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张图片告诉你,为什么只有滴滴能融到这么多钱!

大交通 本文作者: 创业最前线 2015-09-09
由于人口基数大,出行业务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而滴滴品牌升级之后的发展也将逐步向出行的各个领域扩展。

9月7日,天下网商新网商峰会上,柳青发表了关于滴滴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的主题演讲。当天另外一个传闻说滴滴前段时间启动的一轮融资以30亿美元超额认购收尾。如果传闻属实,滴滴现金储备已超过45亿美元,大约是3个聚美优品的市值。而滴滴从成立到现在只有3年的时间。

滴滴现在可以打出租车、打专车、打飞机(想歪的自己面壁去)、打巴士,网上还有一个视频说,在2022年,滴滴高铁会带着大家去冬奥会现场看比赛。按照滴滴新业务发展的速度,打高铁这事儿还真有可能。


简单说,滴滴想要解决的就是出行相关的问题。拆开来说,就是不用挤地铁到内心绝望,不用等公交等到迟到被罚款,不用抱着孩子在路上看着一辆辆出租车呼啸而过但不载客……


这个图片吓晕一票人啊,很多人找小编咨询,怎么了怎么了?难道滴滴就这么拜拜了?还有很多猎头准备去收编滴滴人才。其实你们都想多了,人家只不过要品牌升个级而已。

看到这个图片有没有x疼的感觉……就算你心比天高,身体也扛不过挤地铁的汹涌人流;就算你用香奈儿香水,也抗不了韭菜包子的浓烈。出门的各种囧、各种不便就不细说了。……大家都懂的。

坐着蹦蹦去地铁,挤地铁或者公交上班,偶尔打个出租车;经常开车的上班族,斯文白领也被逼成了路怒族……这大概可以覆盖大部分上班族的出门场景吧。现在用滴滴可以打专车,坐顺风车,巴士……比地铁舒服,比自己开车便宜。市场空白真是太大了,怪不得那么多投资者上赶着送钱,唯恐搭不上这班车。

中国现在的交通进入恶性循环,因为出门不方便,大家疯狂买车,结果道路拥堵,更加不方便。然后就限车、限行,再把大家逼回到地铁里挤着。至于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就更多了。

中国的人口是真多,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隔在中国也就排第9,第二大城市排25。所以在城市出行需求上,中国的上升空间比美国实在大太多了。怪不得Uber不好好在美国呆着,非要来中国死磕,虽然也嗑的不咋地。

滴滴CEO程维此前提到过滴滴的“潮汐”战略,即出行具有潮汐的特征,人多的时候需要很多汽车,但人少的时候汽车资源就得浪费。把现有交通工具用好,增加弹性供给,才能真正应对出行的“潮汐”,而非简单的“车不够就加车”。一辆出租车的运能是公务用车的7倍,是私家车的12倍。只要把其他汽车的运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就能协助解决潮汐问题。

这是滴滴首次对外公布全业务线的运营数据。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只有出租车和专车两个业务,仅仅过去半年,顺风车、代驾、巴士以及企业用车业务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顺风车、代驾在细分领域已经站稳领先位置。在整个互联网甚至科技行业的整合史上,这是少有的1+1大于2的合作案例。

排除掉其中重合的部分,滴滴已经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看来在阅兵仪式上宣布裁军的30万退役军人,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就业选项了。

为了做好大数据功课,滴滴挖了国内顶尖的机器学习领域科学家,组建了滴滴的“机器学习研究院”,之后又去硅谷Facebook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招揽华人数据科学家。

滴滴高峰时期一分钟要匹配200万次需求(2014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支付高峰是一分钟285万笔),每天数据分析量级是10TB(1万部高清电影那么大),每天连续上传的定位数据是50亿次。(中国人口数量的3.7倍)。

以前采集地图要派人去拍照、测量,现在汽车跑着,数据监控着,3分钟就出来一个北京的实时动态地图。动态地图和静态地图的差别在哪儿呢?我给你举个例子,阅兵当天,如果以私家车出行轨迹来作为标准,那么被管制的长安街是不会出现在动态地图上的。动态地图可以实时知道堵车、管制、限行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及时推送给司机。

在中国可以称之为平台级企业的互联网公司依然只有BAT,而根据对行业变革的力度来看,京东和小米也不具有成为平台的潜力,滴滴则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BAT”级公司。

其实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规模经济啦,越规模、越经济。我车多,用户多,司机和乘客不用绕路就直接见面,然后成本就低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而在中国,滴滴已经占据了遥遥领先的位置,是规模经济的获益者。

出租车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做到单日1万订单。专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到了单日1万的订单。顺风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到了单日100万订单的峰值。

滴滴快的在合并之前融资总额接近20亿美元,而合并后一轮融资就得到 30亿美元。成立3年,融资总额达到50亿,市值超过160亿美元,就是因为资本方看到了其改变出行行业的巨大价值。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 创业最前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