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丰文化副总经理王冬丽:夜经济下的多业态融合 | 常熟文旅发展研讨会

活动 本文作者:执惠 2020-03-31
王冬丽表示,城市夜间经济的核心要抓住几个环节,一个是城市亮化要做文化场景体验,把智慧旅游跟线上新业态结合,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去做推广。而对于景区夜间经济要做“轻夜游”,要讲经济效益。 “轻夜游+运动康养+研学+互联网营销”,要通过多业态融合方式,创新夜间经济消费体验。

3月31日,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执惠承办的“2020中国文旅大消费线上峰会暨常熟文旅发展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聚焦常熟文旅发展,以“春暖新消费、百花新生态”为主题,下设3大板块,5个细分领域,定向邀请了百余家机构,从“新消费、新产品、新渠道、新营销、新目的地”五大角度,以全新视角,再析常熟市的文旅融合、跨界创新,深剖疫后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趋势。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冬丽在直播现场带来《夜经济下的多业态融合》主题分享。

王冬丽表示,城市夜间经济的核心要抓住几个环节,一个是城市亮化要做文化场景体验,把智慧旅游跟线上新业态结合,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去做推广。而对于景区夜间经济要做“轻夜游”,要讲经济效益。 “轻夜游+运动康养+研学+互联网营销”,要通过多业态融合方式,创新夜间经济消费体验。

以下为王冬丽分享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执惠略做删减)

大家好,我是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冬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夜间经济下多业态融合》的话题。

夜经济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词,它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开放度和活跃度,因此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希望通过夜间经济的发展来推动整个城市的产业经济往更高的方向发展。

2019年8月,国办发布《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里面提出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把夜间经济和文旅概念进行了融合。景区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要开设夜间服务。以前我们景区主要是以门票一票制方式,基本上到下午5点很多景区都关门了,现在也提倡要做夜间的游览服务。

第二个是我们夜间的一些文化演出市场蓬勃发展,包括文化旅游带动夜间消费,包括餐饮、购物,特别是我们的演艺类业态在全国各个地方遍地开花,还有24小时书店,除了景区空间、城市空间外,很多场景都做了在做很好的提升和广泛推广。

我们在思考夜间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从客户视角,从夜间经济的全时间段里去分析,客群包括我们的老人、年轻人、家庭等,他们在不同时间段需要吃晚饭,吃完饭之后朋友聚会喝茶,进行各种文化体验,听歌剧等等,把时间、空间进行解构以后,实现夜间经济多业态体验和多元化业态结合的方式。

夜间经济的起源来自英国,研究发现,我认为其实整个夜间经济发展过程跟马斯洛需求非常相似,一开始我们做景观照明,至少夜晚能够让大家安全出行,解决安全性的需要。第二个阶段就是慢慢开始有一些休闲娱乐的生活需要,开始有了灯光节活动,或者文化的活动等等。

再往后就是我们城市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阶段,到2019年全球有将近40多个城市提出夜间经济打造的问题。

夜间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平台有这样一个统计:夜间经济所有的消费品类里,餐饮消费占比有7成,除了逛公园、逛夜市、逛街之外,其他的活动比较少,而虚拟空间的休闲活动成为了未来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给端提到了公共文化场馆的夜游跟夜间集市活动需求,整体来说是不错的。而需求端,对这两类业态的需求非常高。夜间经济无外乎是两类,一个是做核心引爆性极致文化体验,一个就是文化体验去带动文化消费的问题,核心就是找到客户需求没被满足的点去发力。

提到了“文化体验”不得不提一本书——《体验经济》,这也是我们励丰文化去做产品,去做体验业态的核心思考源泉。比如书里说体验经济是从生活和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要注意这一点,就是感官体验,当你拥有了极致体验才能够产生思维认同,当你思维认同的时候,其实你就被教化了,就像我们所说的文化体验其实就像是导演在做思维驯化的过程,他想让你哭、让你笑,完全进入到他所预设的场景跟故事情节里面,这时候他想植入你在什么样场景下购买什么样的东西就非常容易了。所以说“体验经济”是我们真正做文化体验的一个核心。

文化科技形成创新业态赋能夜间经济主要是三个维度上,一个是城市公共空间,我们如何重新塑造城市的夜间经济;第二个是文化旅游核心景区怎么打破传统景区一票制方式,怎么提高“二消”,怎么强化景区魅力;第三是商业消费业态如何去补充和支撑做多业态融合和消费升级。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夜间经济里面,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三个发展历程,第一个就是我们最基础的,我们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做景观亮化,从无到有、从暗到明,至少让大家有这样一个环境愿意出去。这是解决基础功能性的问题。

第二个,亮起来以后我们就要思考,这个场景可不可以做得更美好?那么就开始有了我们的艺术照明的概念。目前我们应该是到3.0时代,把我们的科技、声光电协同,跟城市独特文化结合,跟艺术结合。同时你的文化做强体验以后还能把整个城市的街区也好,城市的聚集区也好,把消费带动起来,这也是解决夜间经济的核心问题,之前叫“重空间形态,轻内容业态”。流量其实是很容易导流的,因为只要这里做特别漂亮特别美的一个亮化或者灯光秀,那流量导入是很容易的。但是导入的流量如何变现又显得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第三,有效的投资没有标准。比如说政府投这么多钱进行亮化,怎么算投资回报呢?其实是完全变成了政府工程,很难去算投资效益,甚至可能都是政府投政府养,因为每天电费都是有支出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困惑,怎么解决持续运营的问题。

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情景下,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思考。举个案例,是在广州科学城的商业新中心,它原来就是一个市政广场,整个商业建筑区域有非常多的商业空间,以前这个地方是完全没有人的,招租都困难。当时黄埔区政府希望打造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城市客厅”的概念。我们结合黄埔文化的特色,用这种文化科技融合的方式来做,目前也成为了广州“新八景”。里面有哪些业态组成呢?包括水舞声光秀,这是一个引流业态,它自己并没有闭环形成一个投入和产出收费模式。但是因为有它的存在,形成了整个区域的人群集中度,把周边商业带起来了,把周边的地产给带起来了。

第二,我们在里面有设计非常多的装置,除了媒体建筑之外,还有孩子喜欢的创意互动的装置。基本上我们是把原来空间场景全部利用起来,把一草一木、一房一建筑都变成了我们的文化载体来讲述黄埔的故事。

通过这样一个引流,这些流量如何去引导消费,这个我认为是可以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大的空间,就是结合这种空间场景秀,把流量吸引进来以后怎样去做流量变现的问题。

第二个项目给大家分享的是成都的锦江夜游。锦江是成都母亲河,之前我们黄埔的科技广场是城市更新,这个就是旧城改造,跟我们传统城市街区非常相似,就是一条老的河流,两边都是非常老旧的房屋、建筑、街道、景观。政府提出这个片区要进行提升和打造,我们思考什么呢?我们的建筑不要修旧如旧,要让建筑活起来,让景观可以说话。而且成都来了非常多名人,怎样让这些故事在这里焕发生命力,同时和夜间经济结合进来呢?我们打造了锦江夜游的概念,把船游、车行、人行进行结合,水岸联动,形成了一条流线,不仅仅有船游线路,还有行人的线路,通过这些文化场景的选址选点,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把巴蜀文化、四川文化进行一个承载。而周边配套火锅、茶文化、麻将等等都是属于巴蜀文化的东西,我们把他们进行了结合,把文化场景和文化业态进行相融相生,通过这个项目实现文化可体验化,同时把刚需文化进行融合形成刚需的文化化。整个故事脉络串联起锦江的夜市、夜食、夜展、秀、夜节、夜宿进行了转化,目前成为成都夜间经济新名片。

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夜间经济,第一个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在地文化的特色,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是什么?在地文化跟我们的一些主题创意进行组合形成我们的文化内核,通过集成技术创新,再跟我们的运营结合来实现整个从人流到现金流的变现,所以这里面关键词叫做文化景观、场景体验、实时交互、文化消费、线上线下。

夜间经济未来其实解决的是一个社交方式,完全是根据当代人的社交属性去设置场景业态,来真正实现从人流到现金流的变现。

第二个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文化旅游景区上如何在夜间业态提升之后实现景区存量市场的客单价问题。我们把时间解构以后从日游增加到夜游来延长停留时间,停留时间长以后一定会涉及到餐饮和住宿,以及我们其他的二消就会成为可能。增量市场也是可以通过这些新业态来吸引新游客,来提升我们整个景区的综合性开发水平。这个我认为也是一个可以快速提高景区营收很好的方式。白天我们依然看景,但是夜晚我们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川变成人文故事精神内涵的载体,把它赋予灵魂让我们真正去体验去感悟。

最后给大家分享商业空间的消费新业态。其实无论是城市公共空间还是景区空间,这样的消费业态都可以去进行互补。刚才更多提到的是我们一定要有引爆产品,引爆后要去支撑所有的游客在一个全时段,或者说在夜间经济下全体验需要,有一个产品组合和业态组合去支撑。我们现在讲的文化消费的业态就是做这样一个互补和支撑,可以用这种数字文化艺术体验方式,可独立运营、提升氛围,引爆商业价值。

这本身也是顺应我们国家数字文化产业上的政策,这在政策导向上是非常有前景的。比如日本的TeamLab,打造无边界体验,人与人之间无边界,人与自然的无边界,文化与文化的无边界,通过这个方式,导入的游客量非常大。之前他们在广州做的展览门票要两百多,基本上每天爆满。我身边很多朋友也会带着孩子看,孩子们一进去以后可能两三个小时都不需要去打扰,所以这种数字技术展览方式也可以是做一段时间的临展,这样的一些支撑型业态可以跟我们引爆业态进行组合来完善我们夜间经济的多业态融合方式。

现在数字技术非常成熟,比如说视频影像现在可以做得非常唯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有我们沉浸式影院,比如说全息,比如说飞行影院等等。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我们的交互式游戏,体育也好,游戏也好,场景也好,把新技术进行结合能够打造出不一样的体验,大家都愿意为这些东西买单。

最后,做一个总结:我认为城市夜间经济的核心是要抓住几个环节,一个是城市亮化要做,因为这是基础,是氛围是场景,但是这个里面我们一定要做文化场景体验,把智慧旅游跟线上新业态结合,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去做推广。而对于景区夜间经济要做的是“轻夜游”,现在都是讲投入产出,都讲经济效益,所以我认为一定是“轻夜游”的概念。“轻夜游+运动康养+研学+互联网营销”是一种很好的组合方式。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多业态的融合方式,来创新夜间经济的消费体验。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