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Uber中国融资失败,Uber美国被迫输血

大交通 本文作者:佚名 2015-09-03
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了解决Uber中国融资难的问题,Uber自身开始为其输送3亿至5亿美元的“血液”,以维持Uber中国的市场运营。

9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了解决Uber中国融资难的问题,Uber自身开始为其输送3亿至5亿美元的“血液”,以维持Uber中国的市场运营。其实关于Uber中国融资的消息,行业内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上周,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Uber中国10亿美元的融资已完成。这篇报道称,中国两家金融公司,包括平安集团投资部门和高瓴资本,是Uber中国此轮融资的主投资方。其中,高瓴资本也对Uber全球进行了投资。

48小时后,路透社更新了这篇报道。平安集团发言人明确否认对Uber中国进行投资,而接近高瓴资本的消息人士也否认高瓴资本参与了Uber中国的融资。平安集团和高瓴资本均是Uber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快的的投资方。

如果路透社记者曾关注过Uber在中国的融资进度,那么他们应该早就知道这一点。1个多月前,中国媒体曾报道过这一传闻,而平安集团发言人当时就已表示否认。

还有另一家投资机构被卷入了Uber中国的投资传闻,这就是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不过,根据《金融时报》和彭博社获得的资料,该公司只是面向中国富人推销Uber中国此轮融资的产品,而不是自行参与投资。不过Uber表示,并未授权面向个人的售股,其融资仅仅面向机构投资者。

相对于其他媒体,彭博社对Uber中国的报道更密切。彭博社确认了《金融时报》关于中国富人参与Uber中国融资的报道。不过彭博社的报道称,面向个人的融资并非未经授权,这只是Uber的一种战术。

Uber中国在推销中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投资Uber中国的回报率将达到109%,而这家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前往香港股票交易所或中国内地交易所上市。此外,个人投资者还将获得Uber全球的股份。

Pando Daily联系了一名曾有机会投资Uber中国的个人投资者。即使有种种回报机制,这名投资者最终仍未决定投资。原因何在?这名人士在中国投资市场的消息来源称,Uber中国多达40%的打车订单来自欺诈活动,而市场竞争和监管机制导致该公司很难有机会成功。Uber曾表示,欺诈订单所占比例仅约为10%。无论是否属实,坊间传闻都足以使这名投资者远离Uber。

最终,我们又看到了彭博社关于Uber中国融资获得“超额认购”的报道:Uber自身对Uber中国投资了3亿至5亿美元,以“展示Uber对中国业务竞争力的信心”。

这非常搞笑:在两个月不成功的融资后,由于自行投资了1/3的资金,导致此轮融资出现了“超额认购”。

这篇报道中提到的其他投资方只有以上所说的面向私人投资者的推介项目,以及Uber此前的投资方百度。而关于平安集团和高瓴资本投资Uber中国的传闻也再次被提及。

Uber非常擅长做的事情是迷惑所有人,让他们无法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

基于这些报道中Uber自己的说法,最初该公司只面向机构投资者,而非个人进行融资。两个月后,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似乎是Uber自己,百度第二。而其他没有被否认的投资方只有一家投资机构面向私人的投资项目。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投资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