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伟盛文化集团CEO金阳:文化产业和旅游如何进行联动

本文作者:金阳 2015-07-20
这篇是伟盛文化集团联动旅行网CEO金阳先生在“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发表的关于文化旅游的主题演讲稿。

2015年7月18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莆田市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和中关村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协办,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主题,紧密围绕当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各类热点问题而展开。

感谢陈教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文化产业和旅游如何进行联动。接下来我做个广告,做什么广告呢?做文化产业,旅游真正实现文化产业。既然谈大数据时代,大家都玩微信,添加朋友这一栏,有一个面对面建群,输入8718,建一个群。我们来了多少人听这个讲课,由什么人构成,都讲什么内容。

大数据时代,联动对智慧旅游的品牌文化服务,有多少人吃龙虾?吃是什么,旅游是什么,龙虾是什么,最后肯定要上升到文化。今天依旧谈前面的事情,今天此时此刻,龙虾变成了文化,就变成了品牌。中国从来不缺文化,但它缺两个字“产业”,包括刚才主持人说到的功夫和熊猫的事情,一个是少林寺,一个是四川的熊猫,《功夫熊猫》不在中国,这就是文化产业,如果具体实现中国的文化,实际是我们最在身边能够体现的。

旅游业的大数据的文化源。所有的旅游都离不开文化,这个数据来自于什么?是来自于所有的行业,这个数据为谁服务?为企业家服务,同时又是为国家和政府服务,互联网取代了国家统计局,一点够能得到你想要的,并且非常精准。其实旅游是因为文化。第一是古迹,第二是山水,第三是人文,最后一个是人造。怎么造?也是通过文化。中国就不缺文化,可是怎么样实现这种文化产业的升级或者让旅游通过文化更好的应用,泰山、峨嵋山。这些大的数据对于景区,对于国家来说是否真的有用处,有需要。我的后台有好几千万的数据,对谁有用?对国家有用,对政府有用,对研究机构有用,对资本方有用,以及对真正需要的企业机构有用。关于大数据,包括景区文化,靠它的特点、知名度、吸引力,以及包括一系列衍生品。我们知道有多少个皇帝去泰山,有多少人走进泰山,互联网就知道每年有多少人走进泰山,什么样的人群构成,大数据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体实实在在的。同时,对于各个景区的旅游产品,以及周围的衍生品,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的消费行为,就可以对我们的企业产生无数的商机,甚至产生无数的利益,我们如何用大数据为智慧旅游进行服务。

对于一个平台。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我们的文化主题是什么,爱好是什么,过去无从研究。对于游客或者对于服务来说,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饮食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住宿,提供什么样的交通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今天通过平台就可以知道。景区利用这样的数据分析出来我们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同时为景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我们的平台当中,我们对大数据和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平台就可以让景区实现在幻灯片里看到的一切。景区的文化要深层次的挖掘,传达给游客,并且要有它的特点对于衍生品来说,随着文化产品或者文化企业的状态,它的旅游产品或者它的促销产品实际是它很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大英国的博物馆每年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靠什么?靠它的文化。中国“十一”,一天泰山入园十万人,这种门票的经济效益对于我们的旅游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可是回过头来,中国人口众多,国外的草坪随意的进入,但是中国的草坪一定写着“小草是有生命的,请大家爱护它”,为什么?大家一入这个草坪没有了,中国人太多的原因。我们如何应用大数据就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目前互联网要考虑的,互联网谁抓住大数据谁就抓住了未来。从数据我们可以分析。

网络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离不开互联网,2014年通过网上购票50亿的交易额,整个的票务经济870亿,但是中国旅游的整个收入2014年是多少?是将近三万亿。也就说我们对这个大数据,未来这个大数据是相当的熟悉,也对我们的旅游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增长,从50亿的门票,包括所有的网站卖出的才是50亿,这个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可是这50亿的人群养成的所有文化产品,以及包括景区等等一切都是非常困难的。

去年2014年,我们公司在这50亿里占有两亿左右。对于互联网和旅游,要做好和文化产业结合,任何一个景区都离不开大文化。我们要实现所有服务,而这个服务只能通过数据的分析给它进一步的提升,而不像过去,过去就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导入。第一,有钱的人,刚一改革开放,大家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二,有钱人逐渐有一些文化,出国旅游,出完国旅完游开始追求一下休闲等等。但是目前中国所有的旅游阶段还处在最初级的,有钱出去旅旅游,还没有达到深层次。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一夜之间让我们出现很多私人定制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包括今天上午谈到的猫眼经济,它是50亿的销售额,全都是互联网,绝对不是来自于线下。这个数字对于过去来说,对于我们来说统计都不会统计出来,包括每年的黄金假周,目前的政府还依然依靠过去传统的,还没有真正的和互联网完全的结合。旅游是文化产业具体的表现。

互联网就是一个市场,文化产业是一个市场。国家在繁荣,我们的旅游,包括互联网发展的更迅猛。移动端进行销售。像我们的微信,会形成一个我们的微信圈里,这个微信圈朋友推送自己的产品,是有针对性的。所以,这里面有多少?从这里面你就会挖掘出你想合作的。所以,大数据对于文化企业和对于旅游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还要提到2014年关于旅游的问题?互联网,一是在线服务,二是网络营销,网上预定和网上支付。中国的网民目前只实现了第一步叫网上支付,所有人谈到的都是支付宝、财付通等等,对于网上进行预订、网上营销和在线支付,我们旅游企业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真正实现,包括陈教授上午谈到的O2O,真正线上和线下如何实现还没有,网络和旅行社之间依然存在很多打不通的地方,需要时间和过程。

未来门票的收入,网络上的预知,故宫每天入园,我此时此刻就能知道明天、后天,大后天每天入园的人数、入园的构成。过去一年给故宫送多少,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这个,以及包括网络的信息化,包括北大。北大每这个季节有很多人来旅游,如果网上预订你就会非常从容的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在网上做一个非常友好的信息,大家预订,到这儿来你就知道。这些数据对我们的营销工作非常有好处的,有平台就很轻松的监管。我们后台是三千多万,我们怎么应用这个数据,谁能够应用,产业就可以应用。

从文化挖掘到纪念品服务,未来的发展肯定门票是下行的,包括我们的服务可能是上升到文化产业服务。

智慧旅游,一个决策科学,产品规划,服务便利,财务清楚,市场统一,便于管理,节约环保,节省人力,网上展示,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网上预订,网上服务。

我这个平台有三千家旅行社在活跃,国外的网络很落后,我在英国想装一个电话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你们信吗?真的国内三天就弄完了。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对于互联网经济我想告诉大家互联网在中国是最发达的,为什么淘宝在美国上市之后,他们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中国13亿人口,一人掏十块钱,包括上午说的游艇20万,每人掏一点点就把游艇给办了。如果北大号租出去每天分红利,游艇+品牌就有了。这就是文化产业和经济上的结合。

旅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场地出租到门票,现在门票占第一,场地出租第二,随便去任何一个景区都能买到全国一模一样的纪念品,不管到兵马俑还是泰山,肯定买回来是一样的这就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悲哀。中国对纪念品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为什么出不来,形不成一个概念。国外他们玩的是创意,玩的是文化,中国缺的是文化创意,缺的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我们从第一届一直到现在,每一年都有一个主题。上一届陈老师十大趋势预测,今年又有一个十大趋势,都是紧跟时代前沿的,现在包括王总刚才强调的艺术品交易,也是需要构建一个巨大的平台,包括下午谈到起源地文化,平台的建设,都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

景区边际效益还是做的文化的概念,都是以自然警官和古建筑为主,这些景区到目前为止只是圈起来,并没有把文化价值深度挖掘,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圈接着就卖票了,现在干的都是这些。迪斯尼与兵马俑,迪斯尼在中国建的专卖店的文化产品销售得相当好,门票还很好卖,他们把文化产品延伸,做的非常到位。中国有几个靠卖纪念品就能赚钱的?好像没有。

通过文化数据知道旺季、淡季,包括游客,我们做什么,让游客来才是王道,游客去销售,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非常感谢陈教授给我这个机会,谈一个非常熟悉的例子,大数据、文化产业、旅游和互联网。

我们公司联动票务分销系统,能够掌握游客的各种信息,预知游客何时来,多大的量,同时能够掌握市场的动态,以及对大数据的掌握,同时还会对我们财务报表的编辑、分析等等一系列行为都可以实现,实现非常简单化,只要拥有一个手机,这件事情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实现。

景区的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语音的导流,自动就可以播放语音导流,包括景区的展示,都是来自于平台强大的数据。你下载APP一听,包括旅拍,这些事情都来自于我们做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而实现的功能。文化产业离不开旅游,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具体的代表和实践者,同时旅游对周边来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都是在我们身边的。大家都有一个习惯,非常习惯的应用一系列的互联网手段来满足我们生活的所有需要。我们3D产品的展示等等一系列,都是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的。

下届论坛,我们可以发一个电子版的邀请函,从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参与者的构成。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但是大数据时代目前来说,要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非常感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文化企业研究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