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如何看待风口、跑道与价值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锐意青年投资家俱乐部 2015-09-17
近期,清华X-lab未来生活创新中心创始人沈拓采访创客总部合伙人、资深投资人李建军先生,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创业,以及如何选择创业跑道和项目估值。

提前做好哪些产业布局

沈:从跑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哪些领域、哪些行业您或者创客总部格外看好?您在遴选跑道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原则或者看法?

李:因为我们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垂直领域的孵化器和投资机构,所以我们对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一些细分领域是比较看好的,包括我刚才提到的O2O行业、人工智能、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我们孵化和投资的项目也基本集中这几个领域。

沈:李总您为什么格外看重这些领域呢?

李:从大形势来看,我个人觉得这次创新创业大潮是移动互联网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改造和升级,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机会。我认为所选的这几个跑道最能够帮助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或者帮助中国经济快速转型和升级。我们可以看到以前传统行业的经济发展基本是B2C模式,就是由厂家生产产品然后销售给用户。但是你通过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会发现,现在其实是反向C2B模式,就是说是定制化模式。创业者需要更多地去发现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定制产品,然后获得客户的忠诚度和黏性。

移动互联网还有一个更大的特色 就是它是一个碎片化的经济时代,也就是说未来你可能很难有提供给大众的覆盖大范围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一定是在细分领域的小众化垂直市场有大量商家来提供服务。于是我们会发现原有的市场被切得更细和更小,这也就产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机会。

我觉得这里面也会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出现,所以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在C2B这种跑道上我们布局了很多。比如说我们这次的鲲鹏计划就投了一些项目,像家具定制。我相信未来90后和00后一定不会再去商场去买成型的家具,而是买定制化的家具。我们还投了一些创意性产品设计和电商结合的项目。 我们觉得我们更多地是在布局。

在线教育领域也是一样,传统的教育其实是受到了在线教育的强烈冲击。我们身处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看到了大量的在线教育企业的兴起。在这个领域,整个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一定会让大量的商机出现,所以我们也布局了一些在线教育的项目。

我个人更看好的其实是成人教育,因为成人教育符合我刚才讲的客户需求和客户买单的一致性。比如说,我要考证或者考级, 那是很明确的目标,然后我去付费学习,而且我的学习进度各方面都是有把握的。所以这种产品,相对于K12教育产品而言,我们更看好一些。

人工智能和软硬结合领域其实是我们大量布局的一个产业。我们觉得 在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产业机会,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的爆发期应该是2017年,那么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布局阶段,所以我们也投了一些智能眼镜等项目,我们比较看好这样的一个行业。

沈:刚才李总介绍得很清楚,总体来讲,可以看出创客总部的投资逻辑是基于三点,第一,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的商机;第二,基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C2B 个性化和碎片化这种特点的把握;第三,对于未来趋势演进的提前布局。

李:您说得很对,总结得非常好。

如何预判初创企业估值

沈:下一个问题就是说,您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创业项目,还包括很多大赛活动以及辅导班等等。那么您从一个资深投资人的角度如何评估一个项目在它很小的状态,就能预判到它未来是有很好的价值呢? 换句话说,您是如何评估一个创业项目的价值的?

李: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我也做了很多年投资,各轮的基金我也都管过,其实越往后越好去评估了。特别A轮以后,你可以通过客户的数据、财务报表等 完全做出一个非常符合是否投资的一个判断。因为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讲,传统的估值办法有市盈率,净资产等办法,还有横向市场的一些比较的办法。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办法对初创企业,特别是种子期和天使期的企业其实是无效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些数据。所以我判断早期项目会从两个角度来判断,第一是方向,第二是团队。

从方向来看,就是指我会判断它未来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机会,也可以说是不是一个靠谱的商业模式,未来能不能走得更远。从团队来看,当然有很多判断团队的方法,比如说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团队有没有leader等等各个方面,这是对这个项目基本情况的整体判断。

而对一个项目的估值,我们就要回归到商业的最基本的逻辑。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它的市场价值无非是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说它能够获得市场的份额和市场的空间;另一方面是他通过提供他的服务 能够产生利润的能力。

我们对一个早期项目的判断有四点:第一,他是不是能获得部分垂直用户的需求,这个很重要;第二,它能不能获得这部分用户的黏性的需求,培养有忠诚度的客户;第三,它提供的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填补某一项市场的空白,或者说发现了一个市场增值的机会,又或者说替代了某些产品;第四,能不能看到它的未来,它是否能够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综合这些,我们会对这个项目进行评估未来的估值,从而给它一个现在的估值作为我们投资的依据。

沈:看得出来李总的评估方法第一是看这个创业项目的基本的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第二呢看他的这个团队;第三我们重点把握他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有没有切入客户一个需求的痛点;有没有占准客户一部分的时间份额,也就是您说的黏性,或者说有没有在新的空白的领域你切进去新的打法和玩法,就是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赢得较高的回报。看来李总果然是非常资深的投资人!

BAT强压下如何找到突破口

沈:那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看到创业的局面在喷涌。但与此同时,其实在互联网的江湖,也出现了另外一种趋势。我们发现BAT的这些巨头在很多领域的把持局面,甚至是准垄断的局面也正在形成。不仅是BAT,最近几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发生的一些大事,比如说58同城和赶集合并变成了58赶集,滴滴和快的合并,我发现就在很多领域出现了大巨头把持现象。客观来讲,这样使得小创业者很多路也被封堵住了,所以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在这些巨头非常强劲的局面下,你作为一个非常小的婴幼儿,怎么还能够脱颖而出,在商业模式或者成长策略上把握好哪些点能让自己在这样的强压之下让自己脱颖而出?

李:您这个问题也很好。从中国有互联网以来,你会发现当BAT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以后,他们就好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所有的互联网创业者的心中、头顶上。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当投资人不会问问题的时候,就问创业者假设百度做了,你怎么办。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创业者都不太好回答。

但是我从另一方面来考虑,也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的到来,BAT的垄断会越来越弱。以前的PC 时代,流量入口是唯一的。比如说搜索,你只能去用百度,社交你可能用的是腾讯,电商你用的可能就是阿里,这都是唯一的入口。但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 这些都碎片化了,就是你的需求不一定完全是通过以前的一个搜索引擎的入口或者是一个淘宝的入口进入再展开解决的。相反,你完全可以得到一个垂直化的应用。

所以按照原来那个讲法的话,你手机里面只要装BAT的三个东西就OK了,但是你会发现不是这样的,你还有其他的一些应用,比如说你还有航班管家,你还有社交的脉脉等等很多别的应用,为什么呢?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服务越来越垂直化、专业化和碎片化。 在这个时候,BAT通过流量的入口不一定可以去控制客户的需求,因为客户需求可能会是这种碎片化和垂直化的。那可能就会需要有专门为他们来定制的应用场景的出现,这种应用场景的出现可能为创业者创造大量的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 我们从创新这个角度来分析。创新无非就是两种: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但是你会发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种创新其实是相互结合的,任何一种纯粹的创新其实都很难去走得远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BAT很难在这两种创新中都能够实现垄断。比如说人工智能这个方向,BAT就很难去垄断。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投了一家企业瞄瞄,是做图像识别的 我们通过大量的测试发现它的图像识别技术是要超过百度识图的技术的,后来我们就投了。投他的原因是在图像识别这个领域,是BAT很难控制的一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它的技术创新要大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一直是领先的。反过来对创业者来讲,如果能通过技术创新或者说模式创新杀出一条血路的时候,你是完全可以反过来和BAT合作的,因为BAT是有流量入口的。所以未来可能并不是BAT巨头模仿你做的东西,而是与你合作,将来可能是一种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更多。

第三点,我们来讲O2O领域,因为020领域的服务性和碎片化对任何区域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每个地区的小众化服务市场里,BAT基本上是很难去控制的,完全有这种创业者去创业的这种氛围和机会。 如果创业者提供的是服务于一个小众区域市场的服务,我相信在未来也会有大量的市场机会会出现,所以未来会是一个竞合的市场。

沈:关于在BAT这样的巨头强压之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业者如何脱颖而出,刚才李总其实提供了几个路径以及方向非常明晰的几点策略。我总结就是说把控新界面、新连接、新黏性或者新入口,这对于创业者而言其实仍然是有机会的。就像您讲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大量的碎片化或者场景化了,对于创业者这也是一个机会; 第二呢,任何创新都是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两维驱动的,可即便是巨头也很难在两个维度上同时把持,所以如果你在技术模式或者商业模式仍然有可能脱颖而出;第三点我总结通俗一点,就是中国市场太大了,任何巨头都不可能把握住每一个城乡角落的每一个消费品类的机会,所以这个同样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多机会。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锐意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