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疫情后时代”文旅业发展走向研判 | 文旅大消费公益峰会

活动 本文作者:李仲广 2020-03-12
疫情影响下,文旅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不变,行业朝阳产业的性质、黄金发展期机遇期不变,老百姓的信心、旅游意愿不变,行业报复性的反弹会有、会存在。

3月12日,由执惠主办的《振兴·新生-2020中国文旅大消费线上公益峰会》正式召开,并在多个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本次峰会设置9大板块,25个细分领域,30余家机构参与,12个小时不停播。大会联合业内大咖、知名企业、疫情“风暴眼”目的地等,以全新视角,再析文旅融合、跨界创新,全方位解构疫后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在直播现场带来《疫情加快文旅消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疫情后时代”文旅业发展走向研判》主题分享。

李仲广表示,疫情影响下,文旅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不变,行业朝阳产业的性质、黄金发展期机遇期不变,老百姓的信心、旅游意愿不变,行业报复性的反弹会有、会存在。通过这次疫情,特别是疫情未来发展方向,建议用积极思维应对今后发展,把危机变为转机。为劳动者赋能,为消费者赋值。通过疫后产业振兴和文旅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李仲广进一步表示,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危机,我们的数字化不知道还要等多久,这是疫情的不世之功;同样如果这个数字化时代没有产业领袖引领,我们可能还会在不确定性当中摸索,这是企业家的不世之功。希望旅游人在能量积聚的同时,更加自信自强,用我们的力量讲好春天的故事,期待春华秋实。

以下为李仲广分享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执惠略做删减)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振兴·新生-2020中国文旅大消费线上公益峰会”。

这次峰会我分享的主题是“疫情后时代”文旅业发展走向研判。我感觉目前讨论疫情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三方面新视角:一个是从文旅大消费的视角;第二我们要把文化和旅游事业纳入国家的工作大局当中谋划,加强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第三,不仅要跟业内人讲,还要跟老百姓和业外,特别是面向生活来讲文旅的故事。这是当前谈文旅复苏振兴的新视角。

今天跟大家分享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近期的问题和争论;文旅行业不变和变化特别快的方面;疫情带来的创新模式和潜力业态都有哪些;最后是上半年发展趋势。

研判之一,我们认为当前的文旅发展面临双重冲击。当前疫情进展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中国的拐点正在到来,世界疫情爆发刚刚开始,我们面临内外冲击。2003年SARS的时候我们是内部冲击可能更多一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外部冲击多一些。现在我们中国疫情发展到第二阶段,是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冲击,这些冲击需要我们持续密切观察和评估目前发展的走向。

第二个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我们面临U型复苏曲线。2月份以来,我们对疫情发展大概有几个方面的预测,一个是V型的,是迅速的经过;再经过3、4个月U型,大家经过一段时间冲击和复苏;再就是长期的L型过程。我们判断是U型复苏的过程。

过去一个半月我们经历了行业多领域的关闭,保持2月底复工,目前在振兴,到3、4月份我们会进入复苏阶段,上半年国内会持续一个恢复期,今后疫情会影响两年。昨天WTTC提出19.4个月的概念,其实也是两年左右的概念。总之,今天不同阶段,我们分别面临当前的振兴和2020工作计划,小康社会实现和脱贫等未来发展长期目标。

理论上来看,“shock冲击”是我们行业常态化的概念,这次冲击是一级冲击、一级危机事件,也是我们1998年中国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第三次景气下降。这是第二个研判。

第三个研判,大家都在谈走向,但是有几个争论,这几个争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看法。一是要不要救文旅企业?一次讨论发生在春节前后,救还是不救?救人还是救企业?能不能复工?这个大家提出疑义。第二个是近期有提出使用淘汰效应或者进化论的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总的来看,我们救助企业方案应该说是在进行的,卫生战线救援病人,文旅战线的企业也是要救助。经过自救、互助、政策托底,我们预测在政府和各方面的积极救治下,我们损失率,特别是倒闭率,可以控制在个位数。

第二个,影响是大还是小。例如是否为毁灭性打击?疫情是野火还是火山地震?能否春风吹又生?影响是否大于非典?不可否认,疫情带来不可估量、超乎想象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坚持2月份做的评价。我们应该还是在U型影响范围之内。

第三个争议是受损程度是不是不一样?短期和长期是不是不一样?宏观和微观是不是不一样?民营的和国企是不是不一样?小企业和大企业是不是也不一样?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是不是不一样?入境游是不是雪上加霜?包括我们旅游是不是比文化和地产、金融、石油更难?国内是不是比国外更难?明年是不是会更难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关注和争论。确实这个程度会有所不同,但是受损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第三点。

第四,会不会有报复性反弹?这个大家有争议。因为我们消费者损失了一个假期,当前我们畅想谈论疫情结束以后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调查8成以上人都是会有出游意愿。我们感觉报复性的反弹会有、会存在。

第五,文旅要不要融合?我们感觉旅游行业的开放融合边界扩大是持续性的,我们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行业更进一步发展,下一步我们可能要跟更多业态融合,这是一个趋势,这个方向应该是明确的。

再就是我们研判和措施哪家强?目前的判断和观点都是需要的,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我们在大众旅游时代,特别是我们行业跨越式发展,让我们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业务能够突破,像“酒醉的蝴蝶”一样走出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有更多观点,更多辩论和更多的道路。

第四个研判,当前的发展,数字化引领变化。

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够改变哪些?我们可以看出变和不变。

首先,我们看一个多月冲击和实验,至少有三方面冲击实验。

一个是长假的实验,在这一个长假的休闲时间陡增,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更加重要的是新的一代、千禧一代他们纷纷进场,这是长假实验,这里内容有很多。

第二个是对冲效应,大家看国民经济有消费投资还有政府支出的对冲,我们看政府的政策包括最近新基建有对疫情冲击带来损失的对冲,再一个就是数字文旅。数字文旅对实体文旅的对冲效应也是非常明确的。

再一个就是反弹效应,疫情之后的反弹都是存在的。

疫情一个多月有一些是不变的。比如行业发展长期趋势是不变的,行业朝阳产业的性质、黄金发展期机遇期不变,老百姓的信心、旅游意愿不变。行业主要矛盾也不变,主要矛盾是供给跟不上需求。监管从严的“底线思维”不变。

也有一些变的。比如发展环境,永久居住权、野生动物、美国取消我发展中国家待遇、集中学习一个月、饭圈……等待。而有没有疫情冲击,行业都会变化的,比如说我们发展主题一定是在变化的,我们地方发展格局一定是变化的,入境旅游洗牌一直都是在进行的,疫情是在加快变化的。例如行业发展主题的美好生活、文旅融合、高质量等变化;地方发展,广东旅游从十年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目前的占比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一直在洗牌,等等。

第三,有一些巨变的方面。尽管行业有一些按了暂停键,但是也有快进键,比如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办公带来的生产力革命性跃进。这个时代洪流牢牢的主宰过去一个多月,一个月之后我们已经看到行业“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数天会看到穿越感的感觉。

相应地,我们看到,自媒体影响着每日的信息传播。

在变化当中产业一些新模式,在一个多月当中蕴育、竞争、合作登场。现在云的技术,旅游业云游的业态,然后直播、线上公益互助,推动各式各样的救市计划,国家和头部企业的互助救助平台,共享员工、知识传播。知识传播比原来以百倍速度传播,百万人才汇集是前所未有的。

转型和转行,商业模式引领模式的出现,宅经济盛行,利用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新项目在出现。给我们带来启示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生产导向,要综合发展,无论暂停、快进、翻牌、关闭、重启,我们都需要有储备和替代。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综合性产业型的企业,他们超出狭义的,甚至说狭隘的传统旅游,做到开放发展、产业链式发展,做到你来我往。特别是一些危机中转机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引领性项目和人员。

可以小结一下,宏观上变化大,中观也是比较大,微观非常大;长期不变短期变;狭义旅游变化影响大;国内旅游较大,国际市场更大一些;整体会影响比较大,结构影响更大;再就是我们消费这方面的意愿和信心不变,产业方面会变化;国家战略不会变,但是具体政策会产生变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感觉产学研的不相通还是没有大的变化。

第五个研判就是我们高质量的复苏和振兴的方向。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在复苏振兴上面,各地充分释放疫后文旅大消费,包括优惠券免费等等,还有一些刺激政策。振兴战略和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会有几个方向趋势:一个是经过这次压力测试,我们看到一下薄弱的环节,比如说入境、游轮、冰雪、房地产,这些影响非常大的可能会瞄准这些环节实施精准的加强和救助。

再就是我们可能从“质量、结构、规模”,到“质量、规模、结构”调整;政策汇编大家都在出台,但是4、5月份大家会形成振兴机制和联盟共同作战刺激和释放需求,对国家来讲也会积极的促进政策。

扶贫今年是重点,行业要瞄准小康的生活方式,瞄准美好产业来发力,这是下一步的方向。

对于目前数字化影响,我们看到下一步政策方向更加明确的科技会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政策方面,因为现在产业和消费已经把数字化成为了标配,必须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这方面有两个含义,一是我们数字生活跟数字消费,消费主义会更加生根发芽,这对我们是非常利好的消费信号。再一个就是数字主义,数字企业会主宰疫后发展格局。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场景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对于数字时代我们也看到生产力跃进的非常重要非常明显的社会变化。同时,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这方面也会有变化,现在对政府来讲越来越高,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对旅游业常见问题、拥堵和市场问题都要解决。也会预测到一些战略性潜在产业,比如研学、定制游、夜游、亲子、康养、自驾、网红、品质游、老年游的战略型产业。

潜力方面有三个方面潜力,第一是规模潜力,再一个是质量潜力,这需要内涵创新。专业潜力是无限的,从这次线上汇聚可略见一斑。这是我们从专业和发展道路方面创造出一条路,这个应该说是疫后更加值得关注的方向,长期性根本性影响方向。

最后是一点建议。通过这次疫情,特别是疫情未来发展方向,建议我们用积极思维应对今后的发展,把坏事变成好事,危机变成转机。再就是成立振兴合作机制,聚到一块可以把它常态化发挥出去。再就是契约精神、危机意识。大家知道抗疫成功都是需要有一些打胜仗消息,案例是非常重要的。然后“上云”是一点都不能耽误的,以前我们呼吁“上云”大家没有这么大意识,现在大家都上来是最好的。

要为劳动者赋能,为消费者赋值,这是一条经验,同时给世界提供一个中国旅游业复苏方案,把目光投向世界推动全球化,及时与国际社会交流。通过文旅强国,文旅推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必由之路,希望大家坚持这一点。最后是专业化的引领,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引领,没有引领我们可能还会在黑暗当中摸索,这个是很现实的。希望我们旅游人能够更加自信自强,对于工作、行业,对于职业、事业,我们延伸方向,用我们的力量讲好春天的故事,坚信春华秋实,坚信我们旅游行业数字化、数字生活更加明显。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