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2014年12月的杭州,专车数量接近4000辆,几乎是一号专车、滴滴专车和Uber三分天下。
2015年4月,杭州专车司机几何倍增,仅Uber的注册司机人数已逼近3万.如果按照一人一车换算,规模已经是杭城出租车数量(截至今年3月底为10013辆)的3倍。管中窥豹,仅仅杭州一个城市,可以看出专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和给各方带来的猝不及防。
2015年4月30日,Uber广州分公司遭到广州市工商、交委和公安的联合检查。5月6日,成都市交委、公安、工商等部门对Uber成都分公司进行了工作调查。6月12日两名杭州出租车司机“钓鱼”向杭州运管部门举报Uber专车司机,随后专车司机和浙江杭州城西余杭塘路教工路口出现大面积拥堵,并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5日13点,根据微博网友爆料,武汉汉阳区一位专车司机疑似遭遇有关部门钓鱼执法,附近的专车司机前来声援,引发了大面积的交通瘫痪,有网友表示现场民警鸣枪示警……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异鬼”登场了。
异鬼(TheOthers)是乔治·马丁所著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来自塞北永冬之地的一种神秘而恶毒的生物,是古代先民和森林之子时期传说中的一个神秘种族。他们曾在维斯特洛大陆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和战争,史称“长夜”(TheLongNight),几乎屠尽了维斯特洛所有人口。异鬼身型高大、枯槁,肤色苍白,眼睛是如冰一般的湛蓝深邃。他们的反光盔甲会随着移动而改变颜色,武器是极冷的冰晶制成的长剑,可以粉碎它接触的任何物体,包括钢制长剑。极其优异的运动和特殊能力使异鬼在战斗中往往处在绝对优势,所以几乎无人可以在面对异鬼的攻击中存活下来。
我无意把异鬼的定义指向任何执法机构,而是想强调一片乱局的中国专车市场,厮杀了大半年后可能在极大的变数下又有了被定风波的气息弥漫。勘定乱局者的力量,不亚于异鬼,但局面仍然存在变数,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
“异鬼”可能性猜测1:政府部门
看到各地爆出的执法事件,让人有理由猜测交委、公安、工商等等政府部门会出来结束乱局。特别是Uber,显得岌岌可危。
Uber是专车市场上被政府部门执法最多的一方,仔细一想,理由不外乎——
1、税费问题。Uber不向中国政府直接交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1%,而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税率为6%,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有财税专家表示,Uber等专车企业存在企业难定性、计税方式难统一、税务监管难等现实问题。例如,广州市国税、地税部门求证这些问题,其中国税部门表示,的确未查到Uber公司的缴税记录。同时,司机需要缴税吗?坐Uber专车的发票为何不能报销?为什么有些类型的Uber专车开的发票不能报销?Uber公司的答复是:“所有的uber合作伙伴都是独立的承办人,所以我们不会扣缴税款。每位uber合作伙伴要自己承担纳税义务。”税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对buer这样的企业,查不到缴税记录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没有注册,无证无照经营就没有缴税;二是涉及公司性质,uber性质比较复杂,车辆挂靠在租赁公司,司机挂靠人力公司,这些挂靠的公司如果在外地,可能会在外地缴税,就不属于属地监管范畴”。
2、管理难度。专车是一个新兴事物,监管边界的把握对政府部门而言越来越需要把握。边界把握不好,相应法律法规不能及时出台,让专车平台们钻了空子,朝阳群众会不答应的。而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利益被严重破坏,如何安抚这一部分群体和平衡用车市场的各方利益,又成了拥有行政权的政府部门一个头痛的问题。
3、本土支持。谁家不护犊子?滴滴快的、神州专车、易到用车这些本土的民族企业要不要一定程度去支持,Uber即便有百度入股支持,但毕竟是外来户。
然而,政府部门是不是加强监管力度,控制专车市场无序发展、恶意竞争,乱局就会结束呢?由各地政府指定的出租车公司发放牌照、组织营运,打车平台介入后,将私家车带入专车化市场运作,本质上挑战着政府的行政垄断地位,只要专车一天没有运营牌照,就会背上“黑车”名义一天。名分不正,“黑车”质疑便是对其名分的质疑;另外是用户权益难保障。地方政府的行动表态很有意思:广州市交委查处了Uber的广州分公司之后,推出了一个由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约租车平台——“如约”。与滴滴快的、Uber同为打车软件,不一样的是“如约”平台上的约租车则是经过审核、拥有许可牌照的运营车辆。去年底广州市交委组织了听证会,计划投放2950辆约租车。全部由广州交通、白云、广骏、丽新4家国有出租车公司中标。“如约”最终成为一个移动打车版的12306体系,缺乏互联网产品与技术背景的官办打车平台,用户真的会如约而至?
另外一个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发出的声音又不一样。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向各界人大代表们力挺“滴滴专车”。随后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创建了“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并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滴滴快的补贴10亿元,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周一免费坐快车活动的名单中,没有上海知道为什么了吧?滴滴快的CEO程维理直气壮地说过,“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与各地政府都有探讨,上海是最开明的。”
还有更为激进的,还有5月浙江省义乌市出台的《义乌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这份涉及出租车营运权使用费、出租车数量管控、车费定价等热点话题的改革方案正受到社会热捧,被誉为中国出租车行业消除垄断的“破冰”之举。按方案,在2018年完成出租车改革之后,义乌将全面放开出租车市场的准入、数量及价格管制。而根据计划,2015年,义乌出租车司机的“营运权有偿使用费”将从1万元降低到5000元,过去几个月多收的部分也将退还出租车司机,2016年将全面取消出租车“营运权有偿使用费”。从6月4日开始义乌已逐一向出租车司机部分返还已交的“营运权有偿使用费”。
“异鬼”可能性猜测2:Uber or 滴滴快的
最近,Uber公司CEO卡兰尼克发给投资者们的邮件透过英国《金融时报》曝光,其中谈到了中国的Uber计划,从搭乘量计算的前十大城市里已有4个在中国,其中广州、杭州、成都分居全球前三,而此前的头名纽约退居第四。一位接近Uber融资计划的人士透露,Uber确实有为其中国公司融资的计划。Uber预计融资15亿至20亿美元,一旦成功其估值达500亿美元甚至更高。
而另一方面,同样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和腾讯支持的“滴滴快的”计划以120亿至15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至少15亿美元,以便“滴滴快的”在中国市场对抗Uber。Uber贵为全球移动出行巨头在中国市场一直受到滴滴快的压制,想必是不乐意的。
2014年8月,Uber宣布在中国上线拼车产品——人民优步,将其定位于一项非营利性服务,简单地说,即为有拼车意向的私家车和乘客搭建桥梁。人民优步希望解决拼车需求这个痛点,为Uber培养更多的用户。然而细心的人发现,人民优步的运行模式与普通的专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Uberx)并无本质的区别,人民优步也和Uber在美国旧金山推出的拼车服务UberPool差异较大。后者的基本模式是,用户在出行之前选择UberPool,输入目的地,之后系统会自动匹配能够拼车的乘客。如果匹配成功,每位乘客的费用会比普通乘车低40%。
早在4月28日,滴滴就放出了滴滴顺风车主的招募入口。然而,5月7号,滴滴却在杭州推出了从未大规模宣传的滴滴快车项目,0起步价,0.99元/公里+0.3元/分钟,最低只需5块钱。时隔6天,滴滴宣布将这个快车项目正式在八个城市铺开,分别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还有此前的杭州。滴滴快车也作为一个独立入口出现了。滴滴快车日订单接近600万,并且一度出现了215万订单的单日峰值,遥遥领先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所有同行。易观数据显示,滴滴快的的专车市场份额已超过80%。滴滴很可能主要补贴、奖励车主,因为车源是基础。显而易见,滴滴的快车也好,顺风车也罢,目的都是:阻击Uber及其人民优步。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国内其他竞品的动作:51用车、天天用车已于4月中旬左右先后获得百度等机构融资。嘀嗒拼车也于5月6号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在“拼车大战”前得到的最后一批“粮草弹药”的这几位,用钱砸市场份额的野心,可自行体会。
滴滴快的CEO程维曾经表示,滴滴快的将建六条产品线,分别是: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公交。6月1日,滴滴快的在798办了一场高逼格的媒体见面会,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拼车平台“滴滴顺风车”,而顺风车产品将会被内嵌在滴滴打车APP中。滴滴顺风车负责人黄洁莉透露,一个多月时间里,顺风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到超过100万名车主,这个数字远超他们的预期。滴滴顺风车预计将在本月内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全国26个城市,目前北京已经上线。据滴滴顺风车官方预计,一个月内,顺风车订单量或将达到10万单,年内将过100万单。
滴滴打车总裁柳青认为,顺风车的概念符合现行法规,是一个应受到鼓励的产品,而且可以利用出租车、专车的大数据,降低了启动市场的成本。而拼车领域元老—爱拼车,已经在补贴大战中弹尽粮绝,昨天全面停止运营。至此,拼车市场已经进入巨头时代。滴滴预计,在一个月内,顺风车订单量将达到10万单,年内将超100万单。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汽车驾驶人员超过2.46亿。北京每百户家庭拥有63辆,广州、成都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超过40辆。私家车数量在上下班高峰期对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拥堵压力。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2014年移动出行白皮书》调查显示,无论是专业的出租车司机还是私家车车主,都对拼车表现出了积极的意愿,更有85.5%的乘客表示在节约打车费、减少等候时间的前提下愿意通过打车软件进行拼车。拼车对缓解城市拥堵、减轻大气污染、高效利用资源等有一系列的益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不但不予禁止,还予以鼓励。在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拼车,包括私人小汽车和班车。德国则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拼车组织体系,各个城市设立了拼车管理办公室等。艾瑞咨询研究院副院长金乃丽指出,随着汽车共享经济的愈发普及,滴滴顺风车很可能每天产生几百万单,甚至过千万单,是一个海量的出行市场,其容量和潜力将远大于目前的出租车和专车领域。这就容易解释,滴滴为什么要在全国城市上线顺风车。
滴滴宣布连续四周进行“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每周一免两单15元专车费用。转折出现在6月4日,滴滴中途取消已经实行了两周的活动。原因是月初,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专车的合法化问题被讨论了无数遍,有关部门也专门为专车划定了红线,1月9号,交通运输部明确表态,支持合法合规的租赁车辆作为“专车”服务,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这意味着,“专车”必须是“租赁车辆”,一线城市稀缺的租赁牌照成为新的限制条件。专车的发展尴尬之处还来自运营资质车辆数量的制约。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明确表态:私家车禁止参与专车运营。这意味着专车平台车辆只能来自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不过专车服务对车辆数量需求量很大,而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却有限,部分汽车租赁公司自己还推出了专车服务,这种情况下,具有运营资质的车辆更显珍贵。但杨传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表态,“我个人对拼车是支持的,一个人坐一辆车浪费嘛。自己没车的话,拼车能带来很大方便。有的是一个小区,有的是一个单位,大家顺路拼个车,我以前也跟别人拼过车。当然,如果是熟人可能比较放心,如果是陌生人尤其带着孩子时可能就会有顾虑。对于价格方面,可以平分油费,也可以当面议价。如果企业规模化运作,该收税的收税。”
全国各地有关专车行政执法调控事件及新闻越来越多,丝毫没有让各家专车产生退缩念头。反而,滴滴和Uber越掐越狠了。Uber中国正在筹划融资,让本土化更进一步;无独有偶,滴滴快的也传出至少融资15亿美元的消息,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巴巴投资方当然不会缺席。而百度也是移动出行市场不能忽略的重要力量,在其移动战略中,LBS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环。2014年,百度战略投资了Uber并展开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相关的合作。今年4月,百度迅速出手投资51用车和天天用车,较早地进入拼车市场。拼车大战,百度不会缺席。有业内人士认为,融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各种补贴将变得更久、更多,专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结局已经初现端倪——
1、嘀嗒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易到用车……被滴滴快的、Uber干死,即便不死,市场份额也会缩小到逼仄的要死。
2、滴滴快的和Uber2015年下半年在中国展开一次决战,尽管Uber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气,如果滴滴快的进一步处理好与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利益关系,获得更多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加上不差钱的更多融资,很可能滴滴快的会胜出,让Uber大伤元气。
专车搅乱了原有的用车市场,前方高能预警的两面大旗竖起,一面是执法部门,一面是出租车司机。并且,专车乱局里Uber和滴滴快的已经从暗战转为鸣枪开打。随着专车市场竞争的变化,专车价格越来越便宜,也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烧钱大战”。或许最终,政府部门出来立规立法,外来户Uber再次可能像Google、Facebook、YouTube等等外国互联网公司一样,水土不服,但因为有这样一个有实力的对手,才圆了滴滴快的一个“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梦想,因为中国市场实在太TM大了。然后滴滴快的像一个从东方出去的“异鬼”,杀向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