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泰证券旅游研究笔记系列31:庄生梦蝶,虚拟还是现实?

本文作者:薛蓓蓓、刘洋 2015-06-23
虚拟现实之后,也许旅行会成为一件更流行更奢侈的行为,因为那代表着,人们对于社会进步心底的小小叛逆。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

所谓虚拟现实,是指利用电脑模拟出来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提供体验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沉浸其中,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虚拟现实说到底只是一种特殊的程序输出形态,借助眼镜、头盔或是其他设备,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用户以一种逼真的方式来感受程序,究其本质,是一段代码的呈现方式,虚拟现实也是20世纪以来,科学家、电影界、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刘慈欣的《三体》,这部科幻小说大家想必都不陌生,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把人送到很远的星球,但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无法承担这么久的任务,于是地球人就把一些应征者的脑部取出来,然后这个人脑通过外界的电子信号系统,获得了外部的感知(虚拟的信号,虚拟的场景),当然这是一个极端化的表述。再比如12年前基努·李维斯演的黑客帝国,男主角知道盘子中的牛排不是真的,但是你处在哪个场景里,却完全感受不到它是不是真的,这些都是虚拟现实的神奇之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由来已久,早期的虚拟现实技术可追溯到60年代晚期。Facebook用20亿美元收购Occulus Rift,标志着这项技术已经成为研究趋势和技术发展的主流。

过去的2014 年是虚拟现实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Oculus 发布了最新的 Rift 的第三代虚拟现实产品 Crescent Bay,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了 Oculus 虚拟现实。而虚拟现实在游戏界也是发展迅猛,索尼宣布了自己的 虚拟现实计划、三星也和 Oculus 合作开发了 Gear设备,连好莱坞这个“文科生”也加入了这个“技术宅”扎堆的阵营——将受欢迎的电影场景改编成虚拟现实的体验:圣地亚哥的动漫大会上播放了《无头骑士》和《环太平洋》这两部电影里的虚拟现实体验。

从产品特征和技术水平的进化过程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虚拟现实的产品分为以下4个级别:

1.0朴素版本

两三年前,笔者去过一趟深圳,碰巧乱入了一个深圳的旅游展览,许多摊位已经开始用虚拟现实来推销景点了,一个电子眼镜给笔者头上一戴,直接游览景点,当然这属于简单粗暴的虚拟旅游1.0产品了。

2.0进阶版本

还记得2010年春节期间,那张被炒到600元仍然一票难求的阿凡达3D电影票吗?我们现在看3D电影,是因为它比普通电影更真实,这是我们现在能获得的较高程度的虚拟现实,当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告诉市场,只要虚拟够逼真,就不缺大把买单的人,那么,全场景的虚拟现实,自然会有更高的出价买单。2.0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场景的高度仿真。

3.0 智慧版本

相比于2.0版本,智慧版本最大的改良就在于能够让用户产生代入感,刺激用户的感官和意识,大大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感知信号如何生成和传递,并在人脑中翻译的,但是现有的3D电影都能让我们感知立体的视觉,那么头戴式全景虚拟现实就能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

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商能够生产出具备这样功能的虚拟现实设备,不过大多数都是游戏厂商,比如Oculus Rift的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可以说是现下综合素质最高的虚拟现实游戏装备。其成像原理就是让使用者将两个屏幕直接戴在双眼之前,通过视差制造立体效果,并将使用者同对现实环境隔离开来,产生强烈的带入感。眼镜中还配有陀螺仪、加速计等惯性传感器,这些设备将追踪定位使用者头部的位置变化,便于使用者控制视角转换。

再比如微软在今年1月底推出的HoloLens增强现实眼镜,将虚拟的影像投射到现实世界中,与现实环境进行实时互动,获得逼真的使用体验,能应用于教学、社交等多种场景。不过HoloLens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点,比如沉重的全息影像处理设备要如何精简,它离商用还有一段时间。

4.0 交互版本

最高形态的虚拟现实,就是直接和脑信号作用,让现实和虚拟的模糊边界。

在这种交互版本的虚拟现实体验中,你也许不需要头盔和眼镜,这都不是重点,你可能会进入一种现实状态下的神游和虚拟状态下的清醒,在虚拟世界里,所有的感官都和现实中的一样,也许我们现在幻想的这些场景你会笑是天马星空,但是我们回头看,老式的黑白电影、默片,简直滑稽可笑,但是当时的人不这么看,他们感受到的是震撼——居然科技能够把发生过的画面记录下来,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样会像当年的电影一样让人震撼——居然科技能够把没发生过的画面演绎出来,未来的科技,谁又知道呢?

二、现阶段的虚拟现实与景区旅游

现阶段技术水平的虚拟现实对于旅游产业,可以作为景区的一大卖点,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帮助实地旅游景区景点变现、与现有景区的实地景点成为互补,增强消费者的旅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旅游APP中,向潜在的用户展示酒店、活动中心和目的地,永和可以是商户也可以是消费者,这项技术将对旅游营销产生持续影响,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户预览

谷歌向一些中小商户推出了谷歌街景的服务:让专业摄影师将商户的内部布局直接展现给消费者,辅助他们做消费决策。这项服务将成本转移到了商户身上,对于酒店来说,他们能够让消费者在到达酒店之前更熟悉酒店的内部环境,用虚拟现实使得他们在争取消费者的青睐时更有竞争力。

旅游营销创业公司TourDash近日也采用了这项技术来展示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豪华邮轮的实景,并将菜单和电话号码无缝连接到虚拟界面中,客户可以在与该公司互动时直接呼叫或浏览详细菜单。

除此之外,澳航推广头等舱,万豪鼓励新婚夫妇入住纽约市政厅外的酒店用的也是虚拟现实头戴设备,这项设备来自Occulus Rift,随着活动的推广,既展示了这项新技术,又推广了万豪酒店所在的目的地。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通过创造令消费者记忆深刻的品牌接触点,产生了额外的营销机会,长远看来也能够提高投资回报率。

2、主题公园的三维布景

在今年3月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中,迪士尼乐园就表明自己在虚拟现实与游乐园结合的野心,迪士尼团队开始研究如何在封闭空间里装备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体验者坐在架空的活动椅子上,前方是IMAX 70mm的超大屏幕,让体验者能够感受到《料理鼠王》电影里皮克斯那般大小的角色运动,在美国洛杉矶的环球影城,也有类似的体验活动,坐在一辆能够做三维运动的小车厢里,就能够穿梭在各种三维的电影场景里。

3、远程博物馆

对于想要一睹名作真容而苦于天高路远的艺术品爱好者来说,虚拟现实将会成为可行的方案,它能够瞬时带人跨越万里重洋,从地球的一端跨越到另外一端,无论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神秘的蒙娜丽莎,甚至是故宫博物馆里的翡翠白菜,你都能在家里一饱眼福。

肯尼迪航空中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虚拟现实应用模块,能提供与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相关的虚拟现实场景。展会行业也能够受益于此项技术,为参展商提供视频服务,使用户在家里就能参观展览,查看展览商提供的服务内容。

说到这,就必须要提到最近在朋友圈火了一把的裸眼3D技术——人们仅凭手机就可以感受3D的冲击力和视觉震撼。研究裸眼3D技术的超多维公司解释了这一技术:用户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识别眼球,并追踪眼球的运动轨迹,识别后即可看到3D效果。2013年香港书展期间,就用到了类似的3D效果来展示敦煌艺术,只是游客需要戴上沉重、厚实的眼睛,摸黑走进一所小黑屋,观看周围展示的敦煌3D效果图。将来,如果裸眼3D能突破光线、设备对人们享受3D效果的阻碍,那对文化旅游景点的复兴和再造将是革命性的。

4、古迹重现

当我们登上滕王阁,吟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周围却是摩肩接踵的游人,环绕着你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远处传来广场舞《小苹果》的旋律,不免让人有些扫兴和出戏。而如果能用虚拟现实来打造、还原当年的渔舟唱晚,重现雁阵惊寒时孤寂落寞的美,想必会成为游客争相追逐前去的目的地。

试想,如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历代长城的修筑、驻守、衰败、坍塌、重修等重大历史素材做成虚拟场景,还可以复制到中国其他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上,这对游客来说将是极大的便捷和吸引。用虚拟现实来深化文化旅游体验真是非常值得期待。

三、未来的虚拟现实的畅想

以上这些虚拟现实与旅游的融合方式是基于现阶段技术无法完全替代旅游感观的前提下提出的,那么将时间再往后推又如何呢?虚拟现实绝不会止步于小小眼镜头盔,未来全息影像、智能温度、湿度调节,模拟运动器……都将问世,在家既能欣赏美,或许也能体验到高仿真攀爬式的艰辛,届时,旅游景点还需要存在么?再再往后推,人类像《黑客帝国》里一样插一根管子就能活时,真的还需要真正的旅行么?

我们认为,虚拟和实地的旅行,这两者不在一个维度,更不存在对立的关系。

一方面,无论虚拟旅游再怎么逼近现实,实地旅游依然不可能消失殆尽,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遍几个景点。背包客们走遍世界,无非是希望遇见一个共同欣赏风景的人,对于一个不喜欢作旅行计划的人而言,要的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途中遇到了谈得来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地相约一同前往下一个行程规划之外的景点,实地的景点就在那儿,你的选择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虽然这种不顾后果的任性的行为不值得鼓励),而虚拟现实中,就会出现结束了这个景点,意犹未尽却又没法在虚拟现实中直接过渡到下一个想去的地方,对于不爱做规划的旅行者来说的倒也是个头疼的点。

另外一方面,虚拟旅游可以成为实地旅游当中一个环节,一个娱乐部分,虚拟和实体相辅相成。在伦敦的贝克街上有一间小小的福尔摩斯纪念馆(小说中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居住地),票价10英镑(折合人民币100元左右),进去之后除了一些小说中场景的布局还原和主人公的蜡像之外并无其他看点,驴友们一致将其评为伦敦性价比最低的十个坑爹景点之一,但如果能将场景和小说内容结合起来,以虚拟现实的方式,以探险的形式,让游客置身于小说中千钧一发的案情,与虚拟现实中的福尔摩斯并肩作战去破获罪案、缉拿凶手,嗯,这样的博物馆听起来才比较酷炫。

 记得曾经读到过关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报道,说是由于常年累月的冲蚀,尼亚加拉大瀑布每年都会后退1米左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大自然馈赠的珍宝终有消耗殆尽的一日,对于无福消受的后人,也许我们可以用虚拟现实这样一种方式,将盛世景观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给数万年后的游客,以计算机代码的方式来永存这份浩瀚。

 那让我们回到现实,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技术上,虚拟现实能不能取代现实?显然,这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回答也是显然的: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可以看到虚拟现实不断逼近现实,现在的头戴式虚拟现实是发展的重点,更长远的虚拟现实不是作用于感官,而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到了神经系统的虚拟现实,你就很难说它是现实还是非现实了,这已经是个哲学命题了,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人类在努力,而且一切会持续,让虚拟现实更为真实。2、虚拟现实能否取代景区?这就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了,简单说是一个涉及商品质量以及不同人的价值评估问题。很显然,虚拟现实一直会比真实的景点更为便宜,我们选择去看电影而不是去旅游就是一个经济层面的考量。如果有一天,虚拟现实几乎逼近了真实体验,那么这不就仅仅是个经济考量了,还包含了人的层次消费需求了(具体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好比女生用的手袋,有平价的,有奢侈的,完全一样的功能,有人会买平价的,有人却会买动辄上万的LV,为什么?如果有一天,虚拟现实已经便宜得人人能用同时又真实得无可挑剔,我相信依然有人会去实地旅游,去体验脚踩在真正地上的感觉,这个心理构造是为什么呢?其一:“真实体验”是一种稀缺品(稀缺品往往更贵);其二:人类需要不同的消费来将自己区别于他人(俗称装逼)。所以虚拟现实无法取代真实的体验,但是会大幅度压缩后者的消费规模,并同时抬高后者的单次消费的相对价格。

随着观光游向休闲游的慢慢过渡,旅行不再是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的走马观花,更多的是异地生活化服务的消费,吃住行游购娱,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不同个体购买旅游服务的动机,每一个环节也可能发生让个体旅行者行程结束之后仍然回味无穷的趣事,旅行越来越成为一个提供不同的背景设定的契机,让消费者去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在陌生的环境下去寻找不平凡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像集邮票一样、像勾任务清单一样地去走遍不同地点。人类是矛盾的,越是危险刺激、越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地方,对我们的诱惑就越大,我们的那颗想要出发的心就越蠢蠢欲动,这大概是因为人征服自然的欲望是可以无限制膨胀的,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横渡百慕大三角、勇攀珠穆朗玛高峰,都是很好的例子,虚拟景区当中的情节都是程序设定的,即便将来成为开放性的程序,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都是可控的、风险是确定的,于复杂的人而言,总是少了一份来自未知领域的挑逗。去腻了人山人海的热门景区,选择虚拟旅游作为换换胃口的调剂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虚拟终究是无法替代那些人类无法解释的真实的景致。

特别鸣谢执惠旅游(www.tripvivid.com)为本文提供了高质量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华泰餐饮旅游,微信号:htcyly)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华泰旅游团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