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张某烧得一手好菜,心情高兴的时候,放到走着旅行平台上面,很快收到了大量游客的用餐请求,在美味佳肴被人肯定后,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收入”。
走着旅行创始人兼CEO崔涛在团建拓展中跟员工畅谈这个情景时,走着旅行刚好成立了一周年。跟其它很多在线旅游公司一样,走着旅行也聚焦服务自由行客人,以提供目的地服务产品为主。
据此前首次披露的消息,走着旅行刚刚宣布的获得超过5000万A轮融资的国际知名机构为红杉资本。
根据崔涛对媒体的表述,他要干的事业绝非其目前App所呈现的目的地小交通解决方案那么简单,而是要打造一家基于目的地旅游O2O的创业平台。而对于曾成功投资过苹果、阿里等诸多巨无霸企业的红杉来讲,在O2O大势下再投出一家超过千亿级的公司也才是其兴趣所在。
旅游包车O2O,Uber的再版?
因为Uber的创始人卡兰尼克因为有一次在巴黎雪夜街头叫不到出租车,“一怒之下”创造了一家估值超过500亿元的Uber。
而喜爱户外运动的崔涛在云南和西藏也屡屡碰到了这样的痛点,一次次糟糕的交通经历就足让他心情不快的同时,但冥冥之中给喜欢思考的他一个“暗示”:缺的并不是资源,也不是需求,而是一个可以让双方匹配的平台,但这个平台不仅仅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需要对服务者进行相关的能力塑造和规范。
但在2011年的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需要求和消费并没有今天这样成熟,也没有什么O2O时髦的概念,这对于曾成功创办过400人公司的崔涛而言,深深明白踩准节奏的重要性,很多项目死掉正是因为启动的时机不对-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
崔涛坚定的认为这事是能行的,由于曾长期在北方工作的缘故,他默默的注册了“走着旅行”这个品牌-在北方“走着”寓意为“出发”,这与后来的阿里旅行.去啊品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转眼到了2014年上半年,虽然O2O的概念还没流行,但对细节敏感的崔涛认识到:时间已成熟,于是赶在了6月结束之前领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凭着对互联网多年的浸淫和对项目启动前搞到6.0版本的规划,一路顺风的拿到了天使并在不到半年内又敲定了前面提到知名投资机构的A轮融资,这个过程中尤其搞笑的是其天使轮居然是在面馆吃饭的投资人“偷听”到他的聊天后第二天就决定投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像大多数资本驱动项目一样,会继续“走着”并讲一个B,C,D....轮融资和上市的故事。
谈到此处笔者就得不多说一句了,中国的创业者真是“辛苦”,好不容易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如火如荼”、“人多钱傻”、“新三版”火爆的阶段后,Duang的来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股灾”,搞得那些奔着新三版去的公司顿时少了指望,拆了VIE架构的公司立刻目瞪口呆。
醉翁之意不在“走”
言归正传,走着旅行将是一个旅游场景下吃、喝、玩、乐的目的地服务平台。
但通过与崔涛的勾兑,貌似他干的事儿跟别人还不一样,概括起来讲就是“方式不同,胃口很大”!这方式有啥不同呢?一般做目的地服务的路子就是尽可能的去打造一个琳琅满目的产品平台,但走着旅行要干的事却是为拥有技能或服务的当地人或资源提供一个“创业平台”。
笔者初一听“创业平台”心里顿时跑过了千只“问号”,因为一个创业项目去干一个“创业平台”,真的是闻所未闻...
但听了崔涛的一番介绍后也算基本整明白了,走着旅行虽然最终也是通过产品赢取市场,但却不是传统的卖货路子,这个平台测重于从服务“人”入手,去帮他们打造出一番事业,就象很多司机已经开始依赖于Uber平台谋生一样,走着旅行会为包车司机和千千万万像包车司机那样的人提供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客人,培训,规范,支付,个人展示,口碑积淀及传播渠道...
“当然还有最最关键的东西,目前不能说!”崔涛笑着回应,所以笔者只能用醉翁之意不在“走”,而可能在于“跑”或者“飞”来结束这段了。
没干过旅游,但是个好用户
在这儿什么都讲究专业的时代,没个十年八年的工作经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崔涛过去十多年的经历中也干过不少事:在网易做过产品,京东做过运营,自己做过老板,甚至还去百度打过酱油,但就是没有从事过一天旅游工作!
对于笔者表现出的怀疑,崔涛也毫不回避笑着回应:“确实没从事过旅游,但我深知一个旅游者想要什么样的东西和体验!同时这会让我们做事少了很多束缚,不是很多颠覆行业的事儿都是外行干出来的嘛,再说我们已搭建了一个同样包括专业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团队。”
当笔者询问崔涛能否再打造出一家类似Uber的O2O公司,他肯定的表示“能,我们在三年内必定干成一家估值千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