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BER、滴滴 “入场” 之前,行我行用共享经济的方式解决了短途出行

大交通 本文作者:36氪 2015-08-13
行我行主要业务是为城市公共自行车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的日流水在千元左右,他们正在寻求 A 轮融资。

相比销售整车,汽车的共享经济一直很流行,两轮车设备的共享经济也不例外,行我行是最先做出尝试的一家。

行我行提供一套出行的解决方案,它由 App、整车和墩位三部分组成。

  • App:在这款自行车共享应用中,你可以租还车、查看骑行里程数据、支付、甚至用积分兑换。它是一个租还车交接的入口,也是服务体系的支撑。

  • 整车:行我行提供了配备智能防盗、人性化设计的整车,和墩位适配在一起。

  • 墩位:通过手机与墩位的蓝牙通讯,实现车辆的控制与管理,这当中无需网络与中控,通电即可安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解决租金结算。

创始人陈永刚在 2012年 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城市公共自行车提供技术支持,在 2014年 初,他看到了这个方向,便开始设计研发这一套解决方案。

目前地方政府在一辆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上投入成本大约在 1 万元左右,其中包括了整车采购、维修、设施搭建甚至是地面租金,这个价格非常高。

在上海、杭州、深圳、北京,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较高,人们在面对拥堵的交通时,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1~5 公里中最高效的自行车成了主流。

相比传统公共自行车,行我行把一套设备的成本价降低了 50%,免掉了例如像设施搭建这样的高额支出。

和传统公共自行车不同的是,租还车的细节由芯片卡换成了手机应用,同时打通了支付系统。

目前行我行还只限杭州地区,他们正准备在景点和校园做尝试。

作为一家出行方案提供商,行我行的模式会直接面向政府和个人、公司投资。前者很容易理解,有需求的政府机关会从行我行批量采购,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后者的方式很有趣,个人或是企业也可以在公司或是以投资的方式从行我行进货,在安排整车和墩位的停置和使用。这两种模式产生的利润都将和行我行按比例分成。

行我行目前已售出了近千套整车,目前的日流水在千元左右,他们正在寻求 A 轮融资。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36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