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中国海岛游的发展机会正更多来临,面对潜在的千亿海岛游市场,各海岛旅游目的地也意图提升分羹能力,其中嵊泗列岛是代表之一。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型风景名胜区,浙江舟山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嵊泗列岛将藉由海岛公园建设找寻海岛游发展升级的突破口。
嵊泗列岛的机遇点有哪些?其海岛公园如何建设?未来国内新型海岛开发路径、模式以及潜能空间又该如何把握?
在6月8日-12日的“新消费·新业态·新海岛”——嵊泗县海岛公园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从海岛旅游利好政策、产业现状、用户、问题和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下我们摘录刘照慧课程部分内容,以飨业者(部分内容略有编辑):
我想基于海岛旅游的产业来做一个更详细的解读,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海岛旅游的产业政策利好
从2001年一直到2018年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都涉及到海岛海洋产业,包括海岛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实从早期的起步期2001年到2009年规范发展期,2010年、2011年一直到2015年之后,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真正的把海岛旅游海洋经济提到了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那就有非常多的利好政策。
二、海岛游的产业现状
海洋产业的结构在不断优化,滨海旅游业也在高速增长。《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指出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52.7%提高到2019年的60%,其中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0.6%提高到2019年的50.6%。2019年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国内海岛资源及景观
海岛及其周边海域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底,全国海岛已确认自然景观1028处,人文景观755处;已建成投入使用各类海水浴场72个;已建成5A级涉岛旅游区6个,4A级涉岛旅游区43个,3A级涉岛旅游区25个。2018年和2019年分别新增1处5A级涉岛旅游区。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国内的海岛,包括厦门,三亚、福建等,从每一个岛接待的人次来讲,舟山的普陀山是最高的,但我们整个舟山目前来讲还有非常大的潜力没有释放出来。
四、海岛游产业不断跨界融合
未来的旅游跨界融合,我认为舟山第一个融合问题是我们的交通问题。不管是支线航空,还是我们的自驾线路,还是我们的游船体验性都需要不断改善。交通问题解决了之后,很多东西都打开了。 还有旅游+农林、旅游+教育怎么结合、旅游+互联网加科技、以及旅游城镇化的转化,旅游产业不断跨界融合,产品业态不断更新升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出游选择。
五、海岛的出游用户
中国游客在不同类型的出游中首选与伴侣共同出行的比例中海岛游占65%,从国内游客角度来看,海岛游是浪漫、冒险和逃离现实世界的代名词。海岛度假主打宁静氛围,海岛游在年轻旅行群体中备受瞩目,年轻夫妇/情侣及亲子小家庭成两大关键群体。海岛游旅行者中尤其脱颖而出的群体包括在海岛目的地拍摄婚纱照的未来新人以及前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
国际海岛游出游用户在出游过程中最喜爱的当地玩乐项目为香蕉船、摩托艇、海底漫步等。个性化体验内容让用户的出游体验更加丰富。帆船、滑翔伞、丛林穿越和潜水考证等休闲运动类项目也非常受到游客欢迎。
关于世界海岛主要发展模式这部分,国际上的成功岛屿一般有旅游观光模式、离岸金融模式、贸易+精选模式、特殊产业四种发展路径,但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
六、海岛旅游发展困境以及市场现状分析
海岛游发展现在存在的问题我想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的整体的规划性,国内海岛游投资开发及运营普遍存在点状开发、无序经营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定位。第二个产品服务,国内海岛游产品及服务趋向低端同质化。需打造个性化体验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第三个文化挖掘,海岛游文化挖掘不够有特色。第四个方面则是从业人员,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体系化的产业培训需加强。
而海岛游市场目前的现状首先是资源端不够优质。传统场景在海岛资源不够优质的背景下缺乏吸引力,难以打造国际化海岛。我国无居民海岛海域旅游环境质量以及气候环境质量与国外著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相比缺乏吸引力。对海岛游来说,最能够吸引游客的是海岛特殊的出游体验和当地文化特色。目前我国海岛游产品集中在国外优质海岛,国内海岛目前在国内游客中的认知不足。除了资源方面的不足,出游场景的单一性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从住宿场景来说,国内海岛游的产品有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其次,内容产品供给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国内海岛游运营端的矛盾在于海岛开发短期投资较大,而收益却相对周期更长。在国内海岛游市场发展相对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虽然政策鼓励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市场化,但风险仍然较大,“岛主”门槛依旧相对较高。
新内容则是海岛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特别适合休闲运动/极限运动的开展,同时运动也是在海岛这样一个相对封闭而又舒适的环境里面一项重要的体验内容,而且符合年轻游客群体追求刺激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对国际海岛游而言是从“有”到“精”,对国内海岛游而言则是从“无”到“有”。另外,国内海岛从资源层面和国际海岛差距较大,可考虑从教育产品的角度切入,以海洋科普、气象科普、海洋游学研学等角度来打造特色海岛营地,拓展中小学教育市场,不失为一种突破方向。
面对新的场景我们也要进行新的营销,在目标游客出现的所有渠道中,给他们带去具有凝聚力、将游客全方位包围的体验,通过旅游目的地或景区打造的活动或营造的体验,让游客持续关注目的地/景区活动,加深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了解。
对于海岛旅游目的地营销来说,未来的趋势将会是全场景营销。目前来看AI广告投放移动端和OTT端较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全场景营销逐步实现。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减,流量增量放缓,存量向头部集中,技术是否能助力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将成为重点。
渠道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去多看一些新的渠道,比如说抖音快手、小红书、拼多多等等,这些新渠道带来的东西是连接群体,它的价值和未来的营销的效果和老的渠道肯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