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周末生活类的应用,内容大体上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城市活动,包括吃喝玩乐学,二是周边短线旅游,主要围绕景区和酒店来展开。
前者涵盖的内容与本地生活有着不少重叠,特别是在吃喝玩乐方面,面对美团、大众点评等碾压,这类应用缺乏优势。不过在休闲活动方面,比如提升自我、技能学习、聚会门票等长尾领域,因为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中小商家和手艺人、达人等,供应端仍存在很多未充分释放的资源。
这类应用大都是平台的角色,连接用户与商家,未来可能通过佣金盈利。比较典型的有周末去哪儿、懒人周末、今天玩什么、城觅等,相对重运营、重调性。特色应该是这类应用杀手锏,但很多时候它们还是会给人一种 “好像” 的感觉。近来,周末去哪儿、懒人周末都纷纷展开个人共享经济模式,并将触角延伸到了周边游产品,对此,懒人周末的表示是供给端不足,而主题周边游是个不错的市场。
后者整体上来看是一个百亿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不过受地域影响,有限的资源会导致产品的同质化,那么这类应用不太适合定位为平台,反倒需要对供应链的把控和产品的再包装能力。
近日刚完成 25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的一块去旅行,月交易量已达 3000 万,它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立足周边游的 OTA。在创始人陈作智看来,开拓周边游产品的门槛并不低,全国分布景区这么多,想要直签景区需要自己去谈;而要拿到以往被传统旅行社包下的酒店,还得有资金实力;不仅如此,最后还需完成产品组织这一环。而没有躬耕过线下的互联网团队,又怎么会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一块去旅行,度周末、要出发、周末去哪玩等也表示过,要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而不是做单纯的分销平台。
除了供应链的高门槛,这个市场可以说危机四伏——周边游是 OTA 紧抓的业务,携程推出独立的 “携程周末”、驴妈妈扬言在 2015 做到周边游市场份额第一、同程近日成立周边游事业部等等,再加上他们烧钱换用户的促销策略,以及本地生活类应用的抢滩,甚至更细分的主题类应用 (比如亲子游、户外等 ) 再分割,要在这个领域有所成突破的创业公司,压力想必也不小。
总的来说,能玩儿的东西就那么多,再进入者仍旧乏善可陈的话,也就没太大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