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真的!旅游O2O并不玄妙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15-04-30
旅游O2O并不玄妙!它的实质其实就是信息流+服务流。

4月21日,山东旅游局成功举办“山东旅游O2O泰山会盟”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把线上运营商与山东能提供线下服务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连接了起来,通过产权合作、营销联盟的方式,让参加会盟的线上线下企业或机构实现对接、互联、互通乃至互相融合。

从产业的角度看,这次会盟是一次旅游O2O的大实践,也是目的地对接互联网线上平台的一次创举,是旅游O2O发展历程中标志性的事件。这次会盟参与范围广度和深度值得注意,国旅、中青旅、康辉等80余家知名旅行社,港中旅、万达、上海锦江等30多家全国大型旅游投资集团,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欣欣、驴妈妈、同程、途牛、蚂峰窝、美团等20多家全国知名线上旅游运营商,20多家旅游风险投资公司、18家知名品牌连锁饭店,与山东的2024家旅行社,783家景区,848家饭店和众多涉旅企业,在线上线下进行互通、互动、互联。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旅游O2O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首先需要我们厘清旅游O2O的概念。旅游O2O其实并不玄妙,两个O一个代表Online(线上),一个代表Offline(线下),中间是英文to(到达)的阿拉伯音译,又被称为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的B2C、B2B、C2C等电子商务模式。

旅游O2O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消费场景中去:在线制定旅游行程、预订,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这是旅游O2O的基本含义。传统旅游中由于线上部分的缺失,我们很难了解目的地的信息,通过报团的方式谈不上体验,近些年爆出的导游为拿回扣不择手段,目的地宰客没商量,旅游体验糟糕而又投诉无门,自己通过传统渠道定酒店、机票、签证繁琐无比,多花钱玩不痛快等等,都是传统旅游的痛点。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就像电视机一样普遍,智能手机更是几乎人手一部。旅游O2O就是在互联网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后带给我们的旅游方式的改变。之前我们要去旅游,仅有的渠道是通过旅行社去咨询、报团、办理手续、出游。

随着在线旅游公司的崛起,我们可以通过穷游、蚂蜂窝查看查找游记、攻略做出旅游决策、通过携程、去哪儿、艺龙、途牛、驴妈妈、或同程网预订机票、酒店、门票或者旅行线路,旅行中用面包旅行、蝉游记、足记记录精彩,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旅行结束后还可以返回线上平台进行点评、吐槽,这一闭环过程就是整个旅游O2O的基本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实现起来也更容易了。

但现在的旅游O2O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线上线下的融合对接远未达到无缝对接的程度,尤其以携程、艺龙、途牛、去哪儿、同程等OTA为主要代表的线上公司,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强大流量的支撑下,在营销上占据优势,迅速聚合大量用户,形成了强势渠道,以庞大的用户群获得向线下渠道的采购优势,以较低的成本维持起规模效应。

但旅游的本质不管是线上线下预订,最终的消费场景必定在线下,服务和产品的最终提供者还是拥有线下资源和消费场景的目的地、酒店、景区等,当线上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做到极致时,线下服务和产品的真正提供者就失去了积极性,久而久之,线下要么消极待客,要么揭竿而起,这次17家旅行社联名抵制途牛就是明证,但这样无疑会两败俱伤,直接伤害的是游客体验及整个行业的健康状况。

我曾撰文《旅游O2O的本质是什么?》,旅游行业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旅游供应链发展现状,从服务流的角度看,旅游供应体系中的餐饮、酒店、购物、娱乐、景区的等环节都是旅游O2O线下服务的核心,信息流上,线上OTA如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将成为线上重要渠道,我想简单来看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的信息流优化加上线下服务环节的极致体验,这才是旅游O2O的本质,线上线下的融合,无缝对接才是解决之道,若要使得我们能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并且了无遗憾的旅行,这样的旅游O2O才成功。

声明:请尊重原创,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一下信息:“本文作者刘照慧,旅游O2O第一自媒体,执惠旅游联合创始人;个人微信号liuzhao-hui,微信公众号“刘照慧”,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 [姓名+单位+职位] 方便备注,十分感谢!”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