长假及周末到访,而且绝大部分是家长带着孩子,目标客群为70,80后的亲子客群。该项目除了半卖半送的门票消费以外,缺乏多次变现的旅游产品。

实际上,大部分乡村游项目周边都有丰富的待开发资源,例如,山、水、田园等。适合开发出农创或文创、研学体验等特色产品。一旦项目具备相对完整的模式和产品线,就能多次变现到访游客。因此,改造这样的项目,除了最为关键的除了IP重塑,还要注重旅游体验、住宿及视觉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完整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线,除了带来营业收入的提升。还将为乡村游项目带来更多可能。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而言,乡村游能成为游客的流量入口,随着项目的越来越精准和差异化。可以将类似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内容逐步往周边导出,带动地方全域旅游发展。

对于大多数乡村游项目而言,“缺地,缺钱”是投资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困难。实际上,“缺地”的本质是项目用地属性问题,正如农地整顿风暴中,受损最大的就是乡村游项目打擦边球所致,这需要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用地。而“缺钱”的背后其实是缺乏变现的产品和服务所致。

因此,对于乡村旅游改造而言,如何对外整合资源与融资是关键。如果第一步项目改造完成,在提升营业额的基础上,具备对外融资的基础具备,就可以立即启动融资行动。

改造计划在落地中,依然遇到各种理念和现实种种带来的困难。笔者相信,该项目的改造情况,只是中国众多乡村旅游项目面临的一个缩影。如何走好这一步,也将成为国内乡村游领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陈宁一,原题:《乡村旅游,除了采摘还能干啥?》。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