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元”的背后:这个数字,对陕西旅游有何启示?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城城 2021-03-23
旅游业,是西安和陕西支柱产业之一。

常年拥有出圈业绩的陕西演艺代表IP《长恨歌》,即使在去年,依然实现逆境突围,创造出门票超1亿的成绩。

作为文旅融合代表演艺作品,它成为改写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作品之一。那么,随着全运年到来,《长恨歌》去年成绩的背后,对以文物和文化驰名的陕地有何启示?

革新:1个亿背后的陕西文旅

旅游业,是西安和陕西支柱产业之一。在南北纵横八百多公里,有着不同气候、地理和文化的陕西,有着丰富多元的文旅资源。

以5A景区来看,陕西以11个之多位列全国第十一位,有不少“金字招牌”。不过,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以文物和和文化驰名的陕西,长期以来面临一个很现实问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如何让文物和文化“活起来”,这是一个时代命题。可以看到,近些年随着“月光经济”和“演艺经济”的崛起,我们能看到改变正在到来。

以2020年疫情为例,全国旅游业遭受重创。作为社会生产和生产正常化的风向标,文旅行业的恢复成为“试金石”。

这个背景下,虽然较往年有所差距,但华清宫景区的《长恨歌》收入仍然突破1亿,成为西安乃至陕西文旅业复苏的代表。

连续两年被评为“游客最喜爱的十大夜间演艺”的《长恨歌》,从2007年首演至今已经走过了14年。“一台戏激活了一个景区”,研发更多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创业产品,开创了一个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可结合的案例。

从经济学角度,文旅业是一种产品。在消费成为经济第一拉动力和消费升级时代下,产品的迭代和升级成为下一个竞争优势所在。

以《长恨歌》为例,15年常演常新,秉承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精益求精,不断的创新突破才成就了今天的文旅融合典范。

3月20日《长恨歌》在骊山北麓华清宫,迎来它的2021年焕新首演,可视化多彩舞台及更新后的灯光让演艺在山水间更富有层次;观看坐席由2600人增到3000人;换场时间由20分钟减少到15分钟,未来预计每晚演出频次将由二场增加到三场,满足观众对长恨歌的热烈需求。

作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具有变革意义:借助华清宫这个5A级IP,让文旅实现“白+黑”融合,让消费实现“观光+休闲度假”结合,让静态历史成功“变活”。

从景区开发到文旅融合,《长恨歌》证明了对陕西来说一条行之有效的革新之路,越来越多的探索也从西安和陕西“走出去”。

那么,进入2021年“全运年”的西安和陕西,以《长恨歌》为代表的陕旅演艺是否能创造远超以往的新记录?

趋势:地铁和全运会的加持

受2020年疫情影响,全国旅游人数和收入降幅均超50%。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基本缓和,再加上疫苗的普及化,文旅行业预计将迎来强力复苏。实际上,这几年西安旅游业实现惊人的爆发:

2018年,西安接待游客2.4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550亿;2019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100亿。对陕西省来说,十年时间旅游人数翻了五倍,旅游收入翻了近六倍。

截止去年10月,《长恨歌》累计演出3600多场,接待观众超700万人次。2021年3月20日,迎来2021年首演。那么,这张陕西旅游“金字名片”将迎来何种新变化?

首先,是地铁带来的“零距离”: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迎来三线齐发,九号线将华清宫景区无缝融入主城区。

作为大西安文旅产业重要承载地,临潼文化遗产丰富,是西安在国际交流中重要文化名片。

作为一条兼顾旅游交通的市域轨道交通线,是西安主城区向东辐射的重要走廊。作为西安副中心定位的临潼,已演变成为西安的都市度假区,至此与主城“零距离”接驳。

其次,陕西将迎来“十四运”:作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堪称是“西安百年来规模最大的赛事”。

从上一届天津全运会看,开幕式当天,全国有近2亿观众透过电视荧屏直击现场盛况。在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聚集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全运会对西安旅游业的拉动不言而喻。

从全国来看,全运会也成为疫情以来国内举办最大的一次体育赛事。在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社交时代,全运会很可能创造新的传播记录。

“量变引发质变!”超高关注度,将反哺到城市方方面面。旅游,就是最大的赢家。

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判,在全运会的带动下,陕西今年的旅游业大概率将实现良好的恢复。届时,以文物和文化为符号的陕西文旅,将通过《长恨歌》等演艺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转变:文旅融合的新时代

近年来,国内旅游转型升级和文旅产业融合已成主趋势。陕西省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

着眼打造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尊重规律,立足我省特色,统筹抓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断创造更多的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

那么,文旅企业就成为重中之重。2020年12月,《2020中国旅游集团20强及提名企业》出炉。

要知道,因区位优势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客观差异,二十强中来自经济发达、兼具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京沪穗及东部沿海城市的旅游企业,一直占据80%左右绝对比例。

可以看到,诸如华侨城集团、携程集团、黄山旅游集团等榜上有名。在疫情影响、旅游业受挫严重情况下,陕旅是自榜单设立以来,西北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个成绩,是陕旅集团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下,由传统旅游服务企业向投资型文旅集团转型的结果。

以演艺经济来看,陕旅打造包括《长恨歌》、《红色娘子军》、《大唐女皇》等在内的14台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组成强大的陕旅演艺矩阵,成为中国文旅演艺的一支劲旅。

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2021年《长恨歌》首演为契机,同期推出年度惠民文旅直播盛典活动。

以“文化+旅游+科技”理念,通过“5G直播+六地同屏+线上互动”形式联袂呈现。当天,《长恨歌》与同期上演的陕旅旗下五大演艺实现联动,上演一场精彩的“云端”演艺盛宴。同时,陕旅集团在直播期间还推出了超多品类的文旅惠民产品。

首演结束后,文化学者蒙曼表示:当晚《长恨歌》相较十年前有着质的飞跃,令人震撼不已、感动人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描述的是古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而舞剧《长恨歌》正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当今时代的完美诠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的绝佳范例。

虽然已经取得不错的成就,但陕旅演艺不仅仅停留在关注陕西文化、中国文化,同时更将视角延伸到世界文化。

据悉,由陕旅集团与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倾力打造的中国第一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剧《丝路之声》,即将于7月23日在陕西大剧院首次公演。

通过实现“旅游+”、“科技+”相互赋能和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从“资源”向“经济”的迈进——2021年,这是陕西文旅业的一个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西安城记”(ID:xianchengji),作者:城城,原标题:《“一亿元”的背后:这个数字,对陕西旅游有何启示?》。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