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O2O全图谱,专车为何争议不断?

大交通 本文作者:宋成龙 2015-07-23
随着分享经济理念的普及及实践的推进,以租车为代表的交通O2O成为市场上最为活跃和最有生机的创新力量。尤其是以滴滴快的、Uber、神舟租车为代表的专车市场引发了诸多争议。

经过2014年的酝酿,旅游O2O的发展在2015年进入真正的火热的阶段,旅游O2O的入口聚集效应正逐渐形成,线上以大型OTA,旅游社区为入口,而机票、火车票、大交通、酒店、目的地、小交通、景区已逐渐成为新的入口。

随着分享经济理念的普及及实践的推进,以租车为代表的交通O2O成为市场上最为活跃和最有生机的创新力量。尤其是以滴滴快的、Uber、神舟租车为代表的市场先行者在引发现象级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而专车模式首当其冲,执惠旅游将为大家盘点市场主流租车O2O模式并尝试对专车争议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引发更广泛的思考和对新模式的探索。专车引发争议,首先还是市场的关注,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一、专车市场庞大、潜力十足

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 2015年5月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专车分别以86.2%、16.8%和8.3%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内专车市场。7月17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发布《出行新秩序—中国专车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专车可能会对出租车行业形成颠覆,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

随着资本的进入,专车竞争也是日趋激烈。 从作为提供专车服务代表的三大服务商,滴滴、Uber到神舟的融资历史可以看到这一点:2012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13年4月B轮轮腾讯注入1500万美金;14年1月6日的1亿美金的融资,腾讯占3000万; 14年12月9日超过7亿美元融资,腾讯为主导投资方;今年7月8日,滴滴快的再次完成的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

同样,Uber在2014年6月6日,宣布在新一轮的募资活动中获得了12亿美元的投资,百度战略投资十亿美元;神州租车在2010年8月也接受导联想控股向其注资的1450万元人民币,一举成为其战略股东。同年9月15日,联想控股又以“股权+债权”的方式,向神州租车注入12亿元人民币资金,持股超过50%。这一系列的动作,足以说明市场的强大潜力,各巨头不惜大肆烧钱来占领这一市场,更不难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车市场正在形成。

 二、租车O2O市场全解析

由图表来看,各细分领域的竞争发展都没有当下的专车激烈,几大巨头纷至沓来,国家的关注度也每日增高。

三、专车为何争议不断

新鲜事物

2010年9月 易到用车站上线测试并开始提供北京地区预订用车服务;2014年8月19日,滴滴专车正式上线,首批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厦门、郑州 等一线城市开通运营;

2014年7月14日, 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此前Uber已经在北京试运营了两个半月,主要覆盖了三里屯和国贸区域;2015年1月28日神州租车在全国60大城市同步推出“神州专车”服务,正式进军互联网专车市场;主打中高端商务用车服务市场的专车,与传统的出租车有本质区隔,两者相互补充并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市场就已聚集了如此强大的规模。但总体来说,专车还是新鲜事物,从商业模式到运营逻辑及用户交互方式都与传统的用车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新鲜事物被讨论,引发争议倒是再正常不过。

各方利益复杂博弈

从专车上线以来,政府要监管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最近专车新规定要颁布的传闻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从上月开始,就有诸多传言称,专车新规颁布将严格限制专车市场,随后又有官方出来辟谣,称专车新规还在商。这些传闻也许并非空穴来风,这说明各界对于专车的法律界定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方政府部门表示专车应实行准入机制,车辆本身、驾驶员的资质、承担风险的能力等必须要有相应的资质。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运营公司应遵循市场规则,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传统出租车行业则罢运抵制专车,而专车司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打车软件上已备案,有着规范的服务和严格的流程。这足以说明专车市场仍面临复杂博弈局面,争议不断正式各方利益诉求的声量显示。

出租车固有利益结构遭冲击

出租公司经营方式带有半垄断性质,出租行业由政府特许经营,车辆产权经营权归公司所有,个人出压金,交份子钱租公司的车来运营。“份子钱”由出租公司随意定,司机没有议价权;政府有意的抑制个体出租车的发展,扶植出租车公司。个人必须挂靠公司经营,个人经营的出租车上户要上公司的名称。强调经营权必须由政府统一发配给公司,不给个人。公司在这样法定的优越条件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恰恰专车的兴起使得出租车市场份额被不断侵占,固有利益结构遭受冲击

三、中国式专车

专车作为新兴业务在中国仍然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各方利益博弈复杂,从迟迟未面世的法规来看,关于专车的争议还将持续。执惠旅游分析判断政府的态度天枰也许是倾向于鼓励专车模式发展的, 业务政府的改造方向是想将专车改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出租车, 也是在努力将国外的专车企业改造成国内性质的企业再加以本地管辖,很难说未来国内专车市场是否会一锤定音,一家独大,伴随专车模式发展的仍将是不断的争议。结果可能是诞生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车”。对消费者而言,图的是方便,对车主来说,闲置资源带来额外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政府和市场的博弈是亘古难题,但也许“尘归尘,土归土”才是更合理理性的选择。

本文作者:宋成龙;执惠旅游专家作者;个人微信号:dalong080917;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方便备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