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这个现实再次引起了入境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浙江中旅总社智晨岩先生,特将一篇过去撰写的关于入境游需注重传统B2B和新型B2C双轨并行的稿件,与读者分享:
双轨并行是指传统入境游B2B业务和新兴入境游B2C电商同时并举。
入境游发展到今天,传统的B2B模式一直是入境游业务的重要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内旅行社与境外组团社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DMC(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俗称地接社。新兴的入境游B2C电子商务是过去十多年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发展,利用网络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语言沟通以及信息联系限制,国内旅行社可以将入境游服务内容直接推送到客源国终端客人手里,从而获得更多利润的一种新手段。
入境游B2B模式并不过时,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长期存在的境内和境外旅行社合作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入境游在过去三十年一直是靠传统入境游B2B业务单轨行驶,虽然跌宕起伏,但不乏精彩。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对外开放国策的有力实施和旅行社一大批外语旅游专业人才的努力工作使得我国入境游起点并不低。当然,过去入境游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中国刚刚开放的神秘感以及信息不对称也有很大关系。B2B业务对旅行社从业者的营销能力和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公司和公司业务的展开往往以双方公司的担当人开始接触作为切入点。境外组团社为了业务发展,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收取客人,采购旅游目的地服务产品,通过这种标准版的国际旅游贸易合作模式发展我国入境游,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个重要业务手段。
不可否认,B2B模式对国内业者而言是有一定弊端的,国内DMC需要完全依赖境外组团社,没有产品设计话语权。在充分但无序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国内旅行社之间很容易发生价格战,直接导致利润愈发变薄。此外,境外组团社不仅仅只售卖中国的线路,一旦出现中国旅游吸引力减弱情况,就会消极对待中国旅游产品的收客营销,而加大对其他旅游目的地产品的销售力度,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地接社完全被动,毫无办法应对。近几年,除去欧美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外,受各种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比如雾霾、有毒食品、航班晚点等,加上中国旅游的对外营销力度不够给力,我国入境游开始面临不小的困难,旅华客源持续下滑,而东亚邻国却因境外组团社给予更大的销售力度而悄悄增长,这就是一个B2B模式被动受制的例证。
入境游电商B2C的兴起为未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空间,改变了我国入境游单一的业务格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入境游电商开始在我国入境游企业,尤其一线外联部门中悄然出现。互联网的无国界化提供了将中国的旅游服务产品用客源国的母语包装后直接通过海外网络营销推送给客源国终端客人的可能,这种新型的B2C模式改变了入境游靠境外组团社送客人的单一模式,直接通过网站获取客人的咨询,给予相应的定制以及提供境内旅游接待服务,大大增强了产品策划的主动性,省略了中间环节,利润率大幅提升。
但在中国,要想成为优秀的入境游电商却并不容易。一般国内业务的旅游电商是鼠标+水泥即可,入境游电商却更加复杂,简单说是鼠标+水泥+客源国语言+客源消费习惯+海外营销。一般来说,懂技术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不懂技术,这个瓶颈首先要突破,接下来对客源国的语言和消费习惯的准确把握更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电商产品海外营销的成败。
纵观目前入境游电商做的比较成功的,大多是第一线的入境游业者直接参与,倾力投入的一些网站。这些一线业者将多年的线下服务经验,结合互联网的特点,亲自参与创建入境游电商的事业,这也是他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入境游电商是一个系统化作业工程,需要一个由技术、业务、外语、采购、营销几个方面构成的团队协同运作,从建立到运营的过程需要好好策划,投入相应人力财力。毋庸置疑,入境游电商的发展空间巨大,追求差异化、个性化是发展方向,不论是做小而美的,还是做大而全的,须根据自身拥有的条件和资源走特色之路。
虽然我国入境游目前进入相对的低谷期,但从政府支持本国入境游基本原则不变的角度来看,未来政府对入境游政策的支持很有可能先向入境游电商倾斜。由政府出资搭建的海外营销网络平台将给与我国入境游电商更多的营销支持,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