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幸福感对于个体生存的影响研究

本文作者:陈泓宇 吴明远 2015-08-21
研究证实,旅游对于当代居民的生活“很重要”,现在人们普遍认同旅游可以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旅游幸福感受到收入、性别、旅游服务质量、地域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旅游企业应当致力于提升人们旅游幸福感指数。

2014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迅速发展步伐,旅游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期。2014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将达37.2亿人次,同比增长10%。全年旅游接待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2014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基本与去年持平;出境旅游人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7.5%;出境旅游花费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进入2015年,我国旅游业消费、投资、创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

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而言,井喷式的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业30年实践总结和全行业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未来30年发展新格局的标志性的新起点。这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民生内容的拓展,标志着消费立国、服务业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是反映国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我们将会进一步研究深层本质以提升旅游对公共基本生活、生存意义的影响,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力求研究结果客观,本文以普通中国游客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和面谈调查方式获得原始数据,综合运用频数统计、相关性分析、交叉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旅游行为研究及对旅游感受的采集,并借鉴国内外主流的幸福感测量模型和指标体系,筛选影响旅游幸福感最基本生存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拟研究旅游幸福感对个体生存的影响情况,试论形成旅游幸福感对个体生存影响的原因及差异。

我们得到如下统计结果

(一)可支配收入在东部一线城市与旅游消费基本成正比。

1、可支配收入高、生存压力小者旅游次数高。
据城市分布将被访问者进行划分,统计不同地域人群基本收入与全年个人旅游次数及花费情况。上海、杭州、北京、天津等市民人均年收入过10万元人民币(可支配收入较高者)的出游次数及花费普遍较高。此人群被访者人均超过3次旅行的人占28%、而收入低于此水平的人群旅行占有率只有百分之11.45%。

2、市民普遍认同旅游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主观能动性地域、收入、性别区别较明显。

通过软件频数分析,将全年个人、全家旅游次数及花费情况及旅游在全家、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比对。多数市民认为旅游活动在个人及全家生活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且旅游在全家生活中的地位相对更重要一些。仅有3%左右的市民认为旅游在个人及全家生活中“很不重要”,接触旅行次数越高的人群普遍对于旅游有较高的评价。女性普遍对于旅行意义比男性有更高的认同。

(二)旅游幸福感对于个体生存的影响调查。

1、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的比例较低,但效果(回忆、体验、认同)好。

据个人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的百分比统计可发现,市民个人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的百分比多集中在30%以下。个人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比例在10%以下的人数最多,达到了39.3%,花费比11%-20%的次之,占35.3%,花费比21%-30%的占20.0%,仅有5.3%的被访问者个人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的百分比在31%以上。

2、人们普遍认为普遍认为旅游可以使“家庭更和睦”、“心情更加愉悦”、“身体更加健康”、“生活内容更丰富”。

旅游幸福感对个体生存的重要影响有三个维度:家庭更和睦,身心更健康,生活更丰富由调查数据可知,无论旅游经历是否丰富的家庭,普遍认为旅游可以使“家庭更和睦”、“心情更加愉悦”、“身体更加健康”、“生活内容更丰富”,而全家旅游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在“提升民族自信心”“提升人生价值”两方面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同旅游经历的家庭在这两个方面的感受不尽相同。

分析与结论

居民出游次数与生活追求成正比。

总体来看,我国居民的出游经历并不多。无论是全家出游还是个人出游的次数都很有限,有四成左右市民全年无出游活动,举家出游的比例更是仅占五成。一、二线收入高者出游次数普遍偏高。从旅行当中对于物质生存以上层次需求也比较渴望。一般情况下,旅游花费与旅游次数是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的,即旅游花费越高的,其旅游次数也倾向于越多,反之亦然。这在我们对于市民个人、全家旅游次数及花费的调查结果中也有所反应。因而,市民旅游花费占娱乐消费的比例较小其实也间接印证了天津市民旅游次数的较少的现状。

旅游对于当代居民的生活“很重要”。

虽然实际出游的次数及旅游花费很有限,但这并不影响旅游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市民大都认为旅游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家庭都是很重要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认为旅游越来越重要,甚至必不可少。大多数居民认为当他们旅游回来后好心情以及幸福感知程度的天数要维持在旅游天数的六倍左右。而在此期间他们心情程度、做事效率、健康程度都会相依增长。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旅游幸福感的认知中可以颠倒,旅游中大多数人更容易去关注精神层次,从而忽略了最底层的需求,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旅游幸福感可以从精神层次从高往下影响生存层次。

居民大都认为旅游可以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无论旅游经历是否丰富,大都认同旅游可以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一观点。经常旅游的人在旅游中遇到不快琐事的概率较大,抑或是屡次旅游的实际情况与预期差异较大,都会影响其旅游幸福感的评分情况,比如目前旅游市场上存在的旅游购物陷阱、消费不透明、服务把控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使游客旅游幸福感大打折扣。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休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个性的旅游需求日趋流行,主观幸福感在此其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本文在研究幸福感的基础上对旅游幸福感对个体生存的影响开始有了认识。执惠旅游认为,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们应看到,我们应该加大对于二、三线城市个体的宣传,让他们了解旅游幸福感的本质。更多提供精神方面的产品和有利于最基本有利于生理上的产品。而目前多数旅游者属游览观光型或休闲度假等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其旅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游览风景、感受风情,亲朋相聚、增进交流,丰富生活、显示地位和享受购物、品味美食等方面,且旅游对于幸福感的提升也多从这几方面着手。因此,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也是旅游从业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对于国内目前严重的价格战现象,旅游企业需要增强差异化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认知度,提升游客旅游幸福感指数,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也能减小对削价促销的依赖。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