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昆仲卢山: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机会与项目判断要点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卢山 2015-08-31
企业客户的长期价值是单企业客户年付费金额除以流失率之比,企业客户长期价值要大于单企业客户获取成本。

今天这个会含金量很高,在企业服务里面估值最贵的三家公司相关的人都在这,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认知,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决定了不同的投资机构选择不同的标的。

北极光在企业级服务讲的非常好。我为什么能站在这讲,不是跟组委会关系好,我确实有料跟大家说一说,我们投了一家公司红圈营销。这家公司其实应该讲国内最大的做移动营销企业SAAS服务的企业之一。我们完成了四轮融资,涨了30倍,八万企业服务用户,大约2万付费企业。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的时候只有两万企业付费企业用户,大家可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应该连续四年超过一千万的营收,它也是阿里丁丁在SAAS领域最大的战略伙伴。我们投了很多的服务企业,里面一起走过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下。

企业级服务为什么发展的很好,就不讲太多了,第一个中国中小企业基数巨大,是我们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第二个是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企业管理带来新的可能性。在我们的企业管理软件占GDP比重仅为美国的1/10,这件事不仔细讲了,还要确认论证这个领域有没有机会,看同行研究报告就够了。

机会在哪里?我们会有鲜明的观点,从投资人来讲稍微犀利一点,第一个大企业不要看了,直接做中小微,在没有做投资之前,服务于大企业做甲方,我对乙方的服务,乙方问我为什么有国际化标准化的产品,我按照国际化已经完全达标,到了你们这老提定制化,没有定制化我们企业的存在感在哪里。

做中小企业有三点优点,它有清楚的需求,对定制化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提供一些比较标准的产品,可以满足直接的需求。第二点小的机构它的小的公司决策相对简单的,虽然它有点独裁,但是它没有那么多环节,如果你中中石油的标,估计没有几个月拿不下来。第三点不要太低估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是有付费能力的,如果是健康运营企业一定有付费企业,不然不能称为一个企业。但是实际上它的付费能力意愿是有限的,所以用SAAS的模式能够使它进行付费。另外一点,就是要解决的是第一个机会在中小微。

第二个寻求痛点在哪里。痛点刚才已经讲过了,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一年死1/3,三年死全部,这是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状况,在座很多的创业者都是中小微的创业者,你最大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活到明天,所以把这个问题抛到后面,就是你给我提供的服务能不能让我赚钱、省钱,其他效果好看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另外一个就是它的需求是不是能有信息化改造的一个弹性。因为企业有很多管理上的空缺,有一些是不具备信息化改造的可能性的,或者它改造的可能性极其复杂。第三点这是一个共性化的需求。如果一个企业,一个个性化的需求,其实不可未知于一个大的商业机会吧。

这个图是不同维度的理解,我们分成几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通用企业的管理需求,一个企业不管是技术性,还是非技术性,会有财务、人力、法务、行政、运营管理的需求,这些需求是通用的,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所服务,所解决的。第二个通用企业的外在生产需求,这个里面这个词是我们定义的,还有一个内在生产需求,内在生产需求跟它所处的行业有很紧密的关系。资源管理调度系统,这些跟企业结合的过于紧密,实际上它不适合拿到外面去进行通用性的服务,但是有一些可以剥离开的,像销售、采购、客服、安全,这些跟它更有一定的通用性,还有就是类似通用性企业里面,下面有一些在座各位服务的高技术企业,计算存储,辅助开发,检测、测试,另外还有垂直行业的SAAS。

投资机构一直有两种打法,一种叫狙击手,一个撒胡椒面,如果是狙击手可以跑马圈地找体量大,如果赌赛道,可以赌到不错的马,存在平台型公司的,类似salesforce,在它周边其实有一个生态,同时它也孵化了四到五家的上市公司,这些作为平台的公司把自己的客户,销售渠道作为通用的销售能力,去营造一个开放的生态。

如何选择企业服务领域创业者。用三句话,九个字,接地气,强制性,能发狠。这个创业者在自己所创业的服务行业里有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对自己从事创业行业的企业真正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第二点我们希望它是做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部分管理软件核心就是管理,如果它只管过四个人,他对企业的管理软件管理二字理解有多深刻?所以认为它是一个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可能体现到管理痛点核心价值在哪里。美国大部分的SAAS的企业员工的规模基本上都是几千人以上,所以不像很多,十个人是一个管理瓶颈,一百个人管理瓶颈,一千个更是管理瓶颈,很多管理者很难驾驭一千个人以上,管理软件超过一千人是肯定的,那么未来可能公司存在换CEO的问题了。第四点,如果这是一个技术类的项目,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技术专业,如果这是一个非技术类的项目,我们需要它有销售背景出身的,像史彦泽,他就是销售背景出身的。

其次,到底怎么评估这些创业项目,这些指标也有定义,我们有自己的一个理解,就是把它本土化,实用化,收入的成长和收入不用解释了。第一个解释就是单企业客户的续费率和流失率,这是一个减法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流失率很低,证明你其实产品或者服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的话,你的收入就会因为这些企业流失而损失一大部分。另外一个就是续费的金额,每个中小企业都在成长,可能是一个十个人的企业,明年可能一百人的企业,后年是一千个人的企业,这个对使用软件的量,这个续费率不仅达到很好的指标,续费的金额有个成长型。付给你10块钱,明天可能付给你一百块钱,因为企业长大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一个是收入的门槛,其实在国内有一个不成行规一个是一千万,一个五千万,如果做到一千万,才是在SAAS领域做到一定的规模。第二点就是付费企业也很关键,两万,两万就是当年阿里巴巴B2B付费时的规模。在美国SAAS付费率在90%以上,如果低于90%,这个企业不会看;在中国这个尺度大大的放宽,70-80%是一个可接受的指标。另外就是企业的长期价值,单企业客户年付费金额除以流失率。企业客户长期价值一定要大于单企业客户获取成本。

回答几个问题,其实在这里面的争议颇多。做产品还是做销售?这是说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会有不同的结论,我认为是这样的,首先有65分以上的产品,以标杆企业为模板不断迭代提升,65分以下请继续闭门修炼。第二个就是在销售上花很大的工夫,花大价钱。美国的这些企业都号称自己不喜欢销售,不会在营销上投入一分钱,但是都叫自己是高技术企业,纯技术的企业,他的市场营销费用跟它的研发都在3.5以上,基本上是4:1这样一个比例。所以大家就明白了,到底产品和技术的投放比例是什么样的关系,才会合适。销售类型的员工超过总员工的60%以上。

我们在投和创企业之前,走访了一百多家中小企业,发现中小企业对付费没有抗拒,不离谱,对它有帮助,他就会付费。第二点就是我了解一百多个企业里面,企业管理者不会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所以越免费的时候,顾虑会更多。第三个是我的体会,就是不花钱,企业主就不会碰,不会碰就不会重视,不重视就用不好,用不好就说这个产品不好使,当这个是负口碑的时候,免费还是很好的事情吗?只要是合理的定价,企业是付费的。第三点就是在美国2B的企业上市是有门槛的,这件事是我们在投之前,我跟高盛摩根沟通的时候,中国一个SAAS在美国的门槛是什么样的,在美国如果想上市,投行给你承销是对收入有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如果做不了,是发不出去,所以你会免费吗?第四点就是我个人的情怀,请对免费+企业数据的公司呵呵了之。

销售到底是打广告还是做品牌,是做品牌还是做渠道。2B跟2C是两种不同的产品,企业主会在决定买和用之前,会有一个谨慎的考虑和判断,他不会因为在机场,在高铁上看到你的广告上这件事就买了,这不是买洗衣粉喝牛奶。品牌和广告是可以降低销售门槛的,这一定是的价值的,但是它应该是跟代理去配合使用的,而且使用的阶段不应该是在公司开始发展客户,开始做销售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点就是讲到销售渠道分两类,一类是直销,一类是代理。我会讲一下我对这两件事的看法。第一个我们认为直销是这个企业的根基和基础。有三点,销售不要理解为打电话的,要银行贷款吗,如果还是这样的销售,就是骚扰。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可以直接解决用户问题、降低用户投诉、改进完善产品。第二点就是直销人员素质优于代理,你给销售发工资计考勤,比代理不发工资/不考勤当然更好,如果有优秀直销素质的人员,更容易进行口碑传播。直销更利于创业者把控公司发展节奏。代理使用不当会成为“毒药”,投资人需要对代理销售很强的公司格外留神。它的代理是不是能卖出去,现在代理跟过去代理不一样,比如联想压货的话,压到库存,有成本,但是现在压SAAS的成本,是零成本,有十个帐号,你卖掉其实你们就只是发短信邮件,所以里面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融资是拿美元还是拿人民币。我们会给你一些研究结果,不是你想要什么什么就是最好的。第一点不说了,考量中美资本市场的事,这个仁者见仁。第二个在美国上市是有隐性门槛。两亿美元收入是投行愿意承销的底线,要考虑收入能不能在6-10年内做到两亿美金,如果做不到会怎么样呢?就会很尴尬。第二点就是受汇率的影响,中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付费的能力,但是付的还是有限,中国死1/3的中小企业,这三个结合起来,中国2B企业的收入规模远小于美国同行。

投资人很少是企业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很难体会作为消费者的痛点和它的一些困难,所以你想去理解它,那就有一点,到一线中,到员工中去,去把这些了解的清清楚楚,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选择这个领域,你就选择了你不是消费者这样一个角色,那只能尽可能理解消费者。第二个用历史上的事情,别学王明,多学毛泽东。苏联把最经典的马列主义学到中国然后照本宣科去讲,有一些创业者特别把美国拿回来的一些SAAS企业,或者企业服务的书奉为经典,应该批判性的继承,而不是奉为神明。我们以毛泽东主席为榜样,才会在中国土地上成就更伟大的公司。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锐意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